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
陳燕榮:掌握調解的主動權
甘肅省嘉峪關市鏡鐵區前進街道鐵北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陳燕榮,被轄區居民親切地稱為“陳法官”。陳燕榮從事人民調解工作以來,堅持掌握調解的主動權,改變被動坐等群眾找上門的工作方式,變上訪為下訪,變等訪為找訪,變固定調解為流動調解,積極主動為群眾幫困解難,維護轄區的和諧穩定。
社區居民商某車禍去世后,家庭成員為他的兩處房產和交通事故賠償金的分割大動干戈。陳燕榮主動前往了解具體情況,掌握當事人的訴求、制定調解方案,隨后三番五次到當事人家中與當事人溝通。調解過程中,她采用“背對背”調解和法理情并用的方式反復勸說,有時一調就連續5 個小時。最終,商某家人達成一致意見,糾紛圓滿化解。2017年,陳燕榮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

青海
姜國棟:迎難而上服務群眾
姜國棟是青海省格爾木市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從事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調解工作6年,參與調解道路交通事故糾紛5962 件,調解成功率達98%,涉案金額2700 余萬元,其中20 起糾紛在當地產生較大影響。
交調委成立之初,無專職調解員、無辦公設備、無制度規范、無調解經驗,姜國棟帶領他的團隊克服困難,通過多方爭取,強化基礎,規范運作,使調委會不斷完善發展。姜國棟創新調解模式,形成了人民調解與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行政調解、人民法院訴訟調解的三方聯動工作模式,建立了交通事故糾紛調解互通、互融、共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滿足了群眾對交通事故處理工作快速、便民、利民的需求,有效彌補了僅靠交警處理,人手、時間、精力短缺的不足,受到了群眾好評。姜國棟的突出業績得到了領導認可,2017年,他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

云南
張金麟:把工作當成事業做
云南省富民縣綜合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張金麟是一個把工作當成事業做,把業務當成學術鉆的人,他講課是學者,調解是專家,業務是行家,對待基層群眾親如一家。
從事調解工作30年來,張金麟心懷百姓、情系萬家,化解重大矛盾糾紛或處置群體性事件從不顧個人安危,總是沖在最前沿,下到最基層。他主持調解的1000 余件矛盾糾紛,實現了調解成功率100%,調解滿意度100%的“雙百”效果,得到了黨委政府信任,百姓擁戴。57 歲的他,身患重病多年卻從未停止過工作創新和奮發進取的步伐,每年在各類新聞媒介上發表人民調解文章,將自己三十多年調解婚姻家庭矛盾糾紛的實踐和理論進行歸納和總結,出版了近40 萬字的家庭教育個人專著——《教之道》。張金麟曾三十余次被有關部門表彰,2017年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2018年榮獲司法部“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實現矛盾不上交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