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惠
(中共吉林省委黨校(吉林省行政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開啟了民生建設的全新征程。站在新時代的全新起點上,民生建設的相關部署也就站在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方位當中,帶來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就在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對于東北振興謀篇布局時提出了六大要求,其中專門對民生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如何在東北振興戰略全局中結合吉林發展實際,進一步優化完善吉林民生體系,讓人民群眾共享東北振興成果,這是新時代下總書記對于東北發展的殷殷囑托,更是未來吉林在民生領域改革發展的一個重大時代關切和現實語境。新時代下吉林民生體系建設必須要立足于東北振興的發展全局,明確共享振興成果的價值意蘊,探究補齊民生短板的行動邏輯,確保民生建設發展方向準確,價值旨歸清晰,行動思路明確,從而更新、更深、更穩、更精準地補齊民生建設短板,讓人民群眾共享東北振興成果。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②這是新時代中央對于民生建設的全新定位,更是未來東北振興全局中民生建設的全新方向,解決吉林地區民生短板問題必須立足于新時代下東北全面振興的發展全局,具體來說主要有兩個層面:一是國家發展歷史新方位。從國家發展全局層面來看,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到了新時代,歷史方位的變化必然會帶來民生布局上的重大變化,也就是說未來我們在民生建設的戰略部署上會有重大變化。梳理民生事業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生事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生存型民生”階段,開始走向“從有到好”的質量型民生階段,也就是說新時代國家發展的戰略全局賦予了民生建設全新定位和全新任務,在國家全新歷史方位的戰略大局之下,如何在東北振興大局中補齊吉林民生領域短板,這是現階段吉林民生部署的重大指向,未來更是對民生建設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期待和要求,需要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完善。二是東北全面振興新起點。習總書記考察東北時提到:“要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進東北振興。”③這對于整個東北來說無疑是個重大發展契機,更是全面實現東北振興的全新起點。經濟的振興必然會帶來民生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機遇,只有實現民生建設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民生建設才會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目前整個東北由于經濟發展落后導致整個民生事業滯后。正如景俊海指出:“吉林的現實發展基礎與廣大群眾的新期待差距較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民生發展之間的矛盾尤為突出。”④吉林要想在補齊民生短板上有所作為離不開經濟發展作為基礎和保障,未來推進東北全面振興也會給民生建設和發展提供更加充足的動力,支撐補齊吉林民生領域存在的諸多短板。因此,我們要立足于新時代東北振興的戰略全局,在宏觀格局中探討吉林民生建設的發展邏輯以及未來的主要著力點,確保民生建設方向正確,任務推進精準有效。
要想實現東北振興、人民幸福,必須精準定位民生建設的價值導向中央提出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全新發展理念應作為最根本要求貫穿于吉林振興發展和全面建設的始終,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時代下吉林民生體系優化要立足于改革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的價值導向,努力做到兜底線、謀福祉和促公平,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兜底線也就是總書記不斷在講的我們改善民生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少做錦上添花的事情;改善民生重點在于堅守底線,我們的社會政策要托底,民生的發展和改善不是要看最長的那塊板,而是要看最短的那一塊,這也正體現了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弱有所扶的基本民生目標。謀福祉關鍵在于時刻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始終放在心上,努力補齊民生領域短板才是謀福祉的最關鍵所在,而解決問題的核心法則就是既要全面精準發力,針對短板盡全力而為之,又要把握平衡,在“盡力而為”和“量力而行”的行動天平中找到平衡點,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新時代下如何回應人民對于美好生活需要的更高追求,努力讓更多人民群眾共享東北振興成果成為新時代優化吉林民生體系的價值旨歸和主要落腳點。促公平是確保振興成果能夠真正實現人民共享的重要手段,振興成果再多再好如果不能夠公平地分到人民手中,也是不會增加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所以我們在解決民生諸多短板的同時必須還要保證公平正義,公公正正謀民生之利,只有在時代的發展中努力補齊民生短板,讓改革振興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大多數人,不斷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困擾的突出問題,才能不斷筑牢東北振興基礎,確保形成振興合力,推動東北持續穩定、繁榮發展。
總體來說,“進入新時代,吉林要在醫、食、住、教、娛以及生活品質提高方面下功夫,在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目標上有所突破。”⑤要想優化吉林民生體系,補齊民生領域短板,我們應該在新時代東北振興的戰略全局中,結合吉林地方特色和具體發展實踐,積極部署三個關鍵著力點的落實推進。一要完善制度,實現由“制度碎片化”向“制度整合”的優化升級。梳理我國民生事業發展的歷程不難發現,很多制度都是通過應急的方式建立起來的,就會導致制度碎片化情況非常嚴重。制度的地區分割、城鄉分割、群體分割會帶來制度的公平性不足,部分民生建設在資源配置方面仍然存在明顯的欠公平現象。比如養老保險繳費上義務承擔的不公平完全是由于制度的地區分割而導致的結果。對此,需要完善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盡快實現養老金的全國統籌。除此之外還存在著制度的可持續問題,伴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GDP 增速已經放緩,日益擴大的民生需求會對政府的供給能力構成極大的挑戰。也就是福利的剛性增長與政府財力增長減緩之間形成矛盾,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何優化現行民生制度安排,建立起民生事業發展的長效保障機制,積極調動市場與社會力量參與的積極性,從而確保整個民生制度的物質基礎不斷壯大。總而言之,通過不斷優化完善現行制度,逐步建立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制度體系,最終完成“制度整合”的優化升級。二要創新方式,實現由“傳統民生”向“數字民生”的無縫對接。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全面到來,為民生建設和發展帶來了全新契機。我們應該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積極推動數字民生建設,實現“傳統民生”向“數字民生”的無縫對接。在國家信息化全局和數字吉林建設的大背景之下,借著數字吉林建設發展的東風,積極發揮互聯網+、大數據在民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進民生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努力用全新的方式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著力解決優質民生服務資源供給不足、分配不均等問題。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實現對公眾需求的精確感知,打造主動式、訂單式、個性化的民生服務模式,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同時給公眾最優質高效的服務,進而推動實現吉林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完成從“傳統民生”向“數字民生”的轉型升級。三要落實任務,實現由“生存型民生”向“改善型民生”的華麗轉身。習總書記在東北振興座談會上對于如何補齊民生領域短板提到:“要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確保按時完成脫貧任務,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好城鄉生活困難人員基本生活。”⑥習總書記對于東北民生問題的牽掛更多還是從保障基本的角度出發,也就是務必要守住民生底線。這也是從整個東北發展實際出發,立足于東北發展現狀,把握好民生任務推進中“實然”和“應然”的互動邏輯,也就是在保障生存型民生任務完成的同時,努力追求更高質量的改善型民生發展。隨著全面振興的不斷深入,在補齊民生短板的同時,努力完成吉林民生建設的全面轉型升級,對于未來實現吉林新一輪振興發展、打造幸福美好吉林至關重要,更是讓人民群眾共享東北振興成果、實現人民幸福的關鍵之舉,通過完成“生存型民生”向“改善型民生”的華麗轉身,最終實現人民生活幸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注 釋:
①③⑥習近平.習近平考察東北三省并主持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09-29,(02).
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1).
④⑤景俊海.東北振興人是關鍵[M].新長征(黨建版),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