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強
(山東省聊城市冠縣人民醫院兒科,聊城,252500)
小兒肺炎是臨床中的一種常見疾病,該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咳嗽、氣短、發熱等,嚴重時甚至還會出現呼吸困難、唇發紫以及面色蒼白等癥。小兒肺炎常會導致各種并發癥,其中心力衰竭就是其引起的急性并發癥之一[1],該種疾病嚴重威脅到了患兒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在對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治療中有效的改善心肌代謝,對于縮短病程改善預后有明顯效果。本文選取近期我院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作為觀察對象,采用磷酸肌酸鈉治療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觀察其療效以及對患兒睡眠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山東省聊城市冠縣人民醫院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4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0例。對照組中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齡(4.2±3.2)歲,平均體質量(17.6±4.8)kg;觀察組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齡(4.4±3.1)歲,平均體質量(17.6±4.8)kg。所選取患兒臨床表現為發熱、嘔吐、煩躁、喘憋、咳嗽、呼吸困難、肺部固定細濕音,呼吸頻率超過60次/min,心率>160~180次/min等。經診斷所有納入患兒均確診為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2]。2組患兒在性別、年齡、體態特征、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的方法,主要內容包括:抗菌、呼吸道隔離、氧療、改善微循環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磷酸肌酸鈉進行治療,將1 g磷酸肌酸鈉溶于0.9%氯化鈉溶液行靜脈滴注,1~2次/d。2組患兒均接受為期一周的治療。
1.3 療效判定標準 1)對2組患兒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定并比較,療效標準共分為3個等級:顯效(癥狀得到良好的消除,肺部音、咳嗽以及呼吸困難等癥消失;呼吸<35次/min,心率<110次/min,心肌酶恢復到正常值)、有效(癥狀得到較好改善,肺部音??人砸约昂粑щy等癥減輕;呼吸<40次/min,心率<120次/min,心肌酶較之前減低)、無效(患兒治療一周后各項體征及指標均無明顯改善)。2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2)采用PSQI(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3]對2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分,得分越高代表患兒的睡眠質量越差。

2.1 2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例(%)]
2.2 2組患兒治療前后的PSQI評分比較 2組患兒治療前的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兒的PSQI評分均有下降,觀察組患兒的下降程度更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治療前后的PSQI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支氣管肺炎是累及支氣管壁和肺泡的炎性反應,又稱小葉性肺炎,是小兒最常見的肺炎,由細菌或病毒引起。小兒肺炎是威脅兒童健康的嚴重疾病,心力衰竭是小兒支氣管肺炎常見并發癥,無論是發病率還是病死率均居首位[4]。
磷酸肌酸屬于一種外源性高脂磷酸物質,其對心肌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可以維護心肌細胞能源儲備,為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提供條件,有利于ATP的合成,消除細胞水腫,改善心肌微循環[5]。而在治療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過程中,營養心肌和改善心肌微循環對疾病的治愈起著很關鍵的作用[6]。在采用常規方法治療心力衰竭的過程中,如果適當加注磷酸肌酸鈉能使治療起到更顯著的效果,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愈率。
綜上所述,在治療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中,采用磷酸肌酸鈉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并改善患兒的睡眠質量,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