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翔
一個嗜賭如命的賭徒為了從賭場上贏回輸掉的錢財,熬更守夜,孤注一擲,最后連褲子也輸掉了。這時候他醒悟過來了,發誓戒賭。
他用筆寫上“堅決戒賭”四個字貼在床頭。一天,一位好朋友看到了床頭這條誡示后,嘲諷地問:“你真的戒賭了嗎?”
“真的!”
“我不信。”
“不信?”賭徒瞪著一雙通紅的眼睛,大聲說,“咱們賭3瓶二鍋頭!”
這里用自相矛盾的方式展示了幽默的藝術,取得了鮮明、強烈的效果,讓矛盾活了起來。矛盾若在不經意中產生,更為可笑和逗人。在運用自相矛盾的幽默技巧時,一定要沉住氣,平穩自然,幽默效果更佳。
有一小孩餓得直哭。父親安慰他說:“你要吃什么?盡管告訴我,哪怕是龍肝鳳膽,我都拿來給你吃。”孩子說:“那些我都不要,我只要飯吃。”父親罵道:“不懂事的家伙,只揀家里沒有的要。”這位父親真是好笑,窮得連飯都吃不上,還要振振有詞地說給孩子吃龍肝鳳膽,真是矛盾得可以。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如果也采用自相矛盾的方法,不但可以處理各式各樣的問題,還能產生出奇制勝的幽默效果。我們來看下面這個故事:
有一次,馬克·吐溫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了一句令人驚奇的話:“美國國會中有些議員是婊子養的。”
國會議員們大為震怒,紛紛要求馬克·吐溫道歉,否則將訴諸法律。
幾天后,馬克·吐溫的道歉聲明果然登了出來:“日前,本人在酒席中說有些國會議員是婊子養的。事后有人向我大興問罪之師。經我再三考慮,我深悔此言不妥,特登報聲明,把我的話修正如下:‘美國國會中有些議員不是婊子養的。”表面上馬克·吐溫對議員們進行了妥協,而實際上在似變未變中,攻擊的鋒芒更勝上回,幽默氣氛也由此而生。
我們再看看發生在愛因斯坦身上的一個幽默故事:愛因斯坦初到紐約,在大街上遇見一個朋友。這位朋友見他穿著一件舊大衣,就勸他更換一件新的。愛因斯坦回答說:“沒有什么關系,在紐約誰也不認識我。”
后來,愛因斯坦名聲大振,他仍然穿著那件舊大衣。這位朋友再次勸他去買一件新的,愛因斯坦則說:“何必呢,現在,這里每一個人都認識我了。”
愛因斯坦用自相矛盾的幽默智慧,既表現了甘于淡泊、不重衣著的儉樸精神,也表達出他愉快暢達的樂觀情懷。
由于自相矛盾的幽默有很強的表演性,所以利用此法幽默的最佳方式是實況展示。因此,喜劇作家往往根據生活素材創造矛盾人物。自相矛盾會使喜劇角色為掩飾自己漏洞百出的言行而疲于奔命、顧此失彼,導致笑料迭出。也難怪“矛盾”“此地無銀三百兩”式的故事經常被搬上舞臺,且經久不衰。
(摘自“東哥漫話”微信公眾號 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