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大成
眼看春節即將來臨,又正值學生放寒假的時候,不少家庭把孩子交給老人看管,氣管食管異物、摔傷、燒燙傷事故的發生率有所升高。在我幾十年的急救生涯中,我搶救過無數病人,最讓我痛心的,莫過于見到孩子遭受意外傷害。例如兩三歲的孩子不小心被花生、瓜子、果凍等異物卡住而窒息;由于家長的疏忽大意,孩子被燙傷、燒傷,或從樓上摔下……這些意外傷害,都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悲劇。在此,我希望用自己的臨床急救經驗告訴家長,假期切不可掉以輕心,有些意外與傷害是可以避免的,而有益的急救常識大家必須要了解。

家,這個聽上去溫馨又祥和,充滿寧靜與美好的地方,卻實實在在是兒童意外傷害的“第一高發地”。
數據顯示,兒童的意外傷害70%發生在家里。異物窒息、燙傷、溺水等是使孩子受傷致死的重要原因。有統計報告顯示,中國每年有數十萬14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因意外傷害死亡。
孩子在家里待的時間最長,家中各種物件一應俱全,孩子與看護人在家這個環境中基本處于放松的非警戒狀態,這幾大原因共同造成了家中的危險高發。特別是在假期,孩子放假,他們好奇心又很強,什么東西都想要摸一摸、動一動。雖然孩子的好奇心需要保護,但危險卻不得不提防。
既然家里不能像兒童游樂場或者幼兒園那樣,可以把對孩子有危險的物品排除在外,又不能大量減少孩子待在家里的時間,那么父母能做的,就是時刻提高警惕,包括樹立全面的安全意識,了解家中危險高發的地區與物件,掌握權威的急救知識,以及做好物品擺放和危險應對方法。
比如早在裝修的時候,家里的電源插座位置就應該高于1.6米,避免兒童接觸,電線也不應暴露在外;電風扇、電熱器等電器應該有防護罩;家里的火柴、打火機等,最好放在孩子看不見、夠不著的地方;盡量不要讓孩子接觸到煤氣灶、燃氣熱水器等。

孩子發育得很快,剛生下來時連轉頭都不會,轉眼就會走了。根據嬰兒的發育規律,“2個月會抬頭,4個月能翻身,6個月會坐,7個月能滾,8個月會爬,1周歲會走”,以至上學之后,不同時期,孩子可能會面臨不同的危險。
4個月之前,孩子還不會翻身,這時候,如果孩子不小心被衣物、毛巾或被子掩住了口鼻,他們是沒有辦法拉開這些東西或者移位的,很可能發生窒息。孩子4個月后會翻身了,8個月會爬了,從床上跌落的危險就大大增加了。生活中,很少有孩子從來沒從床上掉下來過。
1歲以后,孩子具有獨立行走能力了,活動范圍擴大,可能接觸到的危險也會增多,燙傷、觸電等意外傷害屢有發生。2歲~3歲的孩子好奇心強,好動,判斷力不足,內心卻又特別自信,底氣很足,也容易發生意外傷害。
到了小學和中學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知識、閱歷、經驗、獨立意識、活動范圍與日俱增,接觸危險的機會也在不斷增加,溺水、車禍等意外傷害越來越多。另外,孩子往往缺乏生活經驗和危險意識,辨別能力和預見性都比成年人差,對危險反應遲鈍,缺少避險逃生的知識和能力。比如過馬路,成年人知道開過來的那輛車是否會撞到自己,應該快走幾步或停下來讓車先過,但孩子可能意識不到這一點。
美國有法律規定,任何一個公民在18歲之前必須掌握全部基本的急救知識。國外的家長在孩子2歲~6歲時就會告訴他們什么是危險的,比如玩刀子會拉口子,玩火會燒灼皮膚,玩塑料袋可能造成窒息等。
到了小學,雖然孩子還沒有真正接觸急救,但美國老師會教他們如何打911(美國的報警、急救電話):要說清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自己一個人在家里的話,打完電話要打開房門,要是夜晚,就打開房間所有的燈光,讓急救車能盡快找到。此外,盡可能說清目前最危急的狀況、等車地點,必要情況下盡可能主動接應救護車等。
這些急救教育,會對孩子樹立急救意識起到很大的作用,孩子可以受用一生。相對來說,美國因急救失誤造成的死亡率要比中國低得多。而我國,意外傷害已經成為扼殺孩子生命的第一殺手。家長不能永遠陪在孩子身邊,守護著孩子,為他們避開所有風險。所以,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從小樹立防范危險的意識,適時教會孩子正確的急救知識。及時對孩子進行防火、防觸電的安全教育,可以把家用電器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告訴孩子。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孩子的安全教育,才應該是這些年來非常火的“早教”中最重要的一課。
鏈接:你的家真的安全嗎?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代表曾走進上海一個孩子的家,發現了陽臺、窗戶等10多處兒童安全隱患。為了給孩子們營造安全的居家環境,專家們特別提出“家居用品安全檢查5S原則”,即看(See)、繩帶(String)、尺寸(Size)、表面(Surface)和標準(Standard)。
第一:“看(see)”
習慣于“大人國”的父母常常忘了孩子是用“小人國”的方式使用家中的物品,所以家長要學習用兒童的眼光審視物品擺放。
第二:“繩帶(Strings)”
小孩子的好奇心會令其用長繩帶做游戲,從而引發繩帶繞頸,因此要避免兒童接觸到過長的繩帶。
第三:“尺寸(Size)”
孩子喜歡用口來探索世界,過小的物品容易被放入口中而引發窒息,所以越是小的孩子,家長要給予越大的物品。
第四:“表面(Surface)”
一些棱角尖銳、邊緣粗糙的家居用品表面容易引發傷害,因此家長們應盡量確保物品表面平滑柔軟。
第五:“標準(Standard)”
在購買家居用品時,家長們應仔細檢查與兒童用品相關的安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