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廈門市科學技術局
廈門市科技特派員積極活躍在農業生產一線,助推農業產業化發展,2018年廈門已有43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中國家級11家、省級32家),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50億元,73家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24家);2018年廈門都市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全年實現收入829億元,增長12.1%;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410元,同比增長9.5%。
廈門市2018年出臺《廈門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實施意見》,把選準選好科技特派員作為首要切入點來抓,因地制宜實行“下派制”和“平臺制”。“平臺制”,即建立“廈門市科技特派員與技術服務對接平臺”,依托市科技局網站和微信小程序同步運行,現已注冊個人科技特派員749人、33家法人科技特派員。“下派制”,即以島外四區23個鎮街的需求為導向,選派市、區兩級科技特派員進駐各個鎮街,每個鎮街3人,全脫產開展科技服務1年。2018年,69名“下派制”科技特派員分赴島外23個鎮(街),積極參與到各鎮街的鄉村振興戰略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開展新型農民培訓、漁民電商、種植技術培訓116次,參加培訓農民、漁民6220人;調研走訪企業1901家了解企業需求,并積極促進與高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19家企業實現技術對接,1個項目獲得省科技廳重大專項立項;試驗、引進推廣種植新品種68種;建設轉產轉業花卉苗木種植基地、馬鈴薯示范種植基地。
建設科技特派員創業平臺。為支持科技特派員創業,提升其進一步服務“三農”能力,我市從建立創業鏈和創業基地入手,引導科技特派員開展創新創業。目前,我市已建立1個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鏈和1個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
扶持科技特派員牽頭建設創新平臺。支持科技特派員與各類服務對象開展合作,創建創新平臺,現已支持建立41個公共服務平臺。構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中試平臺+成果轉化平臺+產業化基地+產業發展基金”的協同創新體系,為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打造眾創空間為科技特派員提供創新創業平臺。全市眾創空間已達219家,經認定的眾創空間面積達42.2萬平方米、在孵創業團隊4746個,66%的眾創空間有明確的孵化領域,主要集中在軟件信息服務、文化創意、智能制造、生物醫藥與大健康、新材料等領域。
力推科技助農。科技特派員康英德先生創立“廈門百利控股有限公司”,引進農業科技先進技術,開展蔬菜栽培新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新技術培訓服務,實施“三個帶動(科技帶動、產業帶動、銷售帶動)”,每年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省內外農民開展技術培訓1萬多人次,優質高效種苗和先進的種植技術輻射推廣至同安及廈門周邊地區1.5萬畝,每畝幫助農民增收6000元,總計帶動農民增收約9000萬元。
加大科技投入。2019年,廈門市支持高校科研院所102項產學研合作,資助金額1573.65萬元。近五年,廈門市以貸款貼息、研發費用補助、產學研用合作等形式,累計投入市財政科技資金約9800萬元支持涉農領域科技創新。同時積極支持申報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專項,有31個項目獲國家立項資助資金4316萬元。
打造一村一品。廈門市從省亞植所選派科技特派員到翔安區新店鎮,與農民開展合作,建設了800畝名優火龍果新品種選育基地,年產量達1500噸,成為廈門市最大的火龍果生產基地,翔安新店鎮成為了“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結合廈門市美麗鄉村建設,推動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村指導開展鄉村旅游。
從服務“三農”向工業衛生教育等領域拓展除鼓勵科技特派員積極參與全市鄉村振興建設外,廈門市立足各區各鎮街需求,進一步將服務領域拓展到工業、衛生教育、文化旅游、綠色環保、城鎮建設等領域,推動廈門市綠色農業、觀光休閑農業、現代農業發展,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業資源高效利用,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推動科技特派員科研成果轉化。積極牽線搭橋,幫助科技特派員與有關企業聯手,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廈門市科技特派員康英德(右)與農技推廣人員介紹近幾年的栽培新品種
開展東西部扶貧科技協作。2017年開始,廈門市科技局從省亞植所累計選派36名科技特派員赴臨夏州開展科技對口幫扶工作,與臨夏州科技局共建“廈門臨夏農業科技研發中心”,為援臨科技特派員開展農業科研項目合作提供平臺保障,支持省亞植所與臨夏州農科院開展農產品深加工技術研發,提高產業附加值,爭取把特色農業產業,培育成精準脫貧的富民產業。2019年從省亞植所另選派4名科技特派員赴寧夏彭陽、固原縣掛職一年,開展東西部扶貧科技協作。
積極組織技術需求對接。為促進產學研合作,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自2017年以來,廈門產研院科技特派員一直致力于開展企業技術需求征集和對接工作,目前已累計征集了671項企業技術需求,舉辦了華僑大學、理工學院、集美大學等多場企業技術需求對接會,促成企業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有效對接的技術需求項目221項,其中正式簽約57項。
強化組織保障。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為召集人,市委組織部、科技局、農業局等20多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市科技特派員工作聯席會議,統籌部署推動工作。各區參照建立科技特派員工作聯席會議,市區形成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強大合力。
強化資金保障。對開展技術服務的科技特派員,市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用于補貼科技特派員開展科技服務,補貼標準按實際到現場服務的次數予以補貼(每人每次300元/半天,600元/天)。市財政每年從科技扶持資金安排不少于1000萬元,用于科技特派員創辦領辦企業的研發經費補助、扶持科技特派員創辦眾創空間、支持科技特派員產學研用的合作項目,各區按比例予以配套支持。
強化制度保障。廈門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以及“科技創新25條”“人才新政45條”等一系列政策,從各個維度鼓勵和支持科技特派員加強創新創業,開展產學研用合作,幫助農民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