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劍和
飯桌上,有人講了一個段子,說現在開車有三種心態:“比我開得快的,作死!”“比我開得慢的,會開嗎?”“和我一樣快的,較勁是吧?”都是有車人,大家會心一笑。

有人接茬說,其實不獨開車,職場也一樣,也是這三種心態:“比我進步快的,裝。”“比我進步慢的,慫。”“和我一樣原地踏步的,傻。”
又有人照葫蘆畫瓢——情場也是這三種心態:“比我情場得意的,風流債遲早要還。”“比我情場失意的,一點情趣也沒有。”“和我一樣寡淡無味的,瞧你那死樣。”
為什么都是這三種心態?原因很簡單:自己的心不正,心態不平,看別人就都是歪的。
心態不好的人往往貶人貶己,眾叛親離。首先抱有自卑感,一旦貶低了自己的價值,接著也會覺得其他人同樣一錢不值,于是對他人也不屑一顧,自己變得眾叛親離。
更有甚者是自尋煩惱、無病呻吟。我們看到生活中有些人一天到晚不高興,哭喪著臉,總是抱怨別人對他(她)不公平。具體表現在:
盯著消極面總是牢記著他有多少次受到不公正待遇,牢記著別人有多少次對他態度不好,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所謂吃虧的事情上。
制造隔閡不肯贊揚別人,而總是喋喋不休地批評、挑剔、埋怨別人,還會小題大作,擴大矛盾。
好高騖遠老是抱有不切實際的希望,老是與更強的人比,別人有的他要有,別人沒有的他也要有。永不滿足,永遠煩惱。
放大自己的功勞。做母親的過度承擔家務勞動,然后抱怨家人不關心自己;做父親的也這樣,認為一家人的生計全靠自己。經常這樣想,自己煩惱不斷,別人也不同情你,反而討厭你。
錯誤的思想方法來源于錯誤的心態,如果能找到那些病態的心理因素,反其道而行之,一切煩惱就都煙消云散了。
最近在報刊上讀到一篇短文,說得是父親值夜班回家,看到女兒一大早就伏在桌上做功課,很高興,說:“認真做,下午我帶你去公園看荷花。”“可是爸爸,天氣預報說下午有雨啊!”“那正好啊!”父親說,“雨過天晴,荷葉綠油油的更好看,而且空氣中到處都是荷花的香味。”“可雨要是不停呢?”女兒還不放心。
父親笑著說:“那也沒關系啊,我們就在細雨中看著雨滴在荷葉上滾來滾去,不也很有意思嗎?”“可萬一要是下很大的雨呢?”女兒刨根問底。父親更樂了:“我們就找個涼亭,你可以在涼亭里仔細地看青蛙是怎樣躲在像小傘一樣的荷葉下自得其樂的,你還可以看著那些美麗的荷花能不能扛得住大風的襲擊。”女兒問道,“那要是不下雨,就像現在這樣陰天呢?”父親撫著女兒的小腦袋說:“那我們就在湖邊散步,好好放松放松,明天你就可以更加精神飽滿地去上學呀!”女兒的臉頓時笑成了一朵花。
是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到底是好還是壞,關鍵是你如何看待的問題,就像文中的父親,他是一個多么智慧的人。相信這個小女孩還沒有去公園,但在父親良好積極心態的感染下,她心里的那朵荷花就已經悄悄地綻放開了!
確實,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我們改變不了別人,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我們改變不了已經發生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調節自己的心態。
有心無難事,有誠路定通,正確的心態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坦然舒心。當然,心態是依靠我們自己調整的,只要自己愿意和努力,我們就可以給自己的一個正確的心態。
心態是人真正的主人。改變心態,就是改變人生。有什么樣的心態,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要想改變我們的人生,首先就是要改變我們的心態。只要心態是正確的,我們的世界也會是光明的。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培養良好積極的心態呢?
良好積極的心態是人人都可以學到的,無論他原來的處境、氣質與智力怎樣。言行舉止象你希望成為的人;心懷必勝、積極的想法;用美好的感覺、信心與目標去影響別人;使你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被人需要;心存感激;學會稱贊別人;學會微笑;到處去尋找最佳的新觀念;不要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事;培養一種奉獻的精神;永遠也不要消極地認為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培養樂觀精神;經常激勵自己,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你就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