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璐

胡葆森 1955年出生于河南濮陽,建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和王石、馮侖并稱為“中國地產三君子”。1979年從鄭州大學畢業后進入中國紡織進出口公司河南分公司工作,1992年籌建河南建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曾獲首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
胡葆森身上有很多反差。見過他的人,都無法將他和長袖善舞的地產商人聯系在一起,而是親切地稱他“老胡”,仿佛這位面相憨實、笑容和藹的河南人是鄰家的長者。
老胡骨子里沉淀著中原農耕文明的中庸、平和。他不跟隨地產圈遍地擴張的風氣,始終將版圖限定在家鄉。在商業模式上,他卻時常銳意創新,曾率先實踐“十年還本”等市場策略,如今轉型也開辟出“新型生活方式服務商”的新路,還籌備將相關產業打包上市。
被問及“如何兼顧中庸和靈活”時,年過六旬的胡葆森微仰著臉,自豪地說:“我們河南人擅長兼容并包?!?/p>
地產商之外,胡葆森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原文化傳播者,這也是他更樂意強調的。提起河南,他顯得感性而又多情——這里是他創辦建業地產的起點,也是驅動他事業持續發展的價值原點。他如同一名渴望盡孝的孩子,將所有商業選擇都圍繞中原大地。更難得的是,胡葆森的家鄉情懷和商業回報總能一脈相承、互為呼應。
2019年是胡葆森創辦建業的第二十七個年頭。在近萬個如同精密齒輪般運轉的日夜里,他駐扎河南,帶領建業成為資產近800億元的房企。和他不溫不火的個性一樣,建業的全國排名并不靠前,但始終穩居百強之列。
按照慣例,人均GDP在13000美元(約合9萬元人民幣)時,地產業趨向飽和。胡葆森早在2015年就未雨綢繆,向“新型生活方式服務商”轉型。他打造了一個包含教育、養老、休閑、理財、文旅等業務的鏈條式服務體系,力圖將地產客戶資源轉化為新的競爭力。“這是在提升存量資產價值,城鎮化帶來的消費升級是新藍海,客戶集中于一省的建業對此更有優勢?!焙嵘f。

2018年國慶期間,鄭州“足球小鎮”開業。圖為胡葆森(中)在現場。
胡葆森穿中式服裝,講話不疾不徐,習慣引經據典,頗有幾分儒生風范。他崇尚淡泊,推辭了多數講座邀約,“知行合一的聽眾不多,不如把時間用來‘三省吾身”。
其實,胡葆森的經歷很“跨越”,也“洋派”。他當過知青,1979年從鄭州大學英語系畢業后,分配至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公司河南分公司,投身國際貿易。作為最后一屆工農兵大學生,他珍惜一切學習機會。在一次全國外貿業務員外語測試中,胡葆森考了第一名,“我怕自己底子薄,連出差時都在整理題庫”。勤奮的胡葆森很快成了業務骨干,并被派駐香港成立外貿機構。
香港給胡葆森打開了市場經濟的窗口,讓他第一次接觸到地產。他炒樓賺到上千萬港元,也從中學到了經驗。在他駐香港的10年間,中國對外開放逐步深入,他也滿世界跑貿易,去過60多個國家。正如他當時學的《Moon River》中所唱——“看遍精彩的大千世界”。
正當單位希望胡葆森常駐香港時,他卻在眾聲反對中遞上辭呈,回老家創辦地產公司。他的底氣出自“飲水思源”的鄉情,也源于對內地形勢的預判,“當時內地城鎮化率接近30%,即將提速,地產呈風起云涌之勢”。
1991年底,胡葆森從體制內拿了最后一筆工資,成為“92派”創業大軍的一員。他對此心懷感恩,“我總能趕上重要的時代節點,是時代大潮把我‘推下?!薄?h3>建成溝通國際市場的“紅旗渠”
1992年5月,建業地產誕生在鄭州市豐產路。當時條件艱苦,沙發彈簧壞了照用。五六個人擠在狹小的辦公室,很多人身上起了痱子。盡管如此,大家勁往一處使,有活爭著干。為方便加班,有人甚至直接把床搬到單位。
胡葆森頗為激動地憶起1993年的春天。他在鄭州郊區買到第一塊地,致力于開發超級大盤“金水花園”,還提出“永不妄稱第一,永不甘居第二”的愿景。彼時的建業員工不到30人,但大家心里都激蕩著創業的熱情,充滿英雄理想主義的口號鼓舞了每一個人。
不過,由于全國經濟過熱,中央緊急出臺“國十六條”。金水花園應聲陷入滯銷泥潭,加上未付清地款,負債很高?!坝∠笞钌畹氖侨ド虾2鸾栀Y金,找不到地方住,只好去了一家價格有些昂貴的賓館,很心疼,但也只好安慰自己,總算辦了件大事?!?/p>
即便在最困難的時刻,胡葆森也恪守信用,保持零壞賬的紀錄。他在那段時間累計服用了48片舒樂安定(一種鎮靜催眠藥),卻還是凌晨三四點就醒來,迎接千頭萬緒的一天。胡葆森一邊找錢、一邊賣房。他采用從香港學的“按揭貸款”售樓法,并推出“十年還本”模式,即當年購房且付清房款的業主,10年后,建業將這批業主的購房款悉數退還。這些舉措相當奏效。1993年6月19日,金水花園售出第一套房,此后一路暢銷。
這場挑戰使胡葆森深切感受到“規律”二字。他一有空就研究國外知名企業的發展史。在他看來,中原人最擅長的就是吸納外來經驗,“‘92派是中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水者,要不斷摸索發展規律”。
1998年,國家推進住房市場化改革,各大房企紛紛擴張規模。此時的胡葆森卻未跟風轉向北上廣深,而是倡導“省域化”?!拔蚁M亦l,推進河南的城鎮化進程?!闭f這番話的胡葆森內心火熱、目光篤定。
經反復論證,胡葆森將“向下走,向小做”作為方向,專注開發中等城市及中心縣市,“河南城鎮化還有15年增長期,人均住房面積與品質仍有提升空間”。
知難而進易,急流勇退難。建業的利潤增長率一度比不上“遍地開花”的房企。在二三線城市,每平方米房子的利潤僅二三百元,甚至不賺錢。業界不屑、員工不解、投資人質疑,令胡葆森心力交瘁,但他愛這片古老的土地,堅信河南的1億人口正迸發出驚人的消費力。
和順天道、守時令的農民一樣,胡葆森深耕河南,收獲累累碩果。2003年,建業兌現“十年還本”承諾,贏得市場信任。2006年,凱德置地入股建業。2008年,建業經受住全球近百家投資機構的考量,在港交所上市。路演期間,胡葆森用英語將河南描繪得神秘而富有生機,吸引美國一家基金公司買了上百億元的股票,這令他倍感興奮:“這等于是挖通了國際資本市場的‘紅旗渠,用美金給河南人蓋房!”
等到各地紛紛出臺限購令,很多房企這才進軍三四線城市,而建業已完成約70個城市的布局,形成“省市縣鎮村”五級市場聯動格局。胡葆森堅守一省的前瞻性也逐漸顯現,部分縣城一年就能賣出15億元的房子。2018年,建業銷售額706億元,縣城的銷售額占40%。
打造“省域王國”的胡葆森,還有更長遠的打算。他如今最掛心的是謀劃特色小鎮,助力中原文化走出去。
為復興開封古城,胡葆森投30億元打造“宋文化”品牌;為重振傳統雜技,他在雜技之鄉——濮陽東北鄉開發了雜技文旅小鎮;為讓老字號傳承光大,他搜集面臨失傳的河南傳統美食,聚合成有成熟商業設計的“建業大食堂”;胡葆森還希望中原小鎮能傳播到全世界……
胡葆森的選擇總飽含“92派”的家國情懷,且不悖于商業邏輯。也正因如此,全國工商聯評選建業為2018年“民企社會責任優秀案例”。胡葆森頗為欣慰地提到,有一家老開封雞蛋灌油條,原本是一對老人打理的老店,僅能維持生計,老人的孫子也遠赴廣東務工。老店加入建業大食堂后,一口氣跟著開了5家分店,孫子也主動返回家鄉,將雞蛋灌油條作為家族事業悉心操持。
包含地產、文旅、農林牧漁等行業的城鄉復合體,是建業的轉型方向,也是胡葆森眼中推進城鎮化的新載體。盡管地產仍是建業的主業,但地產快速穩固的增長模式已然結束。作為新經濟環境下的房企“掌舵人”,胡葆森用“循道追光”來概括自己的狀態,“要緊緊圍繞社會需求,向著若隱若現的亮光走”。
老胡經常揣著一本《菜根譚》。在鄭州櫻桃溝的建業“足球小鎮”,他親自在入口牌坊處寫下“長安古寨”四個行體字,迎面而立的是掛紅燈籠的仿古青磚建筑,里面上百種河南傳統小吃冒著熱氣。隨著新年到來,小鎮中央的戲曲舞臺燈火輝煌,一出新劇目即將上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