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廣西按照“產業組團、縣級組隊、定點到村、統籌調度、組合服務”方式,實現科技服務覆蓋所有貧困村,助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
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年來,廣西科技特派員隊伍從無到有,從個別市縣、小隊伍發展到成為覆蓋全區的大規模團隊,全區貧困村科技特派員已成為產業科技扶貧的主力軍,形成了適應不同片區、不同產業科技需求的“科技特派員+”科技精準扶貧模式和產業科技扶貧模式,涌現了一大批科技扶貧、科技服務典型。
2016年以來,廣西改變以往科技特派員選派一對一服務的方式,采取“組團+組合”服務方式。組團即產業組團,將全區所有貧困村科技特派員按服務的主要產業組成34個產業科技服務團,通過團隊統籌協調各產業領域的科技特派員和相關專家,實現科技資源有效利用和服務覆蓋全區,發揮團隊力量共同研究解決一些產業關鍵技術問題,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示范推廣的品種和技術等。組合服務即每個貧困村由自治區、地市、縣鄉科技人員共同服務。其中,縣鄉科技人員每人定點服務1~3個貧困村,保證貧困村全覆蓋;自治區、地市科技人員按產業不同明確每人重點服務一個縣,負責服務該縣內相同產業需求的所有貧困村,并鼓勵跨縣、跨村服務。自治區、地市與縣鄉科技人員形成即組合、配合服務,又分工服務的模式,平時服務以縣鄉科技人員為主,遇到解決不了的技術問題請自治區、地市科技人員解決。
一是年度選聘調整制度。根據貧困村產業實際科技需求,圍繞貧困村的各扶貧產業項目,選聘相應的科技人員,保證科技特派員服務覆蓋所有貧困村。二是協議服務制度。由科技特派員及其派出單位與貧困村、縣級科技主管部門簽訂科技服務協議書,明確科技特派員重點服務的對象和指導實施的產業扶貧項目以及年度服務績效目標。三是日常服務管理制度。科技特派員不到貧困村實地開展科技服務期間,仍在原單位工作。科技特派員到貧困村開展實地科技服務,按天登錄廣西農村科技服務云平臺完成手機遠程簽到及驗證,并及時填寫服務記錄。四是鼓勵采取多種形式服務制度。科技特派員服從縣級組織、科技部門及產業科技服務團隊的調度,根據實際科技需求,積極為全區貧困村提供實地科技服務,并通過手機、電話、網絡手段提供即時的遠程技術指導服務。五是科技服務公示公告和科技需求反饋溝通制度。各縣統一制掛《貧困村科技服務公示牌》《貧困村科技特派員指導服務基地公示牌》,公開科技特派員聯系信息。充分發揮貧困村第一書記的信息傳遞作用,將貧困村科技需求第一時間反饋給科技特派員。六是科技服務網上溝通交流制度。建立各縣、各產業科技服務團的溝通交流平臺(QQ群或微信群),邀請所有科技特派員和各貧困村第一書記進入縣級交流平臺,科技特派員同時按照所服務的產業類別加入相應的產業科技服務團交流平臺,及時反饋信息、問題,并通過網絡提供科技服務。七是年度考核制度。對科技特派員實行年度聘期考核,重點考核科技特派員履職情況和約定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以及科技服務具體績效情況。
工作支持方面,科技特派員所在單位大力支持開展科技服務工作,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和技術支持;服務地組織、科技部門采取多種形式宣傳科技特派員服務信息,明確專人負責做好聯系溝通和服務管理工作,及時跟蹤了解科技特派員履行職責情況;貧困村“兩委”積極配合科技特派員開展服務,及時收集、反饋科技需求和產業科技問題。
經費支持方面,納入“三區”人才支持計劃選派的科技特派員,其工作經費(20000元/人年)從中央財政補助的專項經費中列支。除此之外的所有貧困村科技特派員由自治區財政統一安排工作經費(含工作津貼6000元/人年),其中自治區級單位15000元/人年,市級單位10000元/人年,縣鄉單位8000元/人年,年度考核優秀的再獎勵3000元/人,工作經費不足的由派出單位給予解決。

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特派員黎炎(右三)指導農民種植
激勵措施方面,貧困村科技特派員派出期間其在單位的人事和工資關系、福利待遇不變,其工作業績納入科技人員考核體系,選派工作經歷列入科技人員的基層工作經歷。對年度科技服務工作考核結果為良好及優秀檔次的科技特派員,在職稱評審、晉升以及各類評先評優中,在同等條件下給予優先考慮和傾斜。科技特派員以資金、技術入股等形式,到貧困村屯發展產業項目,或者領辦、創辦、協辦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的,可按貢獻獲得相應收益。
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廣西將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是打造一支鄉村振興“鐵軍”。每縣區選派一批科技特派員,實現科技服務基本覆蓋所有鄉村、基地、農戶。每位科技特派員圍繞某一農業產業、產品的生產,為相應基地、農戶提供全程科技服務,并從科技成果轉化、農業基地增收、產品銷售收益中獲得服務效益,形成“按需服務+有償服務”的社會化、市場化服務機制。
二是打造一個綜合平臺— 農村科技服務云平臺。平臺將最終建設成為以農業產業為鏈條,以產品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溯源、質量保障為核心,以農業科技園區、星創天地、基地、農戶為基點,以科技特派員、基地業主、農戶、采購商、消費大眾為應用對象,有效鏈接農戶—基地—市場(消費大眾)的移動互聯網農村科技綜合服務平臺。依托該平臺,引導科技特派員向社會化、市場化科技服務方向發展,突出創新創業式服務,為鄉村振興提供可持續科技支撐。
三是組織開展科技特派員下鄉大行動。強化政策激勵,激發科技特派員活力,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科技特派員“進村入戶活動”,與農民“三進三同”(進基層、進村子、進農戶,同學習、同帶動、同致富),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大力培育“一縣一業”和“一村一品”,促進農業農村轉型升級,真正讓科技人員把項目完成在“大地上”“田間里”,使科研成果應用“向下沉”“往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