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北京市積極推進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新創業,搭建科技條件和金融服務平臺,促進創新創業和成果轉化,在建立工作機制、完善服務平臺、匯聚創新資源、推進創業鏈建設、建設星創天地和深化區域合作開展精準幫扶等方面取得實效與進展。
北京市科委在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過程中,于2005年首次提出了建設“鄉土化、市場化、社會化、信息化”的農村科技協調員新型服務體系,創造性地開展了以“農村科技協調員”為特色的科技特派員建設工作。經過10多年深入挖掘農村本土人力資源,培養了一支扎根農村、服務農民的科技特派員隊伍。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若干意見》的文件精神,進一步激發廣大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熱情,建立了由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市財政局等12個部門參與的北京市科技特派員協同工作機制,部門協同,上下聯動;聯合印發了北京市《關于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的實施意見》。同時先后出臺了《北京市農業科技人員幫扶低收入增收工作實施方案(2018—2020年)》,制定了《強化創新驅動科技支撐北京鄉村振興行動方案(2018—2020年)》(京科發〔2019〕2號),通過加強政策支持,保障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多措并舉推進科特派工作創新發展。
2017年5月,“北京科技特派員在線”正式上線,并開發了北京科技特派員PC端、北京科技特派員微社區手機端。在線平臺融合了12396北京新農村科技服務熱線、北京農業數字資源中心、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等10個數據庫,全面對接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需求,為科技特派員開展全鏈條、專業化、便捷化的教育培訓、創業指導和技術咨詢等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聯席會成員單位充分依托市、鄉鎮、村三級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不斷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在專家與京郊及環首都地區的198個基地結對子基礎上,組織專家與基地建立科技推廣服務關系,依托高校組織實施的農業科技示范推廣項目、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科技能力提升項目、推廣教授體系和科技掛職服務發展科技特派員。截至目前,北京市擁有自然人科技特派員約8700名,法人科技特派員530余家。他們整合科技、信息、資金、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深入農村基層一線開展科技創業和服務,累計服務農民34萬人次,較好地發揮了帶動農民創新創業、服務產業和區域發展的作用,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
截至目前,北京市共培育了63家模式新穎、服務專業、運營良好、效果顯著的北京市級星創天地,其中49家國家級星創天地通過科技部備案。以星創天地為載體,面向北京市科技特派員及其他創新創業主體,集中打造集科技示范、技術集成、成果轉化、融資孵化、創新創業、平臺服務為一體的眾創空間,在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科技扶貧、農業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推動星創天地以一對多形式對接90余個北京市低收入村,從產業規劃、定制服務、訂單生產等方面開展幫低增收工作,增強了低收入村持續發展能力,低收入村低收入示范戶增收10%以上。
“十三五”以來,扶持法人科技特派員擴大生產規模,提升農業產業鏈科技含量,圍繞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打造了現代種業、農業智能裝備、安全投入品、食品制造與營養健康等領域的11條特色創業鏈,培育了一批具有高成長性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投入到農村科技創業;同時探索發展創意農業、休閑農業等新興業態,推進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優化和轉型升級。
聯席會成員單位充分發揮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現代農業領域中心科技資源及服務優勢,整合了北京市30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面向社會開放共享。聯合財政部門創新財政資金分配方式,起到了引導放大財政資金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通過中關村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支持資金、中關村中小企業融資促進支持資金等風險補貼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支持法人科技特派員創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為更好發揮科技特派員知識傳播作用,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提高農民科技水平,依托北京市科技特派員培訓基地和北京科技特派員在線平臺,以農業科技人才、鄉土能人、村級全科農技員、新型職業農民、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人員等科技特派員為重點,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措施》加強農村科技人才、專業人才、鄉土人才、職業人才“四類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要求,開展了全方位的培訓工作,全面提升科技特派員的主體能力。

北京市科技特派員劉華貴(左二)參與京蒙幫扶項目,在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實施油雞產業科技扶貧
創新對接幫扶服務模式,結合當地自然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基礎,在河北豐寧、赤城、雄安新區以及北京密云、昌平建立北京科技特派員產業扶貧工作站12個,聚集89名科技特派員,通過固定的會商協調推進機制、穩定的科技特派員隊伍、定期開展的技術培訓、產業咨詢、人才培養、就業技能輔導等綜合科技服務,深入生產一線開展扶智、扶志、扶技行動,服務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2500余戶、北京市低收入戶440戶,助力當地產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民增收脫貧。
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重點開展科技特派員區域協同創新和精準扶貧,推動北京高校院所、農業科技園區、產業聯盟、星創天地、高新技術企業等法人科技特派員主體與貧困地區開展科技扶貧精準幫扶結對,探索建立“扶貧工作站、項目引導升級、企業聯動落地、電商市場對接、專家入戶扶智、立體幫扶”等六種扶貧模式。通過實施項目、推廣成果、開展培訓等精準對接與施策,已與3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開展科技扶貧,精準幫扶結對56對,提供就業崗位11729個,帶動368個貧困村、近53000戶貧困農民增收致富。
北京市將圍繞貫徹落實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和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加快推進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繼續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強北京市科技特派員隊伍建設,健全農業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加快先進實用技術和科技成果的轉化,以科技特派員工作為引領,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優化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