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甫江·夏木西
[摘 要] 首先分析了高校助學金評選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了以《助學金參數化評選》為基本思路的解決方法。該方法通過引入特困指標、思想政治及紀律表現指標、成績指標、獲獎指標、累計助學金扣分指標和處分扣分指標,以參數化的形式對參評學生的真實情況進行定量評價并明確評選對象,讓學生信服、無異議,實現了助學金評選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開,較好地解決了助學金評選中存在的家境掌握難、拉票、連續獲得、依賴思想、班集體凝聚力惡化等共性問題。
[關鍵詞] 助學金;參數化;評選;定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9) 01-0084-02
為了使家庭有經濟困難的大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國家自2007年起就加大了對高校家庭貧困學生助學金資助力度,獎助學金的發放比率從原先的3%太高到20%[1]。隨著資助政策和資助體系的不斷改善,再加上地方助學金、國家及地方資助貸款政策、企事業單位及個人資助等,在全國范圍內每一百名大學生中平均就有28人能得到資助[2]。在這樣強有力的資助體系的支撐下,由于家庭經濟困難而無法完成學業的眾多學生獲得了順利入學并達成心愿的機會,從而對我國正在提倡的建設和諧穩定的社會和校園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然而,這樣大好的政策在全國各大高等院校全面推行的過程中,助學金的評選工作卻出現了很多不和諧的問題[3-5],比如不考慮周全的評審方法對學生產生的不公平感、獲得助學金的學生的不誠信言行產生的同學關系緊張、激烈的助學金評選競爭產生的學生自尊心墜落、這些對班集體團結和諧產生的影響等等[2][6]。因此,有必要結合班級助學金評選實踐,分析探索助學金評定與發放環節,探索公平合理并讓學生滿意的評選方法,優化獎助學金惠民政策的功效。
一 助學金評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學生真實家庭情況難以掌握
對于學生家庭困難情況的認定目前普遍采用以學生當地村鎮縣政府部門開具的特困證明為依據[7]。本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發現,班級里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開具此類證明。據了解,很多情況下,開具這樣的證明只需要學生自己寫申請后直接去相關政府部門蓋章即可。如此一來,導致了很多偽貧困生的出現,班主任和輔導員也無法準確掌握學生真實家庭困難情況,直接影響了資助的效果和實施效益。
(二)投票評選存在拉票現象
助學金評選過程中普遍采用的另一個方法是民主投票,即助學金獲得者由全班學生或者班級評審小組的學生進行投票決定[8]。這種方法看似合理,但投票往往會有水分即不可避免地出現人情的因素, 有些學生的確是家庭貧困, 但因人際關系搞不好而無法被評選,有些學生家庭情況還可以, 反而因善于搞好人際關系而獲得了助學金。
(三)對助學金連續獲得者意見大
盡管采用較為嚴密的助學金評選方法[9-11],很難避免出現助學金連續獲得者。班級里有些同學既因家庭困難又因平時表現優秀、成績優良等被連續評上了最高金額的助學金,就會引起與其條件相當但沒有獲得或獲得小額獎助學金的其他同學的不滿,影響班集體凝聚力。
(四)容易產生助學金獲得者的依賴思想
班級里有品學兼優的貧困生和懶惰甚至違紀的貧困生,而在評選助學金時對這兩者采用相同的標準即以貧困為基本標準[12]。助學金的目的是減輕貧困生的經濟壓力以便讓其專心學習,而上述做法不但達不到助學金獎勤罰懶的目的,反而導致了有些貧困生的依賴思想——《我是貧困的學生,無論學習成績和班級表現如何,都能得到助學金,何必辛苦讀書》,這與助學金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五)班集體凝聚力惡化
不合理的助學金評選會導致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關系的惡化,進一步降低班集體的凝聚力[3]。助學金評選雖然由班主任帶頭,班委和學生參與,很難保證助學金落到實處,即經常發生助學金落入《假》貧困生或班委手中,而家庭真正有困難的學生則得不到助學金。這就導致同學之間的明爭暗斗,同學感情淡化,出現相互不信任,進而惡化班集體的凝聚力。
二 助學金參數化評選思路
(一)A指標——特困指標
特困指標應該作為助學金評定的最基本參數,也是評定助學金根本目標。該指標以學生的家庭狀況為評價點,在評價參數中可占30%~20%的權重。
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我國新疆地區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年人均純收入低于戶籍所在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持有本地居民常住戶口的農村居民均可提出低保申請[13]。這說明,新疆地區目前基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貧困家庭,因此將傳統的《開局特困家庭證明》不再作為特困指標的憑證,而將下列情況作為該指標的評價依據:①家庭為低保戶;②家庭遭受重大災害;③家庭單親;④家庭母親或父親患有重大疾病;⑤家庭中兩個孩子同時上大學;⑥學生是否有助學貸款。在認定上述依據時,班級《評選小組》和班主任根據學生出具的證明材料,在全班調查和公示,當場問同學有沒有意見等方式進行。
(二)B指標—思想政治和紀律表現指標
思想政治和紀律表現指標是評定學生政治、思想和道德表現。該指標以學生的上課、班會及集體活動的出勤率、平時班級表現(包括是否對老師有不禮貌行為、是否對班集體有貢獻、是否班委)、勤儉節約(是否有抽煙、酗酒、迷網、高檔消費等)等作為評價點,在評價參數中可占30%~20%的權重。
(三)C指標—成績指標
如前所述,助學金的目的是減輕貧困生的經濟壓力以便讓其專心學習并取得較好的學習成績,為了避免有些貧困生對助學金的依賴思想,應該引入成績指標作為評定參數之一。可將學生的年度平均成績作為評價點,在評價參數中可占30%~20%的權重。
(四)D指標—獲獎指標
鼓勵學生訓練課外技能、發展個性、激發潛能、增強創新和創業意識,以培養出綜合素質較高的大學生是助學金的重要目標之一。為此,應該引入獲獎指標作為評定參數之一。可將學生獲得的各類獲獎和技能培訓證書作為評價點,在評價參數中可占20%~10%的權重。
(五)E指標—累計助學金扣分指標
在助學金評選工作中,通常出現學生對助學金連續獲得者意見大等情況,為此可引入累計助學金扣分指標作為評定參數之一。可以根據該學生已經獲得累計助學金金額的基礎上乘以適當的百分數(如0.4%~0.6%)來換算得出扣除分數。
(六)F指標—處分扣分指標
因違反紀律而受到處分的學生,雖然他們是可恨的,但也是可憐的,他們需要幫助、關心和挽救。在助學金評選時也不能把他們拒之門外,讓他們得到公平競爭的機會,為此可引入處分扣分指標,評選時按處分等級的嚴重程度扣除適當分數。
將上述評價指標編制為表格并填入相應的參數即可對每一位參評者的評選資格以定量的形式評價并排名。與此同時,對排名結果進行公示,以便學生相互監督,對評選結果心服口服、沒有異議,做到評選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開。表1為該方法的應用實例。
三 結論
在國家強有力的資助體系的支撐下,家庭經濟困難的眾多學生獲得了順利入學并達成心愿的機會,從而對我國正在提倡的建設和諧穩定的社會和校園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然而,隨著資助政策和力度的不斷加大,助學金評選工作卻出現了很多不和諧的問題。本文首先對這些助學金評選工作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以《助學金參數化評選》為基本思路的解決方法。此方法通過引入《特困指標》《思想政治和紀律表現指標》《成績指標》《獲獎指標》《累計助學金扣分指標》和《處分扣分指標》,以參數化的形式對參評學生的真實情況進行定量分析并明確評選對象。多年的應用經驗表明,該方法不僅讓助學金評選者做到以事實說話,而且還讓每一位參評的學生對評選結果心服口服、沒有異議,實現助學金評選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開,較好地解決助學金評選中存在的問題,值得將其在各類助學金評選工作中借鑒采用。
參考文獻:
[1]楊紅麗,李季剛. 新疆高校獎助學金情況的調查分析[J].新疆財經,2013,(4):73-80.
[2]徐本棟.高校助學金評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J]. 時代教育,2013,(13):103-103.
[3]胡道安. 關于我國高校助學金評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思考[J]. 中國成人教育,2011,(16):40-41.
[4]范先佐.我國學生資助制度的回顧與反思[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 49(6) :123-125.
[5]陸孫琦. 高校助學金評選發放所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基于S高校的調研數據[J]. 輕工科技,2013(5):152-153.
[6]董乃涵. 高校獎助學金評選存在問題的實證研究—以T學院為例[J]. 信息化建設,2016(5):187-189.
[7]孫淑紅. 高校助學金發放管理辦法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1(24):50-51.
[8]徐里,劉紫陽,朱平生,等. 高校獎助學金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 (8):236-237.
[9]車廣杰,龐東輝,李康馨,等. 高校學生獎助學金評選實施方法優化研究[J]. 科技資訊,2015(29):230-231.
[10]夏金梅.高校獎助學金評定與發放優化途徑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4(2):51-51.
[11]梁秀麗,王玉才.對高校獎助學金評選方法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2(19):143-144.
[12]尼次. 新形勢下高校國家助學金的問題與反思[J]. 東方企業文化,2015 (13) :68-68
[1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政廳.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脫貧攻堅社會保障兜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EB/OL].http://www.mca.gov.cn/article/yw/shjz/dfzc/201703.
(責任編輯:張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