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博文
《三十吃豆人》(30 Pac',瑞士日內瓦,2010)是布法利諾早期的一次小型而有趣的公共藝術項目。在瑞士的第二大城市日內瓦,孤零零的電線和電線桿矗立在河邊,成為這座城市不可或缺,但同時又冰冷丑陋(至少在布法利諾看來)的工業設施。
如何讓冰冷的工業設施“萌”起來,使其親近附近生活的居民?
布法利諾巧妙地利用點和線的原理,在電線上裝上整齊密布的小白熾燈,再間歇分布大號的吃豆人彩色燈箱,每當夜幕來臨,可愛的吃豆人和小燈泡同時亮起,歡樂有趣的畫面閃耀在夜幕中,人們仿佛回到了20世紀末風靡全球的《吃豆人》街機游戲里的夢幻世界,藝術家的手指成為了城市公共設施“點石成金”的活力源泉。與這個作品異曲同工的,是2016年“國際公共藝術獎”的參評作品《巨像/克洛索》(多瑪團隊,阿根廷,2012),雖然后者改造的是高壓電線塔,尺寸規模也更龐大,改造的造型是一位咧嘴微笑的鋼鐵巨人,但創作的載體、呈現的卡通形象、以燈光為改造工具等都與布法利諾的《三十吃豆人》不謀而合。
更重要的是,與許多公共藝術作品一樣,它們都源于藝術家讓城市工業設施更友好的初衷和愿景,也傳達出藝術家對生活的熱愛。
編輯: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