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化的加速以及互聯網的普遍運用,給予教師更大的教學和備課空間,因此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學必須具有相應的策略和改變,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怎么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再現文本閱讀的魅力,就成為重中之重。
語文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創設活潑生動的教學情境,營建輕松活躍的氛圍,在教學中要化困難為簡單、化抽象為形象,讓枯燥的文字變成一幅幅靈動的圖畫,富有畫面感。信息化可以說是它的集大成者,集畫面、動作、聲音、立體于一身,不僅畫面豐富多彩、聲音生動多變,圖形立體視覺強烈,還有助于學習情境的創設。我將結合人教版四下第六單元20課《鄉下人家》一課的教學,談談個人運用信息化的一些做法。
1.課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正所謂“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大半”,一節課如果沒有良好的開端,教師會疲憊至極、激情下降,課堂也會氣氛沉悶,節奏拖沓。在教學中利用希沃電子白板、人人通平臺、微課等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將事半功倍。在教學《鄉下人家》一課前,我布置人人通導學案,上傳鄉下人家生活的畫面,并用簡單的幾句話來介紹。通過學生們上傳的圖片,我在其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圖片,比如,鄉下人家喂雞的圖片、水牛犁地的圖片,以及果農給枇杷包報紙的圖片,課堂上再讓學生簡單介紹圖片內容。由于這些圖片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這就引起學生的共鳴,不僅讓學生動手參與其中,了解鄉村生活,更讓學生感受到他們搜集的圖片被教師認可,原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學習的素材。
2.課中調動學生參與性
將信息化引入語文課堂學習后,學生通過這種形式,即看得見、聽得到、又能動手,積極吸引了學生目光,學生可以自在快樂地進入學習中。在教學《鄉下人家》生字詞中,我通過希沃電子白板,在課堂上讓小教師帶著拼音領讀,再引導學生發現多音字“冠”和“率”的兩個讀音,通過超鏈接出示“冠”在字典中的意思,引導學生只有了解字意,才能正確辨別字音。再通過希沃中的小游戲,動手拖拽“冠”的組詞,運用班級優化大師抽號,選兩名學生上臺邊拖動邊讀音節,通過反復的試誤,最終讓詞語順利回家,再次鞏固知識點。
在教學“率”時,我利用希沃白板中漢字的功能,出示“率”字,通過其中播放漢字音頻和書寫筆畫筆順的功能,讓學生隨堂記、當堂寫。我還給“率”編了一個順口溜,強化記憶,一點一短橫,撇折撇折點,先中間后兩邊,十字舒展寫中間,學生跟著教師一起書寫,并再次在書后的田字格中,認真書寫。我還讓同桌之間相互交換、點評,這樣就讓學生們實實在在學詞語,踏踏實實學寫字。
3.課外繼續延伸學習熱情
重視課堂的教學,更不能忽略課外的學習。在閱讀時,及時把閱讀的感受,積累的好詞佳句積累下來,在讀書卡片中,寫上批注和感受,用以匯報一周閱讀成果,通過多媒體展臺,把學生的閱讀卡投射出來,及時點評反饋。同時利用人人通交互式軟件,及時發布作業,讓學生完成作業后并提交,我還及時上傳與課文相關的資料、課文音頻、小練習等。這樣不僅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還能讓學生愛上這種展示自己的機會,將學習的樂趣延伸到課堂之外,從而樂于課外閱讀和學習,真正做到了“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閱讀的結合。
一節四十分鐘的課,教學時間有限而學習
內容卻是無限。信息技術的運用,充實了原先的書本教學知識,不僅使課堂知識容量加大,而且積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那它是怎樣擴大語文課堂的容量呢?
1.補充課外資料,豐富書本知識
網絡豐厚的圖文、聲音、影像資料等,是語文教與學中取之不盡的源泉。教學時,適當引入一些補充材料,加大書本沒有的信息容量,不僅可以深入理解作者創作背景、寫作意圖等,還提高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鄉下人家》一課后,我通過閱讀鏈接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時候》了解詩歌中的鄉村美景,感受不一樣的美,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享受自然、親近自然。通過這種課外補充,鼓勵學生養成留心生活,留意身邊點滴小事的好習慣。
2.聯合讀寫,隨堂高效完成
課堂上,我們可以針對書本中的重難點,進行及時的隨堂練習,從而沖破難點,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了解和把握。通過多媒體展臺展示隨堂練習,利用希沃電子白板,教師及時完成批注、講評,學生不僅能夠及時發現錯誤,還從中鞏固舊知識。在教學《鄉下人家》一課時,我制作了小微課,竹筍探出頭來,讓學生觀察“探”,微課形象生動得讓學生感受到竹筍充滿活力,破土而出。我再通過語言訓練,現在你們就是小春筍,你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學生自然而然地寫到,“我看到藍藍的天,棉花似的白云,還聽到遠處清澈見底的小溪聲,小雞小鴨從我身邊跨過‘嘰嘰喳喳’的聲音,原來他們在覓食啊!我多么想和他們交朋友啊!”隨堂的小練筆,不僅讓學生得到寫作鍛煉,還激發學生想象力,讀中悟情,自悟時體會情味,這種課堂中的點滴靈性,值得去鼓勵、珍藏。
語文教學是藝術性的教育,信息技術手段與語文教學的融合,則讓它散發出全新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不僅優化了語文教學,還為提高教學效率、教學效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平臺,為語文教學增添了無盡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