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興榮 袁蒲英 邵祎璠



2.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重慶 400715) 摘要:為探究不同蠟梅品種嫁接成活率及成活株年生長情況的差異性,為蠟梅規模化嫁接繁殖和生產應用提供理論依據,對43個蠟梅品種進行了嫁接試驗及年生長量等比較。結果表明,不同品種嫁接成活率差異較大,其中金艷、飛簾、狀元鐘等10個品種嫁接成活率達90%以上,27個品種介于60%~90%之間,琥珀、硯池霞衣、銀盤素心等6個品種略低于60%,最低為53.3%。不同品種嫁接成活株自然分枝能力差距明顯,琥珀、碗粉、金燦燦、歡天喜地、大花素心等品種自然分枝能力強,火焰、象牙紅絲、紅霞、晚荷、金荷磬口等品種自然分枝力弱。不同品種嫁接成活株年生長量差異較大,金燦燦、茯金、素玉碗等10個品種年生長量超過300 cm,26個品種介于150~300 cm之間,金碗、金卷素心、紅霞等7個品種低于150 cm。不同品種嫁接成活株枝條生長情況差異較大,象牙紅絲、茯金、胭脂、黃金梅、卷被素心等品種枝條生長速度較快,銀荷、金碗、琥珀、金卷素心、金荷磬口等品種枝條生長速度慢。
關鍵詞:蠟梅;嫁接成活率;年生長量;分枝數;枝長
中圖分類號: S685.990.4+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23-0170-06
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 Link]是我國特產的傳統名花[1],適應性強,管理粗放,栽培范圍廣,枝繁葉茂,姿態奇古,風姿獨特,其花芳香馥郁,色香俱全,韻味奇異,觀賞性及神韻俱佳,于寒冬臘月少花季節冒寒怒放,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珍貴的文化價值、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在苗木、切花、盆景盆花、香精精油等生產方面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2],是鄉村振興、美麗新村建設、鄉村旅游等的主選花卉種類之一。長期以來,我國蠟梅的應用開發研究較少,在蠟梅嫁接繁殖方面有相關報道[3-7],但在不同蠟梅栽培品種嫁接成活率及年生長量方面的研究幾乎為空白,因此開展本研究擬解決蠟梅嫁接繁殖產業化技術瓶頸和輔助決策不同品種最適的專用型(苗木、盆栽盆景、切花等)栽培用途,達到減少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的目的。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嫁接砧木 3年生蠟梅播種苗(種子夏季隨采隨播,實際生長時間2.5年),地徑0.8~1.0 cm。
1.1.2 接穗 來自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現代農業示范園(新都區泰興鎮)蠟梅資源圃收集保存的43個不同蠟梅栽培品種植株,選取各品種1年生外圍健壯營養枝作接穗枝條。
1.1.3 生長量統計植株 隨機選取嫁接成活株作試驗材料。待接穗發芽后逐步除去嫁接膜,并及時除去砧木萌蘗枝芽,對嫁接成活枝芽不作任何摘心和抹芽處理,當接穗枝條生長到 30 cm 左右時設立支架幫扶,以免被風吹斷。
1.2 試驗方法
1.2.1 嫁接成活率試驗 2017年2月中下旬在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現代農業示范園蠟梅基地繁殖區,采用切接法,對43個不同蠟梅栽培品種進行切接,每處理10株,設3次重復,3月底統計不同品種成活率。
切接法[2]:將砧木離地8~12 cm短截,在其光滑一側縱向切下2~3 cm,深至木質部,切面要平滑;選取備好的中部接穗枝條剪成短節接穗,每接穗保留1~2對芽,3~5 cm長,下部削成扁楔形,稍帶木質部,露出形成層。然后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對準形成層,二者密接后,用塑料帶綁緊和密封砧木與接穗切口(圖1)。
1.2.2 年生長情況統計 2018年1月上中旬落葉后隨機選取各品種嫁接成活株10株(3個處理分別選3、3、4株)進行分枝數(枝長≤10 cm的枝條普遍極其瘦弱,不在統計之列)、各分枝枝長(用卷尺測量)、年生長量測定和統計。
枝長是指嫁接位或分枝位到枝梢的長度;年生長量為每株各分枝枝長的總和;平均年生長量為各株年生長量的平均值;平均分枝數為各株分枝數的平均值;平均枝長為各株枝長的平均值;最大長枝為10株中最長枝條的長度;最小長枝為10株中最短長枝的長度;平均最大枝長為各株最大枝長的平均值。
1.3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用Excel 2007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蠟梅品種嫁接成活率
從表1可以看出,所有蠟梅品種平均嫁接成活率為 74.73%, 不同品種嫁接成活率差異較大,最高和最低差異將
近1倍,其中金艷、飛簾、狀元鐘、金云蔽日4個品種嫁接成活率最高,高達100%,占總品種數的9.30%;其次是金杯、大花素心、素玉碗、碗粉、凝眉依欄、黃金梅6個品種,其嫁接成活率也很高,達到90%以上,占總品種數的13.95%;陽光、思念、歡天喜地、胭脂、報春、金紫磬口6個品種嫁接成活率較佳,達到80%以上,占總品種數的13.95%;21個品種(茯金、光輝、金磬口、烈焰、火焰、金燦燦、飛舞、卷被素心、淡雅、金鐘、磬口、象牙紅絲、翡翠、出水芙蓉、銀荷、金卷素心、二品竹衣、金碗、喇叭素心、金荷磬口、銀紫)表現中庸,嫁接成活率介于 60%~80%之間,占總品種數的48.84%;6個品種(琥珀、硯池霞衣、銀盤素心、晚荷、紅霞、皇后)表現較差,嫁接成活率低于60%,但均不小于53.3%。
從累計比例來看,嫁接成活率≥90%的品種數占總品種數的23.25%;嫁接成活率≥80%的品種數占總品種數的 37.21%;嫁接成活率≥70%的品種數占總品種數的 58.14%;嫁接成活率≥60%的品種數占總品種數的 86.05%;嫁接成活率低于60%的品種數占總品種數的13.96%。
2.2 不同蠟梅品種嫁接成活株年生長狀況
2.2.1 不同蠟梅品種嫁接成活株自然分枝能力 從圖2可以看出,43個蠟梅品種嫁接成活株平均分枝數為3.27個,不同品種自然分枝能力差距明顯。其中平均分枝數≥5個的品種有2個,自然分枝能力極強,占總品種數的4.65%,其中琥珀最多,達7.5個,碗粉次之,達5.1個,第1與第2之間相差1.47倍,差距極明顯;4 個≤平均分枝數<5 個的品種有5個(金燦燦、歡天喜地、大花素心、凝眉依欄、喇叭素心),自然分枝能力較強,占總品種數的11.63%,排位第3的金燦燦為46個與排位第2的晚粉差異明顯,以后排位相鄰品種間差異不明顯;3 個≤平均分枝數<4 個的品種有21個,占總品種數48.84%;2 個≤平均分枝數<3 個的品種有13個,占總品種數30.23%,其中平均分枝數小于2.5個的品種有6個(紅霞、金荷磬口、晚荷、陽光、金碗、皇后);平均分枝數<2 個的品種有2個(火焰、象牙紅絲),自然分枝能力弱,占總品種數4.65%,象牙紅絲最低,僅為1.6個。
2.2.2 不同蠟梅品種嫁接成活株年生長量 從圖3可以看出,43個蠟梅品種嫁接成活株平均年生長量為234.8 cm,不同品種年生長量差異較大。其中,平均年生長量≥400 cm的品種有2個(金燦燦、茯金),占總品種數4.65%,其中金燦燦最高,平均年生長量達409.5 cm,最大年生長量達756 cm,茯金平均及最大年生長量分別為400、737 cm;300 cm≤平均年生長量<400 cm的品種有8個(素玉碗、大花素心、金鐘、卷被素心、喇叭素心、琥珀、光輝、黃金梅),占總品種數1860%;200 cm≤平均年生長量<300 cm品種有17個,占總品種數39.53%; 100 cm≤平均年生長量<200 cm品種有15
個,占總品種數34.88%,其中平均年生長量<150 cm品種有6個(火焰、晚荷、銀荷、金碗、金卷素心、紅霞);平均年生長量<100 cm 品種僅有1個(金荷磬口),占總品種數2.33%。
2.2.3 不同蠟梅品種嫁接成活株枝條生長狀況 從圖4可
以看出,43個蠟梅品種嫁接成活株平均枝長為72.21 cm,不同品種枝條生長狀況差異較大。其中平均枝長≥100 cm的品種有3個,即象牙紅絲、茯金、胭脂,分別為123.75、10909、100.79 cm,占總品種數6.98%;85 cm≤平均枝長<100 cm的品種有8個(黃金梅、卷被素心、金鐘、喇叭素心、狀元鐘、金燦燦、磬口、素玉碗),占總品種數18.60%;70 cm≤平均枝長<85 cm的品種有13個,占總品種數30.23%;60 cm≤平均枝長<70 cm的品種有7個,占總品種數1628%;50 cm≤平均枝長<60 cm的品種有7個,占總品種數16.28%;平均枝長<50 cm的品種有5個(銀荷、金碗、琥珀、金卷素心、金荷磬口),占總品種數11.63%,其中金荷磬口極低,僅 30.67 cm,與倒數第2的金卷素心差10 cm以上。
43個蠟梅品種平均最大枝長為104.27 cm,其中平均最大枝長≥150 cm的品種有2個,即茯金和卷被素心,分別為172.6、153.1 cm,占總品種數4.65%;140 cm≤平均最大枝長<150 cm的品種有5個(喇叭素心、狀元鐘、象牙紅絲、金燦燦、金鐘),占11.63%;100 cm≤平均最大枝長<140 cm的品種有12個,占27.91%;80 cm≤平均最大枝長<100 cm的品種有17個,占39.53%;平均最大枝長<80 cm的品種有7個,占16.28%,其中晚荷、銀荷、銀盤素心、金杯、金碗、金卷素心均不小于60 cm,只有金荷磬口極低,僅39.3 cm。
3 結論與討論
3.1 不同蠟梅品種嫁接成活率差異較大
43個蠟梅品種中有10個品種(金艷、飛簾、狀元鐘、金云蔽日、金杯、大花素心、素玉碗、碗粉、凝眉依欄、黃金梅)嫁接成活率較高,成活率高于90%;27個品種成活率中等,成活率介于60~90%之間;6個品種(琥珀、硯池霞衣、銀盤素心、晚荷、紅霞、皇后)嫁接成活率較低,成活率略低于60%。蠟梅嫁接成活率會受到嫁接人員的熟練度、嫁接時間、天氣狀況、接穗枝條品質等諸多因素影響[1-2],本研究通過選擇熟練嫁接工人、陰天或晴天氣溫15 ℃左右、外圍健壯接穗等措施盡可能降低人為因素等對結果的影響。
3.2 不同蠟梅品種嫁接成活株自然分枝能力差距明顯
琥珀、碗粉、金燦燦、歡天喜地、大花素心、凝眉依欄、喇叭素心等品種自然分枝能力強,作為種苗生產時,應適當進行抹芽控制分枝數,促進各枝健壯生長,提高種苗質量,而若作切花、苗木栽培時可以不摘心或少摘心,靠自然分枝即可保證植株的分枝數;火焰、象牙紅絲、紅霞、晚荷、金荷磬口、陽光、金碗、皇后等品種自然分枝力弱,作為種苗生產時,基本不須要抹芽處理,作為切花、苗木栽培時要通過摘心或多次摘心來確保植株的分枝數。
3.3 不同蠟梅品種嫁接成活株年生長量差異較大
其中金燦燦、茯金、素玉碗、大花素心、金鐘、卷被素心、喇叭素心、琥珀、光輝、黃金梅等品種年生長量大,適合作苗木和切花栽培,容易快速成型或形成較多較長的切花枝,有利于提高切花產量和縮短苗木成品培育時間;反之,火焰、晚荷、銀荷、金碗、金卷素心、紅霞、金荷磬口等品種年生長量小,適合作盆花盆景栽培,可減少矮化或修剪管護控制株型的成本。縱觀年生長量和分枝數2項指標,雖然說二者之間有較大的關聯性,多數呈正相關趨勢,但也存在較大的分歧,如年生長量排名第一、第二、最后一名的分枝數分別排位三、第十、倒數第五;而分枝數排位第一、第二(與排位第三的存在較大懸殊,分別高54.2%、10.9%),年生長量僅排位第5、第17位。說明部分品種如琥珀、碗粉等分枝能力雖強,但每根枝條生長量并不大,枝條普遍偏細弱,這類品種更適合于苗木生產,若作切花生產時,應適當注意控制枝數,促進長粗長長,以提高切花品質;部分品種如茯金、黃金梅等品種分枝數不是特多,但年生長量較大,每根枝條長而粗壯,這類品種易生產出優良切花,更適宜切花生產。
3.4 不同蠟梅品種嫁接成活株枝條生長情況差異較大
象牙紅絲、茯金、胭脂、黃金梅、卷被素心、金鐘、喇叭素心、狀元鐘、金燦燦等品種枝條生長速度較快,最長枝也較大,但象牙紅絲、胭脂2個品種分枝能力弱,尤其前者為43個品種中分枝能力最弱的,僅為1.6個,而平均枝長分別排第一、第三,平均最大長枝分別排第五、第八,該類品種尤其適宜作蠟梅行道樹或獨干風景樹栽植,可減少大量的抹芽工作。而其他該類品種如茯金、卷被素心、喇叭素心、狀元鐘、金燦燦自然分枝能力均較強,作切花、苗木、蠟梅行道樹或獨干風景樹栽植均比較適宜,只是作獨干樹栽培時應注意及時抹芽,更有利于養分集中,促進主枝生長;銀荷、金碗、琥珀、金卷素心、金荷磬口等品種枝條生長速度慢,適宜作盆栽盆景,用作種苗生產時應注意及時抹芽,使其少分枝或不分枝,促進主枝健壯生長,從而有利于提高種苗質量和等級。
本研究僅從分枝數、生長量、枝長、最長枝等生長勢方面初步推斷不同品種適宜作不同用途栽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若要對每個品種準確評價還須從花觀賞性(中被片顏色、內被片顏色、花香、花型、花徑、花被片數)、花期(開花早晚、持續時間)、花朵繁密度、樹形樹姿、稀有度等多方面入手,并確定各指標的相對權重,用層次分析法[8-10]建立不同用途品種不同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趙天榜,陳志秀,高炳振,等. 中國蠟梅[M]. 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147-148.
[2]宋興榮,何相達,江 波,等. 蠟梅栽培[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1,78-80.
[3]趙 冰,張啟翔,楊寶齊. 蠟梅的嫁接繁殖技術研究[J]. 江蘇農業科學,2007(6):122-124.
[4]陳曉燕,李水祥,郭 磊,等. 蠟梅嫁接繁殖技術[J]. 鄉村科技,2018(9):74-75.
[5]華 標,胡一民. 套袋充氣嫁接繁殖蠟梅[J]. 江蘇林業科技,1999,26(1):55-56.
[6]胡一民,方德年,駱緒美. 多蠟梅播種育砧和袋充氣嫁接育苗技術[J]. 安徽林業科技,2008(3):21-22.
[7]衛發興. 蠟梅夏季嫩枝嫁接[J]. 中國花卉園藝,2012(18):40.
[8]趙 冰,張啟翔,周福陽. 蠟梅切花品種的選擇和切花標準制定[J]. 西北林學院學報,2008,23(3):133-136.
[9]冀含樂,王占營,龐靜靜,等.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油用牡丹篩選試驗[J]. 安徽農學通報,2019,25(4):25-26.
[10]劉煥楚,何興元,陳 瑋,等. 多于層次分析法的東北地區野生草本花卉綜合評價[J]. 北方園藝,2019(4):98-105.
收稿日期:2019-05-31
基金項目:四川省農作物育種攻關項目(編號:2016YZGG-11);四川省財政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編號:2016ZYPZ-025);四川省蔬菜花卉財政專項(編號:2016CYTS-006)。
作者簡介:宋興榮(1969—),男,四川三臺人,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蠟梅梅花栽培技術及遺傳育種研究。E-mail:4920544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