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揚
摘 要:時代大潮湍湍而下,作為新興的前沿科技,大數據應用在各個行業,大展身手。無論是違規者運用Facebook在美國選舉中的暗箱操作,還是“天網”監控系統的實現,大數據在當今時代猶如星火燎原,在人類的現代科技文明中綻放異彩。本文將從大數據在校園中的應用現狀著手,思考大數據在中學階段一些應用的可行性和局限性,并對這些應用的前景和供求做出預測。
關鍵詞:大數據;數據隱私;智慧校園
前言
科技發展帶來了全球數據的爆炸式增長,大數據因此誕生。在校園中,大數據的應用已有范例,如清華大學蔣東興提出的智慧校園[1]、MOOC;然而眾所周知,雖然互聯網、電子設備等普及廣泛,但滿足大眾化需求的大數據應用在中國還沒有出現,這是緣于傳統教學方式根深蒂固、受眾人群對教學觀念的認識缺陷、貧富差距等等,當代如何最大化利用大數據這門新科技帶來的便利成為我們不得不思考的課題。
1.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大數據方面的應用
2017年9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爐的校園網真實運行數據給該校網絡使用管理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首先我們遵循其思路分析大數據如何在此發揮作用[2]。
1.1數據統計
該校統計了本校以下幾種數據(部分):①本科生和研究生總計使用流量;②各年級人均使用流量比較;③各流量區段的人數分布;④人均上網時長分布;⑤各年級人均上網時長;⑥每日不同時段人均使用量;⑦各宿舍有線和無線使用的流量,并由此生成上網和使用流量的散點圖。
1.2數據應用
通過對校園網用戶各項上網數據的分析,該校最大化的利用了校園網寬帶,提升了網速,并對學生更好的實施網絡管制、上網行為規范,利互互贏,有力推動了高校信息化建設。
1.3思考
借助上網流量等各項數據的分析,實現了對校園網絡管理的高效調整。然而,作為大數據的應用,還沒有最大化的發揮其價值。大數據數據量大、種類多,該校可以進一步做數據精確化處理,追蹤至學生個體,通過專業軟件分析,甚至可以掌握學生的上網動機和瀏覽動向,深層次管理學生上網行為,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
2 .大數據在中學階段應用
不難發現,某些教育體系局限于純理論化教學,缺少開拓和創新舉措,這些特點在中小學階段尤為突出。若能將大數據靈活用于傳統教學中,想必會帶來出人意料的效果。
2.1追溯
中學教學環境相對大學更閉塞,學習內容更模式化,學習資源更狹窄。作為每個經歷過義務教育的人,對考試的經歷肯定印象深刻。由此引發聯想,大數據應用于考試當中不失為一個好點子。
2.2新設想
基于校園網絡課程可以在兩個方面較為方便的利用大數據。第一個是簡短的網上試卷:有別于常規題庫的精細化,設置專門的易錯卷、高難度卷、創新卷等,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細心品質、思維能力、記憶力等相關能力的考察,甚至利用專業軟件、信息抓取技術分析,掌握學生答題行為和心態,達到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評估;第二個是有趣的問卷:雜志上的問卷調查很能捉人眼球,如果在校園網上設置有趣的的問卷調查,既不讓學生喪失興趣又能獲得實用信息,適當的操作還能起到教學引導、興趣培養、思想啟發的作用。
2.3意義
網上試卷和問卷的合理應用在學生個人能力培養上應有卓效,從深遠意義上看,能起到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專業訓練的作用,考慮到未來科技智能化、數據教育的普及,這些應用能對教育制度的改革起到緩沖作用。
2.4缺點
凡是涉及到信息技術,就對學校的網絡、計算機設備和人力資源有專業化的要求。在校園網絡建設中,政府的作用不言而喻,響應政府,和企業合作是比較好的途徑,共同促進各方面發展。
3.大數據在校園中的應用前景展望
隨著大數據在校園中的應用,“智慧校園”“數字校園”將成為現實。換句話就是說,我們的校園會變得更加數字化、智能化。在“智慧校園”中,可實現傳感器與校園供水供電系統和校園中的各種電力設備設施的整合,真正實現物聯網與互聯網的融合。不僅如此,還可以把我們高中生的學習系統和教師的教學管理系統、學校管理層的管理系統等多個平臺進行融合,從而實現大數據的深度分析和計算。最后,通過借助大數據,為我們高中生的學習和考試提供幫助,為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校管理效率的提升而努力。隨著大數據在校園中的應用越來越深入和廣泛,智慧校園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得到增強,從而促進大數據技術的提升,大數據技術的價值必將提升到一個新的臺階。隨著校園信息化建設的推行,“智慧校園”“數字校園”必將成為校園信息化建設中的亮點和熱點。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少不了網絡技術和信息系統、二維碼、視頻監控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輔助。在不久的將來,校園所產生的數據量會逐年增加,數據結構也會變得越來越復雜。“智慧校園”“數字校園”的建設少不了大數據的參與和應用。我們將會看到大數據在“智慧校園”“數字校園”中越來越多的應用,其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是非常值得我們所期待的。
4.結束語
合理應用大數據,不僅能加快校園信息化建設,更能人才深度挖掘,在奔騰的科技長流中,大數據進校園更是一種時代的趨勢,是適應時代變遷的必經途徑,是建設人才大國、人才強國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清華大學蔣東興提出的智慧校園
[2]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于大數據方面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