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貴
老年群體屬于社會較為特殊的人力資源,是珍貴的財富,其社會閱歷和生活、工作、學習經驗豐富,有的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淵博知識,有的尚能在某些領域和范圍內起到引領和指引作用。但按照生、長、壯、老、己的生命規律,許多人進入“六十第二春”和“古稀之年”后,功能狀態會逐漸有所衰減,更加需要養護、提高或維護生存質量。許多學者、大師傳授了不少養生經驗和“法寶”。愚者不才認為:養生不可能做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要遵循《黃帝內經》提出的基本原則,平和心態、順應自然、調和平衡。

天地之氣是人賴以生存的條件和環境,養生的基本原則是“和于陰陽,調于四時”“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以增進健康,祛病延年。尤其是老年人,更應按照日月星辰運動而形成的自然規律,順時養生。《黃帝內經·四氣調神論》云:“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須要按春夏秋冬四時規律調和、調攝精神。
春三月,主生發,多風,與人體肝氣相應,故應避免耗傷陽氣和阻礙陽氣的發生,防止春瘟,不忙減衣,慎避風寒,夜臥早起,多行戶外活動,重在養肝護肝,除應重視預防季節性多發病,如流感、流腦、病毒性肝炎、腸道疾病外,尚應注意防治慢性支氣管炎、狂犬病、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等。
夏三月,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應火之義,主長,與心氣相應,陽氣易耗。應顧護陽氣,注意養心,避免損傷心氣,就涼避暑,不要貪涼,并防濕困脾胃、暑濕感冒或高溫中暑、皮膚病變、乙型腦炎等多發病。
秋三月,“天氣肅殺,地氣清明”“燥邪當令,與肺氣相應”。其時陽氣暫收,陰氣暫長,主收主斂。氣候變化將經歷由熱轉涼、由涼轉寒兩個階段。養生重點是防燥護陰,養肺為先,使肺氣得平,并應調氣安神。起居上應早臥早起,衣著上應按初秋、中秋、晚秋三個時段及時增減。初秋、中秋時段應重點防治乙型腦炎、腸炎、痢疾等疾病;深秋時節應重點防治肺炎、肺部感染、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等肺系疾病。
冬三月,寒臨大地,萬物閉藏,養生應重在斂陰護陽,益腎蓄精,注意保暖御寒,特別是背、腹、關節等處。起居應早睡晚起,飲食上應以溫補食物為主。防治感冒、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病癥。古人有言:“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越,無攏平陽,早臥早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并說:“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當然,地分東、西、南、北、中,不同的地域環境、氣候、居住條件及生活習慣各有差異,養生也須因人、因地、因時制宜。人與天地相應,順應陰陽、四時的變化和生、長、化、收藏的基本規律,按照天理養生、養神是必要的。
養生重在養心。應做到清靜寧神,寧靜養心,少私寡欲,合理用神,務快其心。應做到“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和合。”人要豁達大度,淡然坦然,遠離不良精神刺激,充實生活,克服無聊、煩悶、抑郁、悲觀等不良情緒,讓自己處于身心愉悅之中。理智地分析和看待一切人和事,處于一種超然灑脫狀態,不要給自己造成精神壓力。要保持心地善良,自然快樂。心胸開闊,煩惱可除。心神寧靜,自可放下。
可以采用以下調攝方法:應堅持看書看報,古時賢人有言“至樂無如讀書”。質量上乘的報刊和高雅之作,可以增長知識和才干,還可以凈化和提升思想境界,開闊胸襟。熱愛生活,自尋樂趣,產生情趣和愛好,主動融洽周邊人際關系,增強生活信心和動力。淡泊名利,少私寡欲,不去攀比,忘記或少回憶以往不愉快的事情,寄情當下,放眼未來。精誠待人,與人為善,情緣和諧,多交至誠的朋友或忘年之交,盡量多與人交流。有人說“和”是致祥之道,慈可養其天和,靜可調身、調息、調心。精神內守,情志和暢,不為誘惑而動,自然可以成為一位慈眉善目、和藹可親的仁者、智者。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最好的長壽法是心態好,一個人真正的衰老,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思維的僵化,心態不再年輕以及做不成自己的苦悶。人要有思維、思想、情趣。有情緒,但不應胡思亂想,不要被消極、不良或過激情緒掌控心態,要多吸納充實正能量,保持源頭活水來。防止心理失衡,失衡的心理狀態可使人的思維進入盲目,打亂和破壞人體的正常生命程序系統。盡量少生氣和不生氣,要知道“氣生百病”。

☆守常生活
應知道起居和守常生活,是科學生活方式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是古往今來眾多養生家反復論述過的問題。人類的基本生活規律,要求人們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則安排生活,以適應一日之內晝夜晨昏的陰陽消長變化,保養人的精神。人體的陽氣在白天運行于外,推動人體臟腑組織進行各種機能活動,是工作或學習的最佳時機。夜晚人體陽氣內斂趨向于里,有利機體休息恢復體力。正常情況下,一般均應晚9時后至11點左右睡覺,至早晨6時左右起床,保證6小時~8小時的睡眠。時下許多年輕人和中年人,黑白顛倒,時常在凌晨兩三點鐘入睡,第二天上午九十點鐘才起床,有的甚至通宵達旦享受夜生活或尋求刺激。70歲以上的老人此類情況雖不多見,但不能守常的情況總有存在。根據人體氣血在一天12時辰內的運行規律,超過凌晨1點,則較難入睡。如長期起居無常,作息失度,將使人精神萎靡,面色萎黃或灰暗,目光呆滯無神。故老年人應盡量養成好的睡眠習慣,保證每晚能睡5小時以上,中午能休息1小時左右。
☆飲食調養
一要保證飲食清潔、安全;二要有規律地進食,一日三餐定時進行;三要精細搭配,以粗為主;葷素搭配,以素為主。主食與輔食相宜,但主食應占主要份量。少食油膩肥甘,不過度獵奇、尋覓所謂山珍海味。即保證膳食品種和營養物質均衡攝入,避免和減少不健康飲食。四應注意飲食的適量攝入,堅持“食宜八分飽”的原則。飲食不可過量,以免加重胃腸負擔,引發消化不良或代謝綜合征。古人強調“飲食有節”,今人講要“合理膳食”或“科學飲食”。筆者認為,主要應提倡、保證膳食和營養物質的均衡攝入,避免和減少不健康飲食,不亂食、不偏食、不過食。老年朋友最好以素食為主,少食油膩、高粱厚味,做到以谷類、麥類食物等五谷為主食,以果品為輔助,以魚肉禽蛋適當補益,以新鮮蔬菜作為主要的“下飯菜”。有人提出不吃晚餐,或晚餐早餐只吃水果,還有的倡導“辟谷”,不吃飯,這可能有失偏頗,不利于飲食營養平衡,甚至可能斷絕機體營養來源。當然,也應該說明,地域不同,各民族生活習慣不同,職業和生活環境有所不同,所攝取的食物品種,肯定不完全一樣,但只要按照人體營養的需求和消耗量多少,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配比即可,在品種和選擇上不應強求千篇一律。對患有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肝病、腎病或胃腸道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也可在聽取醫藥專家意見后,確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
☆動靜適宜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適度運動是保持機體功能活動,維持機體健康穩定的重要保證。古人云:“人體欲得勞動,但不得使極耳。”人是陰陽合一的整體,陰陽相生相制,共同維持機體的平衡穩定。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神乃絕。陰陽和諧均衡是健康的前提。“動則陽生”,運動養陽被認為是養陽的方法之一。西醫學亦認為,運動可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并可放松精神。這就說明運動有益,并需要長期堅持。但應注意適度和動靜相宜,根據自己的年齡、體質,掌握運動量大小、強弱及運動時間,使自己感到輕快舒適、肢體關節活動自如、無負重疲乏感,或略有疲乏感、微有汗出,稍事休息即可恢復常態。人不可長動不息,也不可久靜不動,應動靜相應,不應一律強調每天走多少里或多少步,活動具體內容和活動量及標準均需實踐體驗,平衡掌握。最好的有氧運動是步行、慢跑、游泳,特別是步行,只要沒有因病臥床,或關節、肢體行動不便,均可隨意成行。只要不是冰霜雨雪、重度霧霾,每天上、下午都可外出活動一次,有的尚可早、晚見機而行。要養成動的習慣,并長期堅持。棋牌、娛樂活動雖也需要,但不宜久坐牌桌,夜不離席。
☆情緣和諧
情緣和諧,此處主要講和家中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子女的和諧相處。任何人不能脫離社會,更不能脫離家庭而孤獨生活,特別是老年人,需要家庭的溫暖,處理好家庭中的多邊關系,尤其是夫妻相依為命的老夫老妻,需要互敬互愛,相濡以沫,互相攙扶照顧,決不能讓“后院起火”或吵鬧不休,否則會造成更多煩惱,加速衰老。老年人的房事生活,在養生學中,古人雖主張節欲保精,提出“六十者當閉精勿泄”。但性欲與食欲一樣是人類不可抗拒的自然欲望,只要身體尚健、機能基本正常,哪怕是高齡老人,性的欲望仍然存在,有的尚具有性能力,理應根據各自的身體狀況,順其自然,不宜刻意禁止或勉強,只是絕不可過頻、過亂,要珍重保養精氣。
人生步入老年是一個自然的衰老過程,心安大度,順其自然,適當調攝,養護精氣神,活出健康態,多點滿足和快樂,少點煩惱和遺憾,讓自己享受最美好的人生歷程和文明時代的幸福。

1.不宜過分依賴藥補,把養生當治病。要相信食物是最好的醫藥,吃飯是最好的補益。一般情況下,只要飲食正常、均衡,體質基本平和,則無需更多補益。雖然藥物對某些人來講,可以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某些患有新、老疾病的人需要進行藥治,但應弄清是新病還是老病,掌握藥物劑量的大小和藥物的有毒無毒,不可亂用,而且應在較高明的醫生或藥師指導下,準確辨證,對證選藥,合理使用,要知道“是藥三分毒”。要采用藥補,亦應分清寒、熱、虛、實及體質類型,采用平補、淡補、緩補的方法,首先選用一些藥食皆宜的品種,如山藥、蓮子、龍眼肉、荔枝、百合、銀耳、木耳、枸杞子、黨參、芡實、茯苓、薏苡仁、赤小豆、糖參、洋參、紅棗、核桃肉、當歸、熟地黃、黃精、玉竹、石斛、靈芝、蜂蜜、黃芪、白扁豆,以及龜膠、阿膠、鹿角膠之類,不可妄補、峻補。否則,不但無益于養生,甚至有害健康。有的老年人,可能患有一種或兩三種慢性病,治療用藥亦應突出主要矛盾,不能同時使用三種以上藥物。
2.不宜過分迷信保健食品或保健用品。時下各種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充斥市場,虛假廣告推波助瀾,其熱度有增無減,弄得有些人無所適從。如所謂含硒、含鋅、含多種微量元素的制品,各種所謂的魚油制品,各種減肥、美顏制品,各種性保健品,以及各種磁療、熱療、電療與電子器具,各種按摩椅、保健床、保健枕、保健鞋襪及治療儀等,這些制品或器具,真假難辨,良莠難分,其效用也不確切,更難顯現對養生的有益作用,而且要花費大量錢財,甚至造成一些家庭糾紛,選食或選購時務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