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中,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當前,這一教育思想又重新在我國的教學中得到重視和探討。近年來,隨著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深入研究,其在小學階段教育領域中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將這一教育思想巧妙滲透在實際教學中,使學生在更為溫暖、親切的教學環境中學習和成長。本文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為研究對象,探究其在語文課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為類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和詩人,他一生都在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和民主革命戰斗,創造出豐富的精神財富,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就是以生活為教育背景,將生活與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生活的力量改變現有的教育現狀,擺脫傳統教育中所帶來的弊端,形成一種獨特的教學風格。生活無處不在,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將自己置于生活中,感受生活帶來的教育啟發,從而獲取教育靈感。
陶行知主張的教育能夠讓一個努力上進,表示一個人什么樣的生活,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教育是對生活的直接體現,有積極的態度生活,就會有積極的教育理念,用落后的思想進行生活,就會有陳舊的教育理念。一切教育的基礎,都是以生活為主要途徑,對生活進行規范,才能夠讓一個人擁有高尚的生活,社會才會進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對當下的教育理念進行的一種教育反思,強調生活與教育的統一性,以生活為中心,讓教育能夠改變生活,推動教育的快速發展。
語文源自生活,并服務于生活。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育思想,告知我們生活作為教育的內容,為生活開展教育,并在生活中找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由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現實,創設恰當的生活化情境,促使學生留心觀察和學習。學習并使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重視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把教學目標及內容種引入生活氣息,促使在實際教學中實現生活模擬,有利于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弱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情況,語文教學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在深入研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基礎上,認為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教學做合一,不可談空話,而要依據學生生活需求,即:學生需要什么,語文教學就教什么。開展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依托生活實踐學習,促使學生獲取真正的知識。
例如,在《夕陽真美》這節課教學時,要注意恰當使用多媒體這個現代化教學手段,為提供與夕陽有關的圖片,促使學生可以直觀感受夕陽之美。隨后,在配樂中引導學生泛讀,促使學生閉上眼睛感受夕陽的魅力。為促使學生體會夕陽的美感,在課外活動課時,可以讓學生觀察真正的夕陽,并提示它們畫出自己看到的夕陽圖。課后,多數學生均跟教師、學生分享自己的夕陽圖,透過這些美麗的圖畫,仿佛看到學生眼中美麗的畫面。在對《秦兵馬俑》一文進行教學時,我搜集大量的兵馬俑圖片,包含一號坑整體圖片,配合相關文字,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朗讀,學生仿佛站在兵馬俑棉簽,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與結晶,為自己身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中處處均要使用語文,例如,學生希望采用新穎、獨特的廣告語言為企業做宣傳。你希望使用別具一格的介紹方法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需要采用恰當的表達方法與學生溝通等。縱觀小學語文教材發現,多數課文均源自生活,但這些生活現象又容易讓學生忽視。因此,教師開展教學中,要注意創設合理的語文情境,促使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例如,《狐假虎威》教學中,可巧用學生樂于表現的特點,充分運用課文中豐富的對話,將這篇成語故事改編為小課本劇,促使學生依據自己的喜好挑選角色,隨之,加上相應的動作表演出來,促使學生在設定情境中感悟狐貍的機智和狡猾。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續編這個故事,學生均興致勃勃的創作,在無形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意識,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與其他學科教學不同,語文教學重視日常知識的積累。因此,想要學好語文這門學科知識,若單純依靠課堂教學遠遠不夠,課后延伸遷移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面。在日常教學中,不論學習哪篇文章,可以先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查閱與所學習文章有關的資料。如此一來,學生在語文課堂有更多交流的話,課堂氛圍更活躍。例如,在學習《沉香救母》一文時,上課前可以讓學生查閱相關內容,并帶領學生觀看《寶蓮燈》電影或者電視劇片段,與這些生動的畫面結合起來,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
引起學生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刺激學生的情緒,學生情緒高漲后,會產生一種向上的心情,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夠寫出豐富多彩,富有情感的文章。在進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教師及時的幫助,從而讓自己可以得到不斷的成長。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于生活的觀察能力,因為人的觀察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通過后期的不斷學習培養出來的,讓學生寫觀察日記,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讓學生有一種厚積薄發的動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獲取知識,通過生活實踐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不能僅局限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學會用多角度眼光看待問題,走進生活,多經歷生活,可以通過自然實踐或者社會實踐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提高觀察能力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日常的課堂教學,教師要盡量采用啟發式教學的方式,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對學生進行鼓勵師評價,夸獎他們的細心,讓他們能夠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
例如,家是學生最熟悉的地方,可以讓學生認真體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比如,與兄弟姐妹之間的性格差異。媽媽做菜的不同之處;家里裝修的樣子等,這些看似瑣碎的事情,實際上就是學生日后寫作的素材,需要學生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生活不同之處的眼睛,才能夠讓作文變得更加飽滿。
總之,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改變學生語文學習的現狀,重視日常的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幫助學生積累閱讀知識。本研究在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基礎上,提出其在課文及作文教學中的應用,促使語文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提高語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