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風雙
(德州市陵城區(qū)人民醫(yī)院皮膚科,德州,253500)
皮膚瘙癢與失眠是血液透析患者臨床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給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2]。當前,臨床上治療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與失眠并發(fā)癥的主要方式為抗組胺藥物、皮膚軟化劑以及紫外線光療治療等,但一直未取得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3-4]。基于此,本文就加巴噴丁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治療并對其睡眠質量的改善效果進行了探討,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德州市陵城區(qū)人民醫(yī)院皮膚科收治的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伴隨皮膚瘙癢及失眠患者8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29~69歲,平均年齡(51.34±6.25)歲,病程0.5~4年,平均病程(2.13±0.75)年;觀察組中男22例,女22例,年齡31~70歲,平均年齡(52.88±6.48)歲,病程1~4.5年,平均病程(2.36±0.83)年,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治療方法 所有入選患者一律采用瑞典生產的金寶AK.200ULTRAS血液透析機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每給予3~4次透析治療,每透析時間為4 h,透析器(德國Fresonuiso公司,F(xiàn)6聚砜膜透析器)中的透析液流量設置為每分鐘500 mL,血流量設置為每分鐘200~260 mL,肝素抗凝;每月2次血液透析濾過。
1.2.1 觀察組在常規(guī)血液透析治療基礎加用加巴噴丁0.1 g治療,每晚1次。
1.2.2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血液透析治療,同時抗組胺藥氯苯吡胺治療,藥量為8 mg,1次/d;2組患者均持續(xù)用藥4周。
1.3 觀察指標 治療后,觀察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睡眠質量改善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后,患者皮膚瘙癢癥狀全部消失,白天夜間均未再出現(xiàn)皮膚瘙癢,無皮膚抓痕,睡眠質量恢復正常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白天夜間均存在輕微瘙癢,但對睡眠質量無明影響,無明顯的抓痕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白天夜間均存在明顯的皮膚瘙癢癥狀,夜間更為明顯,皮膚有明顯抓痕,無法入睡為有效;(顯效+有效)/總病例數(shù)=總有效率。睡眠質量評分應用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定表(PSQI)以打分的形式進行評定,總分1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睡眠質量越差。

2.1 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72%,對照組為79.54%,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2.2 比較2組患者的睡眠質量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分為(8.56±1.94)分,對照組為(8.27±1.67)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睡眠質量評為(4.13±0.98)分,對照組為(6.21±1.25)分,2組患者睡眠質量相較于治療前均有所的改善,但研究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的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血液透析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皮膚瘙癢癥狀,其機制目前臨床上仍不明確,有研究認為可能與患者血液組胺水平升高、皮膚干燥癥、炎性反應以及皮膚游離鈣水平升高等因素相關[5-6]。加巴噴丁是一種神經科較為常用的抗癲癇藥物,臨床多采用加巴噴丁治療神經痛,后發(fā)現(xiàn)采用藥物治療后可緩解患者的尿毒癥瘙癢癥狀,有學者認為可能是加巴噴丁通過對電壓依賴性對鈣離子通道產生的影響,對患者神經元的鈣離子內流產生的抑制作用,進而緩解了瘙癢癥狀[7-8]。此外,加巴噴丁代謝后可直接由患者腎臟排出,不會與血漿蛋白發(fā)生作用,應用于透析患者治療其生物半衰期時間增加,因此需采用低劑量、低頻率用法實施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瘙癢癥狀改善有效率達到97.72%,對照組則為79.54%,觀察組瘙癢癥狀改善情況明顯更優(yōu),且觀察組質量總評分為(4.13±0.98)分,對照組為(6.21±1.25)分,觀察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分也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加巴噴丁對行血液透析患者進行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皮膚瘙癢癥狀與睡眠質量,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