湖南省新化縣司法局

新化縣社會幫扶志愿者協會成立大會

湖南省新化縣安置幫教工作從安置多元化、幫扶社會化、就業市場化、幫教科學化四方面入手,加強對刑滿釋放人員的有效管理和服務,對刑滿釋放人員做到就業上安“崗”,幫教上安“心”。
“安其業”方能“穩其心”,讓刑滿釋放人員充分就業是安置幫教工作的關鍵,也是難點。為此,新化縣司法局在做好六類安置(政府安置、過渡性安置基地安置、企業安置、原單位安置、回鄉務農安置、自謀職業安置)上下足了工夫。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由縣綜治委牽頭,司法行政部門具體實施,公安、人社、民政、財政、工商、稅務等部門在安置幫教工作中密切配合,從政策上給予刑滿釋放人員更多扶持:把家庭特別困難的刑滿釋放人員納入特困范疇,實施社會救濟;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刑滿釋放人員,積極幫助其落實低保、五保等社會保障措施;對無法定贍養人和無基本生活來源的老年刑滿釋放人員,爭取相關部門支持,送養(敬)老院安置;對一時間生活無著落的刑滿釋放人員,協商民政等部門,在最低生活保障、農村危房改造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解決其溫飽和住房問題;對想要從事個體經營的刑滿釋放人員,協調稅務等部門,爭取在稅費方面給予適當減免,減輕經營上的負擔。
二是提升安置能力。目前,新化縣共建有刑滿釋放安置幫教基地41 個,其中以新化縣梅山果業公司最為突出。近年來,新化縣司法局積極與婁底監獄、東安監獄等二十余家省內監獄對口聯系,形成了新化縣司法局、梅山果業公司與監獄三方共建安置基地的局面,通過對刑滿釋放人員妥善進行幫扶引導和安置就業,促使其建立重新起航的信心。三年來,該基地共安置刑滿釋放人員72 名,無一名對象重新犯罪。如今,41 個安置基地均已成為刑滿釋放人員的“新生基地”、企業與安置人員的“共贏基地”,有效緩解了刑滿釋放人員的就業和生存壓力,幫助他們找到了生活定位和人生坐標,實現順利回歸。
三是打造“1+N”基地安置模式。新化縣司法局積極打造“省級標準安置基地+全縣各安置基地”的“1+N”安置幫教新格局,將梅山果業公司創建為集食宿、教育、培訓和救助于一體的省級標準安置基地,在每個鄉鎮創建一個以上的安置基地。每個基地突出各自特色,涵蓋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各行業。所有刑滿釋放人員,按照個人的身體狀況、文化素質、特長,經過省級安置基地統一培訓后,安置到全縣各基地,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安置基地全覆蓋。
安置幫教工作僅僅依靠政府部門是不夠的,還需要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新化縣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在職或退休黨員干部、社會普通民眾以及各類大中小型企業中都不乏熱心人士。為集合這些力量,擴大社會化幫教的深度和廣度,新化縣司法局除創建安幫基地外,積極探索新途徑,以促進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幫教的局面。
2018年12月21日,新化縣召開刑滿釋放、社區服刑人員安幫基地創建暨社會幫扶志愿者協會(以下簡稱志愿者協會)成立大會,建立了專門針對特殊群體的社會幫扶志愿者協會,標志著新化縣安置幫教工作進入了組織化、規范化、社會化、創新化的新階段。在協會成立的前一天,新化縣司法局與省婁底監獄、東安監獄、德山監獄、星城監獄、女子監獄、未成年管教所等16家獄所以及縣內愛心企業開展座談,探討新時期安置幫教工作的方向。座談會緊緊圍繞“監獄、社會如何加強幫教銜接,為提高教育改造質量、促使刑滿釋放人員順利回歸社會提供更好服務”這一主題展開討論。各方一致認為,搭建這樣的社會幫扶平臺有利于社會了解、支持安置幫教工作,有利于聚集更多力量共同維護社會穩定。
志愿者協會成立不到一個月,在全縣31 個鄉鎮建立起了聯絡站,由當地“五老人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志愿者組成骨干幫教力量;20 多家愛心企業慷慨解囊,踴躍幫扶,首期募集幫扶資金100 多萬元,吸引560 余名志愿者參與幫扶。
2019年1月14日,新化縣司法局與新化縣幫扶志愿者協會聯合星城監獄開展“監獄地方攜手合作·安置幫扶無縫對接”主題活動,與星城監獄共同簽署《合作協議》,建立了監地合作的具體機制,將地方司法行政部門安置幫教工作前置與監獄出監教育向外延伸有機結合起來,提升了司法為民服務水平。
新化縣安置幫教工作運行方式逐漸由行政化向社會化、市場化轉變。志愿者協會成立后,充分發揮協會會員的自身優勢和會員單位的安置能力,調動其為政府、為社會分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示范效應。協會不斷增強安置幫教工作的預見性,及時收集各會員單位的用工需求和刑滿釋放人員的職業技能情況,按照市場經濟運行規則,通過“村居推薦、協會架橋、用人單位錄用”的方式,將重點人員安置到位。同時,把解決刑滿釋放人員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作為一項重要服務內容,通過提供各種就業服務,讓其感受政府、社會的關心和幫助,消除其焦慮心理和對社會的不滿情緒。
新化縣司法局和志愿者協會在安置和幫教環節上分工負責,各有側重,司法局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新化縣工職中專等單位簽訂教育培訓協議,志愿者協會則為參加培訓的人員尋找就業的機會。雙方合力開辦了首屆安置幫教打字復印職業技能培訓班,參訓的35 名刑滿釋放人員全部熟練掌握打字復印技能,被遍布全國各地的新化籍打字復印店高薪聘請。
志愿者協會成立后,在常規幫教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個性化幫扶。對年歲已高、體質較弱、行動不便的刑滿釋放人員送法上門,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教;對家庭條件困難的,逢年過節送上棉被、油米等生活用品;對有未成年人子女的,申請升學補助,贈送立志成才書籍,發放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根據刑滿釋放人員的特點,分類組織開展思想道德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和社會責任感培養等活動。對思想狀況比較穩定的人員,做好常規談心和教育;對思想和行為有不良傾向或潛在危險的人員,在幫助其就業安置的基礎上定期走訪教育,降低重新犯罪的風險,達到因人因事制宜的良好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