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奕卓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3)
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是其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保障校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及健康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資助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一支業務能力強、政治素養高、專業性和理論功底較為優秀的輔導員團隊的支持。2015 年,我國教育部門頒布了《普通高等院校輔導員團隊建設規定》,其中進一步細化了輔導員工作內容,并充分提出了“高效實施助學、貸款、勤工儉學、減免學費等工作,加強學生獎學金審核工作和貧困生評優工作”的具體工作職責規定。由此可見,明確高校輔導員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中的角色顯得極其重要。
2006 年9 月1 日,我國頒布的《普通高等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正式實施,其中第二條明確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而在第五條規定中更是進一步明確了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職責,即做好校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扶貧工作,帶領學生勤工儉學,主動幫助貧困生順利完成學習。輔導員作為高校一線管理人員,在貧困生幫扶工作中主要負責貧困生的認定、助學資金級別判定,具有一定權力,可以說,輔導員是決定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成效的重要人員。在貧困生資助人數出現差額時,輔導員具有在國家政策、高校規定范疇內的規則制定權限、受資助學生認定權限等,因而,高校輔導員最主要的角色是貧困生資助權力的行政人員。
但擁有權力的人往往容易出現濫用權力的情況,高校輔導員所擁有的權利也決定了其是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的主要責任承擔者。兩者相比之下,輔導員承擔的責任遠超過自己所擁有的權力,不管是基于國家貧困生幫扶政策,還是確保評定流程及評定結果公正,高校輔導員都肩負著重大責任,如果在工作過程中出現任何違規行為,將會面臨嚴重的處罰,甚至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高校輔導員想要做好貧困生資助工作,就需要了解貧困大學生的幫扶政策及相關的法律規定,這是實施貧困生幫扶工作的首要任務。并要基于此,制定符合自身班級實際狀況、實踐操作性較強的規則,明確實際資助的具體標準和流程。將宏觀政策與微觀標準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切實保障貧困生資助工作得順利開展。
首先,盡量了解國家政策,并將其作為重要指導。輔導員應時刻關注貧困學生資助動態信息,積極查找貧困學生資助方面的國家政策與有關文件,領會其中的重要精神,將其作為自身院校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的有利參考。輔導員要盡量全面的搜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個人詳細信息,按照國家所規定的,貧困學生應提供所在地相關民政部門出示的《貧困學生家庭詳細情況》證明表格,并清楚填寫《貧困學生資助申請表》,但在實際工作中,通常存在貧困學生和所在地民政部門同時填寫的家庭狀況表信息缺少客觀性及真實性。針對這一問題,輔導員應精心設計調查表格,具體內容應包含是否申請過助學貸款、是否未按規定時間上交學費、家庭成員有哪些、父母身體狀況與工作狀況、家庭每年平均收入、負債情況、學生生活費用數額、電子產品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輔導員可親自到貧困學生的所在地進行走訪,以此來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個人詳細資料的真實性。
其次是指定具體的規則。在掌握全面有關信息后,高校輔導員應結合政策及文件,根據校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具體狀況來制定貧困生幫扶工作的詳細規則,孤兒這樣的特殊貧困學生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識別,有難度的是處在中間情況的貧困生順序排列和等級劃分。輔導員需要在工作實踐中制定操作性較強且能夠量化的規則,對貧困學生平時消費、家庭成員結構等進行加權平均,重點偏向家庭成員患有重大疾病、慢行疾病以及學生平時消費水平較低等情況,同時還要對家庭負債等無法衡量的情況降低評選比例。此外,獎學金應充分結合學生的考試成績及其在貧困生中的排名來定,即使在評選助學金當中,也要制定能夠體現貧困和優秀有機結合的評定標準,在幫扶救濟的基礎上鼓勵廣大貧困生努力學習,以此來促使其他學生刻苦上進。
最后則是保障流程的公正性。保障高校貧困生認定結果的公正性,就應確保認定流程的公正性。在充分了解申請貧困資助金的名單后,通過輔導員的引導以班級為單位成立貧困生評定小組,輔導員從每個班級選出6 到10 名學生構成資格評定小組。但評議小組的內部成員不能讓輔導員來定,而是應從其他非貧困生資格評定的學生中隨機抽取,在輔導員有序指引下開展家庭狀況的調查表與申請表的審查工作。還要在評定前制定完善的規則,這樣才能保障評定流程的公正性。此外,對未得到資助的貧困生個人資料保存好,便于明年優先認定,如果出現其他資助工程,也要對這部分貧困生優先考慮,以此來得到矯正公平。
平等公正的體制與評定規則有利于家庭經濟切實困難的學生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確保他們順利完成學業,在這一過程中,高校輔導員既要重視經濟層面的問題,也要了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與思想情況。對此,在有效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基礎上,輔導員應努力幫助這些學生解決他們精神上的貧困,促進經濟困難學生身心健康及全面發展,這才是幫扶工作的真正目的和終極訴求。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因自身家庭境況、個人成長經歷都和其他同學有所差別,他們的內心深處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通常這些問題都是隱性的,不容易被發現的。具體表現有從緊張焦躁變成郁悶心理,從自卑變成自傲心理,從嫉妒變成虛榮心理,從自我封閉變成偏激心理等,針對這類心理問題,高校輔導員應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特殊照顧,面對這樣的特殊群體,輔導員要深刻意識到貧困并不只是物質生活的艱辛,同時也包括思想上的負面、自卑、孤僻等不健康的心理情緒。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中堅力量,應以幫扶工作為入手點來實施思政教育工作,積極關心、保護、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學生的心理與思想情況,努力實現幫扶工作與思政教育雙管齊下,以此來促進物質貧困、精神富足學生群體的構成。
輔導員應積極引領廣大學生科學認知窮困,這是他們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應讓學生意識到,物質貧窮對人的一生來說并不可怕,可將其視為對人的鍛煉,是人生巨大的一筆財富,相比之下,心理富裕才是關鍵。對此,高校輔導員應通過有效的方式和策略引導貧困學生,努力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鼓勵他們以一種健康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的艱難,消除貧困學生的自卑感,提高自信心,讓貧困學生順利畢業,健康的步入社會。心理疏通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輔導員應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主動溝通交流,通過物質扶持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切實走進貧困學生的心理,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心理問題,降低精神貧瘠的現象,讓每一位貧困生都能充分融入到校園生活當中。每個貧困學生的成長背景、成長經歷都存在較大的差異,面對已經成年的輔導對象,高校輔導員想要順利開展工作,需要從理解和尊重的角度出發,真正站在貧困學生的立場為他們著想,并且還要主動引導其他學生在平時學習與生活中本著一顆平常善良的心對待班級貧困生,盡可能尊重與充分理解貧困生,讓高校資助工作變得更加人性化。
第二,輔導員應聯合院校團委及各個部門來組織健康有益的勵志實踐活動,比如開展觀看勵志主題的影片、閱讀經典的哲理文學作品以及組織班級探討合作等,探討的主題可設定成人存在的意義、人生的定位、人應怎樣生活及回饋社會等。通過隱性教育來幫助廣大貧困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轉變他們以往偏激、不自信、孤僻的性格,用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到日常學習生活中。
目前,隨著我國精準扶貧政策的有效落實,各大院校貧困生資助規模的不斷擴大,資助形式也變得愈發多元化,資助目標進一步優化,這為高校輔導員開展貧困生幫扶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輔導員應明確自身在資助工作當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進而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以便更好的促進高校精準扶貧工作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