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凈 黃曉龍
[摘 要] 客家家訓是客家家風和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家訓中蘊含的關于廉潔、廉政教育的豐富思想為大學生黨員廉潔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源泉,對針對大學生開展廉潔教育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路徑。十八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造性地提出把黨員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作為反腐倡廉的一部分擺在重要位置,可以看出黨員、干部的廉潔教育要從抓家風建設開始。大學生黨員的廉潔教育應當從家庭這一社會最小細胞抓起,從優秀客家廉潔家訓文化中汲取靈感創新廉潔教育形式,增強廉潔教育實效性。
[關鍵詞] 客家家訓;大學生黨員;廉潔教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4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9) 01-0058-02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指出:“抓作風建設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在加強黨性修養的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1]
在中國古代儒家學派思想中,修身乃是根本,修好自身方能“齊家”,后才有可能“治國”,最后“平天下”。在這樣的邏輯思維影響下,各級黨的領導干部只有先“治”好自己的“小家”,才有可能“治理”好國家這一“大家”。正所謂: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客家家訓還強調忠孝、廉潔,甚至把廉潔修身作為立身處世的根本,這種思想已深深融入客家族人的血脈。恰如一首客家兒童歌謠所唱:茶油煮菜一時香,松毛點火一時光,貪來錢財吃不下,不如自家酸菜湯。
一 客家家訓中的廉潔教育思想及其時代價值
所謂“客家家訓”,簡單講就是全球客家族人的家訓。客家人的祖先是中原漢族。客家家訓作為客家民系的道德坐標、美德典范,大都以文字的形式,或嵌之于聯,貼之于門,書之于廳;或制定祖訓族規,載之于譜。這些族規祖訓、楹聯牌匾、箴言警語,充分體現了各姓氏先祖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道德觀,擔當著教化育人的重要角色,形成了寶貴的客家家訓文化,成為客家文化長廊的一道靚麗風景。客家家訓作為我國傳統家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客家宗族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承擔了客家宗族不同朝代對為官者及其后人進行政治、道德和廉政教育的責任與義務。
客家家風家訓中諸如:羅氏家訓“治家儉樸,切戒奢華”、蘇姓家規“為官必廉,事君必忠”、姚氏家訓“禮義廉恥,仕國忠良”、林氏家訓“廉潔奉公是居官良法”、蘇姓家規“禮義廉恥,為人豪杰;為官必廉,事君必忠”、孫氏家訓“恭寬信敏惠,廉潔謙讓溫”等等這些家訓家規對客家族人及其后人起到了潛移默化、潤澤人心之教化作用。不僅如此,傳統客家家訓既有價值觀上的是非厘清,價值引導,如重義輕利,崇儉抑奢,又有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規范,如量入為出,不吝不奢和取之有道,以義制利;還有反面的禁令,如切戒奢華,為官必廉,拒腐防變,又有積極的倡導,如廉潔謙讓溫等,這些都可以為我們當下的家風建設和廉潔廉政教育提供寶貴而直接的精神資源和豐厚滋養。[2]
家訓、家規、家風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進一步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具有重要作用。[3]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細胞,也是社會風氣形成的最基本要素。家風是社會風氣的基礎,兩者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家風受社會風氣的影響,家風也對社會風氣的變化發揮反作用。家風純,社風正;家風不正,社風也滑坡;社會風氣不好時,優良家風能凈化社會風氣,改善社會風氣。[4]也可以說廉潔家風是廉潔社風的風向標,廉潔社會的形成必須高度重視廉潔家庭建設。客家家教家風、家訓家誡、族訓宗規中關于廉潔的相關內容在廉潔社會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天然“防腐劑”的作用。
二 新時期大學生黨員廉潔教育的重要意義及其困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曾強調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2016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第八條也明確提出:“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由此可見,清廉家風建設已超越對黨員領導干部個人及家庭的要求,上升到國家層面,成為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組成部分。
優良黨風的形成也離不開優良家風的滲透作用。家風廉潔純正,首先會影響家庭成員生活作風和良好品格的養成。黨員領導干部如果自身對自己就要求不嚴格、品行不端正,往往他們的家屬子女也會跟著犯錯誤、出問題。大學生黨員作為未來黨和國家的接班人,各級黨政部門的重要組成人員,首先要認認真真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有效地將黨風廉政建設同家庭廉潔家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規范制度,構筑起抵御不良風氣的家庭和組織防線,切實推動黨風廉政建設的持續有效開展。
2007年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在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的意見》,要求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全面啟動廉潔教育。2013年國家則明確提出,要把培育廉潔價值理念融入國民教育之中。雖然廉潔教育在大中小學校開始實施已經十年有余,學校廉潔教育工作也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從整體的情況看發展不平衡。如,很多學校雖然表面上也開展了廉潔教育,但更多是基于應付檢查,流于形式;還有的雖然認真開展了但缺乏專業性指導,內容缺少針對性,教育形式單一枯燥,側重知識灌輸。能夠充分依托豐富的地域歷史文化資源,挖掘廉潔教育內容開展有針對性、實效性廉潔教育偏少。
三 客家家訓影響下的大學生黨員廉潔教育路徑
(一)嚴以自律,恪守勤儉為持家之本
客家家訓之羅氏家訓“治家儉樸,切戒奢華”,開宗明義地將儉樸持家作為治家的根本,訓誡族人切戒奢華。這種對勤儉的恪守,實質上就是對個人生活的一種自律。嚴以自律的家風帶動整個族風,最終形成勤儉務實的客家文化。貪圖安樂享受是人之本性,而人的貪欲一旦產生,是永無止境的。因此,恪守儉樸更需人的自律精神和能力。貪圖個人享受之欲是小,貪圖他人乃至國家利益為大。若不節制這種奢侈的貪欲,任由其發展,那么,有朝一日,人朝為官,便極易由奢人貪。因此,國之養廉首先要落實在個人修養的提升,落實在家庭生活之中。[5]
(二)將大學生黨員的廉潔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家庭、社區教育中
客家家訓之蘇姓家規一言道破為官之守則,“為官必廉,事君必忠”;客家家訓之林氏家訓“廉潔奉公是居官良法”,將廉潔教育融入對氏族子孫的日常教育,凡此種種意在說明家庭教育、社區教育本應是對大學生黨員進行廉潔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重要形式之一。無論從受教育的最佳時間還是從人接受教育的時間長短維度來看,家庭教育的熏染都更持久、影響深遠。在腐敗問題重重的現狀下,我們應繼承和借鑒傳統家訓廉政教育思想及經驗,鑄造儉樸至公、淡泊知足的家風。應推行生活化的廉政教育方式,將廉政教育內容融入家庭生活細節之中,使受教者自覺地將節儉修身、治家立業與廉潔奉公相結合。
(三)在大學生黨員中大力弘揚優秀客家廉潔家風
客家家訓之蘇姓家規“禮義廉恥,為人豪杰;為官必廉,事君必忠”、孫氏家訓“恭寬信敏惠,廉潔謙讓溫”從不同的角度將遵循禮義廉恥,奉行廉潔謙讓等品質以家風的形式確定下來,訓誡子孫后人。基于家族文化的認同,客家家訓中的廉政教育對家庭成員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因而具有了特殊的道德功效。通過客家家訓文化的熏陶漸染,傳統儒家文人胸懷天下的濟世情懷和強烈的使命感得以代代延續至今。當代大學生黨員的廉潔教育應當汲取和大力弘揚優秀客家廉潔家風,認真學習領會,在實踐中踐行,大力營造氛圍,形成文化上的認同,將優秀客家廉潔家風融入自身的家風建設中。
(四)依托客家文化資源增強學校廉潔教育的有效性
客家家訓中關于廉潔教育的豐富內容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依托傳統客家文化基礎進行深入挖掘、整合和包裝,以較新穎的形式融入學校廉潔教育中是一項值得思考的問題。可以依托龍巖市成立的“客家家訓館”和龍巖學院成立的“閩臺客家研究院”,整合人力資源和素材資源編寫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大學生廉潔教育讀本。學校還可以將客家廉潔家訓文化有機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課和相關專業文化課程的教育、教學之中。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充分依托不同學院學科和專業優勢,組織學生創作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廉政文化作品,表演廉政文藝活動等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各級各類群團組織還可以廣泛運用校園媒體,開展生動多樣的廉潔教育。
參考文獻:
[1]學習先輩家風汲取治黨力量[N].人民日報,2016-01-19(18版).
[2]肖群忠,李營營.傳統家訓中的“廉潔”“廉政”道德及其時代價值[J].學術交流,2017(1):61-66.
[3]任利榮.“家規家風與廉潔文化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J].中華文化論壇,2017(2):187-190.
[4]鄒東平,黃榮輝.論客家家訓家風與社會管理[J].黑河學刊,2017,7,226(4):22-24.
[5]孫欣.傳統家訓中的廉政教育[J].尋根,2014(3):8-13.
(責任編輯:姜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