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總體而言,影視行業和演藝圈從業人員的稅收繳納與其他服務業并無實質區別。影視行業涉及的稅收主要為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就增值稅而言,對一般納稅人銷售服務及無形資產增值稅設有16%、10%、6%三檔,影視行業銷售的服務為現代服務,適用稅率6%。個人所得稅方面,對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采用超額累進稅率,最高稅率達到45%;對勞務報酬、稿酬等其他所得,采用比例稅率,稅率20%,存在一些減征的情形。企業所得稅方面,普通企業適用25%稅率,小型微利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減半并減按20%征稅,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征稅,影視文化企業同樣適用上述標準繳納企業所得稅。
各地的影視產業稅優競賽
實踐中,由于各種五花八門的稅收優惠政策的存在,影視產業的稅收繳納規則具有較大的特殊性。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影視相關產業。尤其是2014年,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國稅總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多部門共同發布的《關于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以及財政部、海關總署、國稅總局《關于繼續實施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的通知》頒布之后,影視產業稅收優惠政策如雨后春筍般,快速在多地落地。
從商業模式來說,影視產業屬于高人力資本、少能耗污染的輕資產產業,長期以來諸如霍爾果斯、東陽、無錫、上海、青島、海口等各地政府對于引進影視公司的競爭非常激烈,各種優惠政策力度相當之大。以霍爾果斯為例,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在霍爾果斯新辦的《新疆困難地區重點鼓勵發展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范圍內的企業,享受自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企業所得稅五免五減半及增值稅、員工的個人所得稅、辦公用房補貼等多方面的優惠政策,廣播影視產業也在《目錄》名下。
偷逃稅款與合理稅收籌劃之辯
實踐中,多數演藝圈從業者選擇成立個人工作室、約定“包稅”條款、簽訂“陰陽合同”、適用區域性稅收優惠等方式規避高昂的稅負成本。由于各地稅收規則的復雜性和稅收征管力度的差異性,演藝圈很多稅負規避手段介乎偷逃稅款和稅收籌劃之間的灰色地帶。很大程度上,范冰冰們補稅事件的巨大反響,也源于藝人、公眾和稅務立法、執法人員對于這些規避手段的定性分歧。
在稅收法律的語境下,偷逃稅款指的是,納稅人以不繳或少繳納稅款為目的,隱瞞真實情況(按照《稅收征管法》第63條的規定,一般包括偽造、編造、隱匿和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欺騙稅務機關,或者轉移、隱匿財產導致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稅款等。
相比偷逃稅款,稅收籌劃的核心在于“符合國家法律和稅收法規”,并在此前提下選擇稅收負擔最小的納稅方案處理自己的經營活動。因此,稅收籌劃和偷逃稅款的本質區別在于是否具有合法性。
具體到演藝圈的情況,應當說,利用各地稅收優惠和成立個人工作室降低稅務負擔屬于合理的稅收籌劃范疇。但是,簽訂“陰陽合同”“包稅”等規避手段則是與稅收法律法規的精神相悖的?!鞍悺笔窍蚱渌羌{稅義務人轉移納稅義務,依據《稅收征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第3條第2款,“包稅”行為應為無效。“陰陽合同”典型的比如對3000萬元的片酬只申報1000萬元,其余2000萬元以拆分合同形式偷逃個人所得稅618萬元,少繳營業稅及附加112萬元,合計730萬元……
無論是執法者還是普通大眾,關注明星補稅時,應當審慎區分偷逃稅款和合理的稅收籌劃,不能縱容有違稅法規則的違法行為,但也不能對合理的商業行為一棒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