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惠,符靈素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醫院兒科,浙江 余姚 315400)
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TI)好發于兒童、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1-2]。兒科病房通常是綜合醫院RTI的好發科室之一,RTI會加大患兒治療難度,并加重患兒家屬的經濟及心理負擔[3-4]。患兒的免疫能力差、住院時間長和病房流動性大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RTI[5-6]。探究兒科病房RTI的危險因素有助于降低患兒的RTI發生率,縮短康復時間,并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本研究綜合性分析了1 541例兒科病房RTI的危險因素,旨在為臨床防治提供參考。
選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余姚市人民醫院兒科病房住院的1 541例患兒臨床資料;其中,男803例,女738例;年齡7天~11歲,平均年齡(4.72±2.03)歲。根據是否發生RTI,將51例感染RTI患兒列入感染組,其余1 490例列入未感染組。對RTI的診斷參考2001年原衛生部制定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7]。所有研究對象的監護人均知情同意。
查證文獻[8-9],并結合臨床實踐,總結出以下因素:患兒年齡(<3歲,≥3歲)、季節(春、夏、秋、冬)、住院時間(<7天,≥7天)、居住房間(大房間,小房間)、導尿管留置(有,無)、氣管插管(有,無)及聯用抗菌藥物(是,否)。采用自編問卷對所有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調查。上述因素經多重共線性診斷確認均不存在共線性自變量。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χ2)檢測;利用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兒科病房RTI的危險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感染組與未感染組的季節、住院時間、居住房間、導尿管留置、氣管插管和聯用抗菌藥物分布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兩組的年齡分布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季節(冬季=1,春、夏、秋季=0)、住院時間(≥7天=1,<7d=0)、居住房間(大房間=1,小房間=0)、導尿管留置(有=1,無=0)、氣管插管(有=1,無=0)、聯用抗菌藥物(是=1,否=0)進行賦值,經相關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冬季、住院時間≥7天、大房間、導尿管留置、氣管插管及聯用抗菌藥物是兒科病房RTI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2。
表1兒科病房RTI的單因素分析結果[n(%)]
Table 1 Single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of RTI in pediatric ward [n(%)]

影響因素感染組(n=51)未感染組(n=1 490)χ2P年齡(歲) <314(27.45)352(23.62)0.399 0.528 ≥337(72.55)1 138(76.38)季節19.054<0.001 春11(21.57)425(28.52) 夏4(7.84)287(19.26) 秋6(11.76)323(21.68) 冬30(58.82)455(30.54)住院時間(天) <717(33.33)1 116(74.90)43.767<0.001 ≥734(66.67)374(25.10)居住房間 大房間44(86.27)978(65.64)9.4020.002 小房間7(13.73)512(34.36)導尿管留置 有34(66.67)487(32.68)25.446<0.001 無17(33.33)1 003(67.32)氣管插管 有28(54.90)424(28.47)16.638<0.001 無23(45.10)1 066(71.53)聯用抗菌藥物 是32(62.75)701(47.05)4.8720.027 否19(37.25)789(52.95)

表2 兒科病房RTI影響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發現,感染組與未感染組的季節、住院時間、居住房間、導尿管留置、氣管插管和聯用抗菌藥物分布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這提示兒科病房RTI與季節、住院時間、居住病房、導尿管留置、氣管插管及抗菌藥物的聯用有一定的關系。既往研究亦發現,兒科病房鮑氏不動桿菌感染與導尿管留置、使用廣譜抗菌藥物時間過長、氣管插管等有密切的關系[10]。但是上述因素是否為導致兒科病房RTI的危險因素還需進一步分析。
本研究經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冬季、住院時間≥7天、大房間、導尿管留置、氣管插管及聯用抗菌藥物是兒科病房RTI的獨立危險因素。
既往研究發現,兒科病房RTI好發于當年12月至次年3月的冬季[11]。本研究顯示,51例感染患兒在冬季發病的比率最高,高達58.82%。本研究中納入的患兒以呼吸系統疾病最常見,而這類疾病多發于冬季,這表明兒科病房患兒發生RTI與冬季的疾病流行有一定的相關性。此外,經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證實,冬季發病住院是兒科病房患兒RTI的獨立危險因素,這提示醫護人員應加強冬季兒科病房RTI的防控。既往研究認為住院時間的延長增加了RTI發生的風險[12]。本研究認為住院時間≥7天是兒科病房RTI的獨立危險因素,究其原因可能是住院時間延長增加了患兒接觸病房環境內病原體的概率,同時住院時間長也表明患兒自身病情較重,對病原體的防御力更弱,更易發生RTI。因此,在確保患兒治療效果的基礎上,盡可能縮短住院時間可有效降低RTI的發生率。有研究顯示約有10%RTI由病原體空氣傳播引起[13],空氣中含有大量致病菌的氣溶膠,而較小的氣溶膠顆粒作布朗運動會在空氣中停留較長時間,容易進入患者呼吸道,導致RTI[14-15]。兒科病房中,患兒均需家屬的照顧,空間內空氣流通差,因此病房的空氣質量較差;而且,探視較多、人員流動性大也增加了病原體傳播的機會,增加了患兒感染的幾率[16],尤其是大房間更是如此,這可能是導致大房間作為兒科病房RTI獨立危險因素的原因。因此,保持病房通風、減少陪護及探視人次,最大限度地改善兒科病房環境可以顯著降低RTI的發生率。導尿管留置、氣管插管引發RTI的原因可能是其容易使病原菌在導管中定殖,增加了導管相關的細菌感染風險;留置導管、氣管插管均屬于侵入性操作,增加了患兒外源性感染的風險[17]。這提示導尿管留置、氣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治療過程要做好消毒工作。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RTI發生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長期聯用或濫用抗菌藥物會誘發機體啟動耐藥性機制,產生更多耐藥性菌群,誘發感染條件致病菌[18-19],對于免疫力較低的患兒更是如此,這也是聯用抗菌藥物的患兒RTI發生率更高的原因。
綜上所述,兒科病房RTI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醫護人員做好冬季兒科病房的重點防控、盡量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保持病房空氣質量、做好消毒工作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可有效降低兒科病房RTI發生率。
[專業責任編輯:吳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