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海蘭 福建省科技特派員

我叫蘇海蘭,來自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長期在貧困縣中藥材種植基地做科技服務,多次被評為科技扶貧先進個人,2019年獲選為省農科院建立60周年農業科技工作12名先進典型之一,9月30日榮幸地參加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
這些年,我就專心做一件事:扎根閩北山區光澤縣,帶領當地農民種植稀缺藥材七葉一枝花。
七葉一枝花是云南白藥等80多種中成藥的主要原料,很多農民因為沒有種植技術,又購買不適宜品種,每畝損失了好幾萬元。2014年,光澤縣承天藥業集團希望我院幫助發展七葉一枝花產業,帶動農民致富。雖然面臨工作地處偏遠山區,家中孩子年幼等困難,但面對社會所需、企業所求、農民所盼,我作為共產黨員、科技特派員,主動承擔了這項任務。
以科技特派員身份入駐企業,我就把自己的事業與公司的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七葉一枝花從種子到藥材采收要10年,漏一項試驗,可能10年研究就白做了,所以我們不能有絲毫懈怠!我幾乎走遍了全省各地深山老林了解七葉一枝花生長習性,多次到云南白藥等基地取經,實施了超過300個田間試驗。由于山內蚊蟲蛇多,不管多熱的天,都得包好頭部,穿上雨鞋,拿著木棍,白天帶企業人員鉆山林,進大棚,晚上整理總結。正是這樣日積月累一線實地觀測,為開展七葉一枝花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句話,我始終牢記在心。在基地,我手把手指導農民、培訓農民,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做,與廣大農民建立了深厚感情。每年組織培訓15次以上,每天接到農戶電話或微信至少5個,全省七葉一枝花基地90%跟我有聯系。2016年以來,我每年在光澤基地駐點近300天。我的兩個女兒,今年8歲和3歲。為有更多的時間研究項目,暑假,我把2個孩子接到基地參與勞動,讓孩子明白媽媽總出差是為什么、在做什么,孩子更理解我。長期下鄉雖然又苦又累,只要能幫到企業、農民,我心里都是甜的。經常跟對口的農戶說:有我們能做的盡管找我們,因為我們是科特派,有義務有責任為大家服務。
在基地我并不是一人在“孤軍作戰”,而是有專家團隊的“集團作戰”,七葉一枝花育苗原來需要2年且只有5%出苗率,現在6個月就可實現超60%出苗率。基地擴建了6000多畝,還帶動農戶共種植近1萬畝,今年9月27日《七葉一枝花種苗繁育及栽培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通過成果評審。七葉一枝花這稀缺名貴藥材,將成為真正的致富之花。我特別榮幸能成為一名科技特派員,有機會實打實為光澤縣群眾服務。一路走來,群眾對我的工作高度認可和支持。我感到既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將不忘初心、加倍努力,讓科技之花在八閩大地更美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