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認知基礎展開教學設計,切準學生思維起點,在誦讀訓練基礎上、在文眼探索過程中、在語言鑒賞中,為學生準備豐富閱讀素材,調動學生閱讀思維,勢必能夠形成更豐富的教學成長點,拓寬學生閱讀學習視野。“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點,如何透過散文的“形”探索散文的“神”,促使學生閱讀思維順利啟動,這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散文閱讀離不開誦讀訓練,在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思”是基本操作方法,而“讀”是核心操作內容,教師要在誦讀訓練上有傾斜政策,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誦讀訓練機會,特別要為學生展開多元誦讀技巧方法的傳授活動,利用示范誦讀、多媒體展示配樂誦讀、學生分角色誦讀、課堂演繹誦讀等方式,調動學生參與誦讀訓練的主動性,以誦讀為教學契機,打開學生閱讀思維大門。
誦讀訓練設計時,教師需要貼近學生學習實際,根據學生誦讀存在的問題展開引導,讓學生在不斷體驗中啟動學習思維。如教學部編七年級語文上冊《春》,這篇散文是學生比較喜歡的,因為語言優美,描寫意境貼近學生生活。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配樂誦讀音頻材料,學生情不自禁跟隨仿讀。在學生展開誦讀展示時,教師讓一個學生只讀一個部分,然后給出專業點評。教師給學生以方法指導:這篇散文描寫意境優美,表現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之情,我們在誦讀時,需要讀出生機和希望,語氣要陽光,感情要飽滿,涉及到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運用時,需要讀出靈氣來。學生依照教師引導,再次展開誦讀練習,其誦讀表現大為好轉。為提升學生誦讀品質,教師為學生設計了誦讀競賽活動:以小組為單位,每一個成員都要參與誦讀展示,小組評選出一名誦讀選手,準備參與班級競賽。學生聽說有競賽,自然有更多參與熱情。教師通過誦讀技巧傳授,成功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特別是誦讀競賽活動,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動力,其學習思維呈現活躍性。
所謂文眼,是指文本中最能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關鍵性詞句。在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以文眼探索為契機,引導學生展開深度閱讀學習,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直接閱讀思路。“形散而神聚”是散文基本特點,這里的“神”就是指主旨。文眼探索其實就是主旨發掘,抓住了文眼,自然能夠走進文本核心,對文本主旨和作者情感有更深刻認知和體悟。
《雨的四季》對四季的雨進行了形象描繪,抓住不同季節雨的特點,表達了對雨的喜歡愛戀之情。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分析時,為學生布設了尋找文眼的任務:這篇散文對四季的雨進行形象描繪,寫出了雨的特點,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作者對雨的情感,你選擇哪一個詞呢?學生展開熱議。有學生說是“喜歡”,也有學生認為是“熱愛”,教師參照學生觀點,選擇了“喜歡”這個詞作為文本的文眼。教師繼續設問:既然作者這樣喜歡四季的雨,這雨對作者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學生找到文本相關語句進行回答,從而達成更多共識:四季的雨給作者帶來活力,帶來情感的滋潤,帶來思想的流動,所以作者這樣摯愛四季的雨。通過感知作者情感,形成思維發掘力量,這無疑是最為有價值的探究設計。
語言鑒賞是散文閱讀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語言鑒賞時,需要給學生傳授一些鑒賞的方法,讓學生在不斷鑒賞體驗中實現思維成長。因此,教師需要從更多視角展開引導,以拓寬學生鑒賞域度,讓學生學會更多的鑒賞手段和方法。
散文語言表現形式沒有限制,追尋散文語言個性,自然成為散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教學《秋天的懷念》時,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語言賞析:“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這段話是環境描寫,反復研讀,你會有哪些新發現呢?作者要表達怎樣的情感呢?學生拿到鑒賞任務,紛紛展開討論。“這段話是環境描寫,其表達作用當然是襯托作者的心情的。作者看到這眼前的景色,自然想到了敬愛的媽媽,他要寄托更多的懷念。”“我認為作者這里寫了美麗的環境,實際上是要表達自己的愧疚之情,因為對母親態度不好,也沒有對母親盡孝,所以想以此表達自己的復雜心情。”一段賞析,將學生學習思維點燃,讓學生通過個性理解,自然構建閱讀認知基礎。利用語言鑒賞引發學生思想共鳴,體現教師教學設計的智慧。
散文閱讀有其自身規律需要遵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都對散文閱讀存在更多困惑,認為散文材料、表現手法、語言特點都存在不確定性。特別是作者要表達的主題具有深邃性、哲理性,很難形成思維契合,教師對此要有清醒認知。初中生難以理解成人精神世界是極為正常的,何況是那些名人大家,其思想具有深刻性。教師要從誦讀、文眼、賞析等角度展開具體設計和探索,為學生規劃清晰操作路線,促使學生盡快進入閱讀感知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