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治勇
摘 要:建筑光影設計與場所精神的有效營造,一方面能夠為傳統建筑功能環境提供更加靈活的建筑形式,以此提升建筑使用感官質量;另一方面可以憑借場所精神理念,為建筑空間組合形式提供指引,明確光影對內部空間的感官影響,以此豐富住戶的精神感受,并轉變對建筑空間觀念。本文基于光影搭配特點展開分析,在明確建筑設計中光影要素與場所精神的關聯性的同時,期望能夠為后續建筑功能空間的設計提供良好參照。
關鍵詞:建筑設計;光影搭配;場所精神;特點
1 光影搭配概述
現在很多的建筑都開始使用玻璃幕墻,建筑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封閉性,而玻璃材料的出現打破了這種性質,將外界的光線引進室內中,而且是大面積的使用,將光感變得更加通透,這種設計也成為了建筑中一個標志。
在我國建筑中,光被奉為建筑的精華,而且被建筑中充分的利用,不僅如此,影也被妥善的利用,一直以來我們對于光都有一定的認識,哪怕是在偏遠的村落中,人對于光線也有一定的認識,盡管這種認識比較淺顯,在人們的腦海中對于建筑的光線要求就是,坐北朝南。因為人們對于光線一直有較高的追求,因此也出現了漏窗,花格門等新型而且比較精美的形式。通過此種簡單光影的運用,不但將光照變得更富有韻律性,更為我國傳統文化提供了建筑應用渠道,因此賦予了更加多樣化的光影形式,提升了整體建筑感官質量。例如,在貝律銘先生設計的蘇州博物館中,便很好的將傳統徽派建筑與蘇州園林概念有效融合,其中墻體各類傳統窗的設計,便很好的將光影設計與內部環境相結合,以此增強了博物館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滲透性,為人們呈現出一種半開放的感覺,以此彰顯了博物館構建的目的性,同時建筑形式結合樹木枝葉間的光影變化,更為博物館內部環境營造出一種獨有的蘇州韻律美,不但極大提升了博物館內部展品瀏覽的感官質量,同時憑借光影環境更為游覽者提供了不一樣的風景感受,促進了人與自然之前交流的傾向,更營造出特別的靜謐感受。
由此可見,建筑設計工作的開展不應當僅僅局限于建筑功能空間構筑完善,滿足住戶最基本的使用要求,相應建筑設計者還需要將城市文化與地方特色融合,確保建筑在形象和空間組合方面均具備新意,才能真正將建筑設計工作的價值最大化,以便為城市文明形象提供更加完善的平臺,促進地方建筑行業的發展。而光影設計便是最簡單也最考驗設計師審美水平的環節,如何有效將光影設計與建筑功能空間相結合,便是設計師需要持續探討的話題。
2 光影感官特點與藝術感的融合
建筑在歷史上被稱為凝固的音樂,可見建筑設計與藝術從時間角度來看一直都存有非常深厚的淵源。而對應的光影設計更與建筑設計一般,在歷史上同樣具備非常深厚的底蘊。例如,在我國歷史上,徽派等建筑的出現,便有效結合了園林因素,將動態光影設計融入了宅院的設計當中,為整體建筑使用環境營造了一種靈活的韻律美,同樣伴隨著時間的發展,此類建筑也獨立成我國境內較為著名的流派,并被國際廣泛承認。再比如,19世紀不勒斯舊城中心的“玻璃宮”,更是工業建筑發展的巔峰,其中大量運用玻璃這一元素,為整體建筑營造了一種獨特的光影美感,仍被百余年后效仿。期間,玻璃宮的營造在19世紀吸引了大量的藝術家、音樂家與詩人,使得建筑在國際范圍內有極大的影響力,并且憑借藝術氛圍的熏陶,更使得玻璃宮在光影美感方面更被人稱道,如此可見光影感官與藝術感具備千絲萬縷的關聯性,同時光影設計早已經被國際藝術家所認可。
當然,若談論光影感官與藝術感的融合,便不得不提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首先在建筑材料上直接采用清水混凝土的形式,雖然比較現代建筑設計顏色更為樸素,但憑借教堂與周圍水面的映襯,卻營造了一種更古樸的光影美感;其次,便是教堂的墻體設計,通過墻體十字形洞口,更為教堂營造了與眾不同的莊嚴氛圍,通過此種光影效果更烘托了場所精神,令信徒產生接近天主的感受。由此可見,藝術感的營造并不在于錯綜復雜的施工技術,更不在于建筑資產投入的多少,如何將光影設計有效融入建筑功能體系構建內,并能夠結合功能提供與眾不同的光影形式,才是建筑形式構建必須認真探索的核心。
3 光影與場所精神的分析
在凝固的建筑中,光的變幻給建筑和身處其中的人帶來了很多的精神感受。因為人有著向光的本性。在感受光線、尋找光線和享受光線中,人的精神得到的是一種應和與激發。光的存在給人以離開幽暗的可能性。同樣,人的精神與光的交流中使得光所在的場所擁有了感性光輝,光有了暗部的襯托更顯得神秘。
某省一個教堂是在光的設計中十分成功的例子。教堂窗的設計塑造了神秘的天堂憧憬,并符合幽閉與自省的需要。教堂的外形雕塑化且奇特,南面的墻被稱之為“光墻”,這個墻體很厚,上面留有一些不規則的空洞,室外開口小,而室內開口大,比例奇特,教堂的內部被巨大的實體包圍著,被幽暗的氣氛籠罩著。東端圣壇墻面上斑斑點點的小洞透射著耀眼的光芒,像夜空中的星星。南面的光線透過厚達數米的墻壁像霧氣般飄入,教堂的窗戶深深的陷入墻體。這使白天透入教堂內部的光線大大減少。彩色玻璃馬賽克是傳統教堂的亮點,在朗香教堂同樣也運用了彩色玻璃。但是,用的樸素簡單。傳統的玻璃鑲嵌畫主要以耶穌及門徒的事跡或形象為主題。該教堂在玻璃鑲嵌畫上的簡化,主要是因為基督教在人們生活中的改變。隨著文藝復興的到來,教堂不再是人的唯一精神居所,人們找到了對人性的尊重,用生活、藝術等多種方式感受世界。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尤其是進化論及近代對于世界產生和人類進化的研究,上帝創造世界這個基督教根本的基礎被動搖了。當然,信仰仍然重要,但并不能武斷地囊括物質世界,于是,宗教更是一種內在的反省與領悟。“上帝在心中”。所以,該教堂的彩色玻璃如此簡單迷離,那樣的暗處和美麗的色彩,讓人們在這教堂中徐徐行走,深刻思考,找個安靜的角落按自己理解的方式祈禱。美麗的花格窗,給光帶來了深遠的內涵展示,也給建筑增添了許多靈動的場所魅力。雄渾剛勁的建筑形體,如有機體般蘊含生命力。光線在建筑中所代表的獨特意義,給與建筑以時間上的變幻和空間上的層次感,對于場所精神的營造有著一種更為上層、更為藝術的涵義。
4 結束語
光與影的運用始終是建筑設計工作者需要著重分析的方向,在應用期間,不但能夠憑借陽光的變化為建筑功能空間營造不一樣感受,由此豐富住戶在建筑使用中的感官,同時能夠根據建筑功能需求,有效利用光影對人感官的影響,營造出更加直觀的氣氛渲染,以此構建獨有的場所精神。故而,在論述建筑中的光影設計與場所精神過程中,必須明確光影在現階段建筑設計工作的應用渠道,并明確對建筑功能空間使用的感官提升,如此才能為建筑功能環境提供更多元化的設計平臺。
參考文獻
[1]甘路.淺析場所及場所精神在建筑空間設計中的意義[J].江西建材,2016(24):30-30.
[2]范佳睦.舊建筑改造過程中空間的重塑與融合研究[D].河北大學,2017.
[3]韋寶婧,胡希軍,陳存友.安藤忠雄:在建筑中發現夢想[J].現代園藝,2016(8):65-66.
[4]莊佳玉.光影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論述[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