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留洋
摘 要:在社會迅速發展的現代,企業在發展中也在不斷地改善。為跟隨時代的發展,企業也在改善著自身的管理模式。在環境問題層出不窮的現代,企業在管理模式上更加注重綠色管理,而且這種管理方式對企業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那么,在當今社會的迅速發展中,企業在實施綠色管理中有哪些優勢所在,又遇到了哪些挑戰,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綠色管理;企業管理;新趨勢
由于全球環境的不斷惡化,導致近些年來對環境保護的呼聲越來越強,逐漸衍生出一種新的企業管理模式——綠色管理。這種綠色管理就是把環境的觀念更好的貫徹到企業的經營和發展中來,把環境保護的觀點滲透到企業的運營中去,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盡量減少在生產中企業發展對環境造成的破壞[1]。但是,由于綠色管理在我國企業中尚未被全面認識,因此,綠色管理在企業中的發展速度較慢。鑒于此,本文將從我企業發展綠色管理模式的方方面面進行論述,以更好的有利于我國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企業實施綠色管理的重要性
(一)綠色管理模式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對于很多企業來講,隨著國民素質的不斷提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要不斷提升企業的形象。在綠色管理模式在不斷被認可的當代,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也要逐漸的圍繞綠色管理進行改善,圍繞綠色管理模式管理企業,并不是一個短期的行為,而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下去的行為,企業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感,不但要考慮眼前的利益和自身的快速發展,還應該考慮長遠的發展和社會的整體利益。這對于加強企業的認同感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二)綠色管理模式是企業管理的轉變方向。
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中,并沒有把環境放到一個比較重要的管理層面,甚至在企業生產中是完全忽視對環境的保護的[3]。傳統的經營模式只是單純的把生產經營和利益作為首要目標,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如果這樣持續下去,會對社會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還會造成資源浪費。因此,企業在管理模式上有必要轉變目標,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最優化發展。
(三)環境問題日趨嚴重,亟待改善。
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在一開始沒有注重綠色管理模式就很容易導致企業利益和環境保護的失衡。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幾乎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等經濟發展起來再去對環境問題進行治理,這樣的發展模式并不科學,畢竟有些生態環境是比較脆弱的,一旦破壞,則永久性無法復原[3]。因此,就需要企業在管理中采用綠色的管理模式,防范于未然,在發展自身經濟的同時,關注企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環境破壞,做到“防治結合”和經濟發展同時進行。這就需要企業在管理中引入“綠色管理”模式。
二、綠色管理模式在實施中面臨的問題
(一)環境保護立法亟待完善。
傳統企業過于注重發展的數量以及速度,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自然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在企業發展中,會將過多的有害物質排向環境,進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以及資源短缺,進而破壞自然環境,這表示社會的發展是以降低人類生活質量、犧牲人類生存環境為代價的。除此之外,我國環境保護法的“年齡”并不大,這就很容易導致環境立法的空白之處比較多,更多的企業會關注自身的經濟利益而忽視環境保護法,甚至會專門鉆環境保護法的漏洞。這就會導致“有法不能依”的局面。除此之外,我國環境保護立法仍然亟待完善,空白之處仍然很多,而且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企業發展和環境之間新的矛盾也在不斷的出現,現行法律不能適用,法律責任不夠明確[4]。因此,環境立法方面需要不斷加強。
(二)綠色管理模式意識不足。
我國的綠色管理模式起步相對較晚,加上工業化發展之下的大背景,追求經濟利益是企業的第一目標,這就導致了更多的企業忽視了環境保護的問題,所有的關注點都在企業利益的產出上。除此之外,我國環境保護部門,對于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不夠到位,導致環境意識薄弱地區的人們不能夠更好的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從而在自身行為上也不會認識到綠色管理模式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這也影響了綠色管理模式在企業中的具體實施執行。
(三)企業在綠色管理中的資金投入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綠色管理模式并不是說說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企業真正的去實施。綠色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必須通過高科技進行支撐,尤其是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機器的支撐,而這些基礎性的科技研發成果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投資風險也是非常大的,單個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根本無法承受研發的高額資金[5]。這就導致很多企業寧肯規避環境保護問題,在生產模式上仍然“我行我素”。因此,在綠色管理方面的科研,仍然需要國家大力支持。
三、針對綠色管理存在的問題采取的應對措施
(一)加強企業管理人才的培養。
我們都知道,一個企業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人才。人才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重要命脈,沒有人才,企業無法正常運營,無法跟隨時代的步伐發展到更高階段。因此,企業在實施綠色管理方面,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企業需要大力培養人才。這就需要國家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為企業綠色管理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同時也確保各大高校培養的人才能夠順應社會發展要求。除此之外,還要高度重視綠色管理人才的培養,聘請專業人士開設綠色管理的相關課程,對企業員工進行相應的培訓工作,提高企業員工的綠色管理理念,通過這種方式,保證綠色管理在企業管理中更好的推廣和應用。以便于更好的服務企業,更好的促進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二)改善生產技術方式。
綠色生產是綠色管理的重要環節,是一種新的生產形式,和傳統的生產加工技術相比較,綠色生產更加注重和考慮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在綠色管理模式之下,生產的全過程更加注重環境問題,最大限度的降低生產中對環境的不良影響[6]。因此,這就需要對傳統生產技術中對環境有影響的技術進行淘汰或者升級,采用符合環境發展的綠色生產管理模式。通過采用綠色生產技術,不僅能提高企業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還能促進綠色管理的實施和完善,綠色管理的實施和綠色技術的使用,能夠有效地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共同發展。
(三)建立專門的綠色管理部門。
綠色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需要企業高層領導的支持和推動才能更好的開展綠色管理。所以,企業應建立專門的綠色管理部門,以此保證綠色管理的有效開展,進而健全、完善標準化、系統化、科學化的綠色管理體系。同時,綠色管理是一種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是企業以及企業員工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形態以及價值觀體系的綜合,不僅影響著企業管理者的決策,對于企業員工的工作態度也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所以,企業要開展綠色管理,要對企業員工進行綠色教育,讓員工明白綠色管理的重要作用,進而樹立全新的綠色理念,并形成正確的“綠色”企業文化。通過這種方式,讓“綠色”充斥企業內部環境,對于企業的外部形象也有著良好的“綠化”作用。
(四)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
由于目前我國的法律法規在推進綠色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需要對我國的立法進行完善,加強對環境保護方面的相關立法工作,積極開展綠色法律宣傳,在企業內部進行相關法律法規演講。加強對企業經營者對綠色管理的概念認識,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改變傳統的生產管理模式,改變自身觀念[7]。因此,相關部門在完善法律法規方面也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以更好的促進企業走上綠色管理的道路。
結語
總而言之,在社會經濟發展的當代,必須重視環境保護,絕不能忽視經濟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應該努力實現企業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融洽和諧發展的美好愿景。在經濟發展中,我們不能僅僅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主,還應該注重我們生存的環境。經濟發展和環境問題的和諧發展,是一個國家整體社會水平提高的表現。在當代社會的發展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綠色管理模式,這也是未來企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路曉偉.綠色管理:企業管理發展的新趨勢[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04):45.
[2]韓奉璋,吳泗宗.綠色發展與企業管理觀念的更新[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7(06):41-46.
[3]耿建鋼.綠色管理——企業管理發展趨勢[J].商場現代化,2014(15):41-42.
[4]姜鶴.探索企業管理發展新方向——綠色管理[J].商場現代化,2013(28):106-107.
[5]鄭世文.企業管理中綠色營銷理念運用及發展趨勢分析[J].商,2013(11):39-40.
[6]劉彥平.綠色管理:企業經營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J].上海管理科學,2000(03):17-18.
[7]姜太平.綠色管理——企業管理發展的新趨勢[J].決策借鑒,2000(0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