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司法局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位于江蘇的“北大門”,東部沿海、中部平原、西部丘陵山區,資源豐富。轄區內既有市民、農民,也有山民、漁民、鹽民,利益主體多元化導致利益訴求的多樣化,糾紛調解需求量大。近年來,贛榆區司法局面對諸多矛盾,抓好調解組織網絡構建,強化多元融合式調解機制建設,用“釘釘子”精神實現糾紛調解“解扣子”。
多用調解方法,少用強制手段,是贛榆區司法局向區委區政府建議樹立的一條定紛止爭的基本理念。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建平臺搭舞臺,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強化全區社會矛盾糾紛多元融合式調處機制的實施意見》《關于強化基層基礎構建三級聯調工作體系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強化人民調解在多元化解矛盾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縱橫結合,織密“369+”合縱連橫立體人民調解網。
一是縱向。建立以區人民調解中心為龍頭、以鎮調委會為主干,以村(社區)調委會為基礎的3 級人民調解平臺,確保平臺“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務、“聯合式”調處運作模式。
二是橫向。由政法綜治牽頭、以司法行政為主,與公、檢、法、訪銜接聯動,在各有關部門成立派駐人民調解工作室,成為化解矛盾的主力軍。
三是全領域。推動建立醫患矛盾、交通事故、勞動爭議、婚姻家庭、土地住建、物業服務、消費權益等9 個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
通過公調對接隨警調、訴調對接配合調、檢調對接篩選調、信訪糾紛六聯調等制度,在各個階段嵌入調解元素,變單打為混打,較好地形成了調解單元精干、多元力量聯動、無縫銜接轉換、快速協同到位的良好工作格局。目前,全區設立派駐調解室36 個,建立基層調解組織534 個,配備專兼職調解員1903名,實現了區、鎮、村、網格和單元五級矛盾糾紛調解網絡全覆蓋。近三年,累計成功調解糾紛近5 萬件,一大批矛盾糾紛得到有效化解。全區還涌現出了一大批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金牌調解員和專家調解員,充分發揮其“有威望、有經驗、有影響、有作用”的區域名人效應,廣泛利用“人熟、地熟、業務熟、情況熟”的資源優勢,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縣區不抓村,工作沒有準。不抓好村級治理,就不能從根本上減少矛盾。為此,區司法局通過推進工作陣地前移,排查調解重心下沉,有的放矢化解矛盾。
一是抓源頭性排查。聚焦全區矛盾易發多發的經濟薄弱村、沿海漁業村,梳理就地打工、醫療救助、小額貸款、商品交易、房屋改造等方面的矛盾糾紛,分析其規律性特點,防患于未然。
二是及時掌握動態。通過調解信息管理系統、調解“小助手”、“道交一體化事故處理”平臺、信訪接訪系統、“微信群”、“民情”APP 等途徑,收集民情和糾紛信息,重點關注“弱勢群體、邊緣地帶、真空部位、薄弱環節、矛盾焦點”,動態掌握基層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潛在糾紛隱患,為“發現在萌芽、處理在及時”布下“千里眼”“順風耳”和社情民意“體溫表”。
三是快速規范處置糾紛。實現信息快速捕捉、傳遞、分揀,案件及時指派,人員及時到場,一般性簡單糾紛及時調處,復雜疑難糾紛協調多元力量快速介入化解,形成了流暢有序的調解工作操作規程。
四是抓根本保障。印發《贛榆區多元融合調處工作制度規定匯編》,明確調解員管理教育、糾紛預防排查調處、案件具體辦理、案卷管理、信息報送、案例通報、績效考評、工作保障、獎懲兌現等各項工作。堅持各鎮各部門糾紛信息和調解情況周報,突發性重大糾紛即時即報,工作例會、輿情研判、通報工作等工作制度。每月組織例會、過堂會,逐家梳理涉訪等社會矛盾化解情況,研究解決問題。區每季組織一次考核評查,嚴格兌現獎懲,匯總報區委區政府并通報到各鎮和成員部門“一把手”。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村(居)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把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納入鎮村(社區)“一把手工程”。建立人民調解專家人才庫、咨詢委員會和調解聯絡員隊伍。增加專業專家、退休法律工作者、老干部、新鄉賢、民間理事能人調解員的比例,讓懂行人調難調的糾紛,讓會調的人把糾紛調明白。區財政每年列入多元化解預算經費180 萬元,專項用于派駐調解工作室專職調解員的生活補貼、工作開展經費和全區所有糾紛的調處獎勵,激發了調解動力。
一是助力鄉村治理,完善三治融合社會治理體系。鄉風好,矛盾少。通過梳理矛盾糾紛,開展調解工作宣傳,幫助鄉村制定自律良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形式化民風樹新風,讓群眾看得見、用得上,簡便易行,自然升華為鄉規民約,成為習慣。涵育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會風氣,使更多的群眾自覺參與到化解矛盾隊伍中來。區調委會去年分別向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預防減少矛盾、化解糾紛風險的建議書24 件,得到了良好反饋和社會效果。
二是加強調解隊伍作風和業務建設。運用自身貼近群眾等優勢,走村入戶,排查化解矛盾,通過人民調解員工作開展和個案調解,感化和影響身邊的群眾。聘請社會治理網格員和鄉村振興專干為兼職人民調解員,通過組織對全區人民調解員、村調委會主任輪訓,開展崗位大練兵、比武競賽等,樹立良好調解員形象,提升綜合素質,當好法治宣傳的宣傳員、執法司法的監督員、群眾的服務員、密切黨群關系的連心員,做好法律尊嚴和群眾利益的堅定維護者,做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志愿者。整合行業協會專家、公益組織、“好人”群體等多元社會力量參與調解,提高群眾知曉面和滿意度。
三是培育典型示范調解。圍繞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工作要求,創新推進新鄉賢調解,培育出王建國、孫宜霞、“知心姐姐”等一批個人調解室,建立漁船巡回調解點等平臺載體。優異的成績得到了黨委政府和基層群眾的一致點贊,區司法局先后榮獲江蘇省訴調對接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指導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司法所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先后榮獲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全省規范化建設先進單位、全省婦女維權示范崗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