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潔/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司法局
楊偉強/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司法局崇賢司法所
2018年1月24日起,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出現明顯降雪天氣。27日晚,甲包裝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建造的位于余杭區崇賢街道的700m2廠房被雪壓塌,造成承租方乙電氣公司(以下簡稱乙公司)機器設備、部分產品受損。雙方就賠償問題多次協商無果,于2月5日共同向崇賢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調解員調查了解到,該廠房為鋼結構,于2008年建造,辦有房地產權屬證書。2016年7月,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房屋租賃合同》,甲公司將廠房出租給乙公司,租期二年。廠房被大雪壓塌后,承租方乙公司原計劃委托評估公司進場評估損失,但因雙方就委托評估機構確定及評估費用承擔等問題未協商一致,至今未對財產損失情況進行評估。
乙公司稱,廠房倒塌后公司立即組織工人搶救,挽回了部分損失,但廠房內激光切割機、折彎機等機器設備及部分產品受損,損失金額約70余萬元。乙公司認為,廠房被雪壓塌是因為廠房質量不合格,甲公司應賠償由此給乙公司造成的全部損失。甲公司則認為,該廠房系經合法規劃、審批后建造,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建筑公司承建,房屋通過驗收合格,辦有房地產權屬證書,可以說明房屋質量符合建筑設計規范要求,因此大雪壓塌廠房是天災,屬于不可抗力,其無需承擔賠償責任,只愿意給予適當補償。
圍繞雙方爭議焦點,調解員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案實際情況討論分析后,就糾紛相關爭議點向雙方提出分析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糾紛中,乙公司主張該廠房質量不合格,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規則,乙公司應當對廠房存在質量問題、廠房的垮塌與廠房的質量問題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但是,該廠房建成已有10年,即使廠房建成時驗收合格,后續的使用、維修、養護等情況亦有可能會對廠房質量產生一定影響。另外,調解員經查閱資料得知,江浙地區符合設計規范的房屋所能承載的積雪深度約為25.5 厘米,根據氣象部門發布的積雪數據,當日該廠房所在的平原地區積雪深度約3~10 厘米,如將積雪最大值設為廠房倒塌時的屋頂積雪深度,仍遠低于符合設計規范的房屋所要求的雪荷載標準值25.5 厘米。因此,不能排除廠房存在質量問題的可能性。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雖然甲公司對于降雪強度足以導致已驗收合格的廠房倒塌一事無法預見,但“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應當理解為損害結果發生存在必然性,即即使預見到事件的發生也無法避免損害結果的發生。調解員表示通過調查了解到,廠房倒塌時屋頂積雪厚度最大值為10 厘米左右,在房屋雪荷載標準值25.5 厘米以內,廠房理應具有應對此次降雪的承受能力,即可以避免廠房倒塌的情況出現。綜上,調解員指出甲公司提出的不可抗力理由不能成立。

調解員組織甲乙兩公司代表進行調解
調解員指出,廠房倒塌可能是由于房屋質量、天氣因素、使用情況等因素單獨或共同造成。如果倒塌確實有廠房本身質量問題的原因,甲公司應負相應賠償責任。退一步講,甲公司作為廠房出租人,在降雪天氣到來前應提前做好房屋檢查、維修、加固等安全防范措施,以保障廠房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但甲公司并未提前采取任何防護應對措施,存在疏于管理之責。
經過調解員的解釋分析,雙方態度均有了明顯轉變。甲公司表示本次事故屬于天災,廠房倒塌給乙公司造成了較大經濟損失,愿意承擔部分賠償責任,但乙公司主張損失過高。乙公司稱,其受損的激光切割機于1 個月前購買,價格為36 萬元,有發票為證,現已報廢,另外還有許多產品被壓損壞,其要求的賠償數額低于實際損失,但鑒于甲公司也遭受很大損失,愿意適當降低賠償金額。見雙方情緒均有所緩和,調解員抓住機會繼續開展疏導工作。
調解員向乙公司解釋分析,如調解不成走法律程序,在甲公司對廠房質量和造成損失不認可的情況下,乙公司負有舉證責任,需要委托專業鑒定機構、評估公司鑒定評估,支付訴訟費、鑒定費、評估費等費用,鑒定評估結果不確定導致訴訟存在較大風險,而且將耗費大量時間,對乙公司生產經營造成很大影響。此外,春節臨近,員工將陸續返家,乙公司機器設備、產品受損,導致訂單無法按時交付,貨款不能及時收回,造成員工工資發放困難,建議其再降低賠償要求,爭取盡早獲得賠償款,緩解其資金壓力。經過調解員多輪耐心細致的協調溝通,雙方差距逐步縮小,最終就賠償金額、合同解除等相關事宜協商達成一致意見:雙方解除《房屋租賃合同》;甲公司一次性賠償乙公司設備、產品損失等共30萬元,一次性退還乙公司未到期房租4 萬元。
本糾紛調解的關鍵在于查明廠房倒塌原因,明確雙方責任。鑒于雙方當事人對房屋倒塌原因存在明顯分歧,在沒有委托專業鑒定機構對廠房倒塌原因進行準確認定的情況下,調解員從舉證責任、合同雙方權利義務、標準雪荷載等角度,對廠房存在質量問題的可能性、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做了詳細分析,得到了當事人的認可,促使雙方當事人的心理預期和處理態度產生了明顯轉變。同時,引導承租方從公司生產經營、資金壓力等方面考慮即時履行的利弊得失,換取賠償金額的讓步,為本糾紛的成功化解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