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稅
常有這樣的患者來就診,很闊達,“醫生,請你給我開最貴的藥!錢不是問題,我要用最好的藥!”
那么,什么是最好的藥?最貴的藥最好,還是最新的藥最好?
患者發熱、流涕、肌酸痛一天,這是病毒感染所致。莫西沙星是抗菌好藥,但對于這位患者并不適合,不是“最好的藥”。
左氧氟沙星是可以控制泌尿系感染的好藥,但有一定腎功能損害風險。所以,該藥對于剛出現腎功能異常的患者不能使用。
對于急性腦梗塞3小時的患者,阿替普酶是溶栓好藥,但費用高,數千元一支,且不能參與醫保報銷,經濟條件不好的病患無法選擇。這時尿激酶才是他最好的溶栓藥物。
有位患者被診斷為肺結核,問:“有沒有療效好副作用小的抗結核藥?”“有,遠在某某的地方有賣。在你過去購買到這些藥之前,你能夠服用到的抗結核藥就是最好的藥。”
我們來總結一下“最好的藥”有哪些特點:
患肺炎兒童的母親問:“鄰居肺氣腫大爺得了肺炎,注射‘三代頭孢后好轉,能不能給我孩子也用‘三代頭孢治療?好得快些。”答案是不合適。有肺氣腫等基礎疾病、體質弱的人患肺炎常為“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所致,年輕人一般的社區獲得性肺炎(是在院外由細菌、病毒、衣原體和支原體等多種微生物所引起的)以“革蘭氏陽性球菌”感染多見,第三代頭孢菌素并不適合治療。
同病可以不同癥,同癥可以不同病,故同病不一定同治。每種藥物都有適應癥,嚴格按照適應癥用藥,才算是好藥。
尤瑞克林是治療急性腦梗塞的好藥,但如果患者24小時內服用過ACEI類降壓藥(如貝那普利),這時使用尤瑞克林就容易出現低血壓甚至休克等副作用。
好藥,患者要能夠承受副作用帶來的傷害。
新藥研發出來后需要進行三期臨床試驗,一種藥物從研發到上市廣泛使用往往需要十年以上。擁有臨床確鑿療效和副作用證據,并適合于病情治療的藥才是好選擇。有些“偏方”沒有臨床證據,我認為不符合“最好的藥”的特點。
對于一些新農合患者,住院期間使用的一些合資藥和進口藥不能參與醫保報銷。所以,如果家庭經濟有限,這時醫保報銷的、療效確切的國產藥物就是“最好的藥”。
如果某種藥物是治療某種疾病療效最好的藥,但國外有國內沒有,短時間內無法獲取,那么這種藥的替代藥就是目前最好的治療藥物,無法獲取以實現臨床治療的藥不屬于“最好的藥”。
綜上所述,“最好的藥”不是最貴的藥,也不是最新的藥,而是眼下你能用到的、最適合你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