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紅
摘 要:要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領域,必須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領域以后有利可得;否則,無論是新投資者還是原有投資者都不會留戀實體經濟領域:新投資者不愿進入,原有投資者不愿意繼續在這里投資擴建。
關鍵詞:回歸;實體經濟;對策
要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領域,必須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領域以后有利可得;因此,這方面實際上存在著兩個關鍵性的問題需要切實解決,這就是:第一,如何讓實體經濟領域成為有利可得的投資領域?包括如何吸引新投資者使其愿意進入實體經濟領域,以及如何使得實體經濟領域的投資者不僅不撤離實體經濟領域反而愿意增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第二,如何解決實體經濟領域的企業面臨的融資難問題?現分別論述如下。
一、讓實體經濟領域成為有利可得的投資領域
政府部門的隨意性最容易導致企業預期紊亂,因為企業不知道在政府部門決策和辦事隨意性的條件下會有什么后果,從而不知道怎樣規劃,怎樣制定對策。紊亂的預期使企業難以把某一地區、某一行業、某一種產品的生產視為長久不變的預定目標,一切都依形勢變化為轉移,這才是不變的原則。
至于要素成本上升之類的問題,有些并不是政府部門所能解決的。企業通過自己的經驗也懂得這一點。如果政府真的能夠管制住價格,不讓它上漲,政府就必須恢復計劃體制下的種種做法,難道企業希望政府又回到過去那種“政府無所不能”的狀態?何況,商品價格實際上是互為成本的,政府單獨控制某些商品的價格,也只可能短期有效,時間長了,又會產生其他后果。工資成本,政府更難硬性控制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凍結工資通常是無效的,這已經為近幾十年的經濟的實踐所證實。因此,企業并不指望政府真的把價格管死,把工資凍結住。企業只希望政府理順價格和理順工資,不要讓某些利益集團為了一己私利而使市場規則遭到破壞。
面對要素成本的上升,企業最好的應對辦法是致力于研究開發,自主創新,產業升級,走出一條新路。但這依賴于融資條件的改善。下面,再分析如何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二、讓實體經濟領域成為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順利得到融資的投資領域
實體經濟領域內的投資者,無論是為了擴大生產規模還是為了平時有充足的流動資金,尤其是為了研究開發、自主創新、產業升級、開拓市場、增加自己的市場份額,無不需要良好的融資條件。這是現有投資者安心在實體經濟領域內長期經營的保證,也是新投資者準備在實體經濟領域內開創事業的信心的依托。
因此,回歸實體經濟的另一基本對策,就是及早解決實體經濟領域的企業面臨的融資難問題。由此看來,要讓實體經濟領域成為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順利得到融資的投資領域,必須重視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還必須開辟新的直接融資的渠道。
加之,在實體經濟領域內,從事投資和經營的不少是國有大企業,它們到底家大業大,實力雄厚,同大銀行之間關系密切,它們一般不會有撤出的打算,所以在它們資金緊張時,銀行會設法給予貸款支持。至于實體經濟領域內的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是很難從大銀行甚至中小銀行那里得到貸款的,通常,求助于高利貸是救急的手段。
還應當注意到,在虛擬經濟領域內從事投資活動的,有一些是國有企業,它們或者是專門從事這一領域的國有企業,或者是在實體經濟領域內從事制造業的國有企業的子公司,進入虛擬經濟領域后就從事虛擬經濟方面的投資和經營了。由于它們是國有企業,特別是制造業大型國有企業的子公司,所以融資渠道是比較多的。這些都是民營企業自嘆不如而又憤憤不平的客觀事實。
三、實體經濟的回歸和實體經濟的轉型應當統一考慮
在現階段中國,回歸實體經濟已經成為當務之急。虛擬經濟無疑也需要進一步發展,進一步規范化。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這樣的大國,國民經濟必須建立在扎扎實實的實體經濟基礎之上。避免實體經濟空心化即企業空心化,應當引起人們的關注。
然而,僅僅回歸實體經濟是遠遠不夠的。技術在進步,實體經濟領域內的企業如果不能抓緊改變生產方式,走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道路,遲早都會在市場競爭中失利,最終被淘汰出局。實體經濟轉型的重要性正在于此。
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后,即便是經濟發達的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和英國的企業也都認識到實體經濟轉型的必要。它們一致認為,未來市場的控制權取決于誰能引領技術進步的新潮流,誰占領著世界科學技術的制高點。這一認識同世界經濟的大趨勢是一致的。
在中國,實際上許多在實體經濟領域內從事投資和經營的、有眼光的民營企業也已經認清了市場的未來走向,它們不僅堅守在實體經濟領域,而且還致力于創新、轉型。在它們中間流行著這樣的時尚說法:中國在今后較長的一段時間里,不但要繼續做世界制造中心,還要爭取成為世界創造中心,同時還要做世界的營銷中心。企業家愿意為實現這樣的目標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是可喜的。可喜之處在于:包括這些企業家在內,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有了這種認識。中國被稱為世界制造中心,這絕不是貶義詞。作為一個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的發展轉型國家,中國通過多年努力終于成為世界制造中心,這表明了中國的成就。但既然成為世界制造中心,就要保住這個位置而不應丟掉它,更要賦予它新的含義,豐富它的技術內涵。中國正在爭取成為世界創造中心,要認識到現階段距離這一目標的實現還有相當長的距離。伹目標既然已經明確,就應當不再猶豫、彷徨,而應當一鼓作氣朝前走。“氣可鼓而不可泄”,這句話千真萬確。
在爭取成為世界創造中心的同時,還應當爭取成為世界營銷中心。通過營銷,才能把價值鏈圓滿地完成,才能使附加值得以實現。這將是發展轉型與體制轉型相結合的重要成就。
參考文獻:
[1]中國產業競爭力研究[M]. 經濟科學出版社 , 趙彥, 2009
[2]中國走向創新型國家的要素[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紀寶成,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