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丕青

【摘要】目的:分析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妊娠中晚期引產方式。方法:本次研究選擇的研究人員均為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實施米非司酮聯合依沙吖啶引產,觀察組利用米非司酮聯合水囊引產。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產后24h出血量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而在引產時間方面,觀察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同時引產成功率方面,觀察組也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妊娠的中晚期引產方選擇米非司酮聯合水囊的效果要稍高于米非司酮聯合依沙吖啶,但是兩種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可綜合考慮產婦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引產方式。
【關鍵詞】剖宮產;瘢痕子宮妊娠;中晚期引產;方式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2-033-02
剖宮產后常見的遠期并發癥為子宮瘢痕妊娠,主要是指胚胎再次著床的位置在上剖宮產瘢痕部位,隨著時間不斷的增加,會存在子宮破裂的情況,嚴重危及產婦的生命。而現如今,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增加,剖宮產率不斷提高,導致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發生率也逐年增長,而對于瘢痕子宮中晚期的治療,常見的為引產[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中晚期引產方式的選擇,特選擇100例患者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案
1.1患者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的研究人員均為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在隨機分組的方式下,將以上患者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最大為41歲,最小為22歲,平均年齡為(31.29±1.77)歲,孕周(30.22±4.19)周,據上次剖宮產的時間為1~8年,平均 (5.02±0.33)年,而對照組患年齡40~23歲,平均年齡為(31.93±1.68)歲,孕周(30.45±4.21)周,,據上次剖宮產的時間為1~9年,平均 (5.34±0.25)年,在統計學分析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極小,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上述患者均符合剖宮產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臨床診斷標準[1]。(2)所有患者均經超聲診斷確診。(3)患者的妊娠囊位置在子宮峽部前壁。(4)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5)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1)其他部位異位妊娠者。(2)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3)不配合治療者。(4)存在治療禁忌癥者。
1.2方案
對照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聯合依沙吖啶進行引產,當患者入院當晚,予以米非司酮口服治療,每次50mg,每天2次,一共服用150mg,在次日實施依沙吖啶注射,給藥部位在羊膜腔組織內,根據患者的情況予以相應的劑量。
而觀察組則采用米非司酮聯合水囊方式引產,米非司酮使用方式和對照組相同,在次日予以水囊處理,選擇Foly尿管自制水囊,予以患者陰道消毒,并放置專業尿管,將水囊送至宮頸入口,到達子宮壁和胎膜之間。
1.3觀察范圍
①分析上述兩組患者的引產時間、以及產后24h出血量。
②比對兩組患者的引產成功率以及產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主要為宮頸會陰損傷、、發熱、過敏等。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的統計學采用版本spss21.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利用(x±s)表示,檢驗則采用t,計數資料利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當p值低于0.05,則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分析上述患者的引產時間、以及產后24h出血量
在表1中看出,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產后24h出血量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引產時間方面,觀察組的引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2.2對比兩組患者的引產成功率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引產成功人數為46例,成功率為92.00%,而對照組的引產成功人數為41例,成功率為82.00%,觀察組的引產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但是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不良反應,因此數據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剖宮產術后瘢痕妊娠的中晚期引產方式是臨床最受矚目的問題,而引產的必要條件為宮頸成熟以及有效宮縮,而如果產婦子宮收縮的過程中,宮頸并未擴張,則會出現宮頸裂傷、后穹窿穿孔等不良情況[3]。臨床引產藥物常見的為米非司酮,該藥物能改變患者激素受體的比例,讓子宮肌層和脫膜細胞合成,并直接作用于宮頸,改變宮頸組織成分,出現子宮收縮,最終誘導宮頸擴張,另外,在引產前口服米非司酮,則能有效的提高子宮肌層對宮縮藥物的敏感性。而依沙吖啶羊膜腔內注射是我國引產首選方式,可以有效促使細胞發生分解,導致脫模組織壞死,引發宮縮,但是單獨的依沙吖啶藥物則不能促進宮頸成熟,因此必須搭配其他藥物進行使用,并且在產后有較高的胎膜殘留率,需要實施產后清宮[4]。
米非司酮聯合水囊方式引產,水囊對于子宮來說,屬于一個異物,因此能刺激子宮壁引發宮縮,讓宮頸出現機械系的擴張,加速胎兒的排出,而聯合米非司酮,則能有效提高引產效果,并且對產婦影響較低,不良反應較小。但是在使用過程中, 需要予以產婦抗生素來預防感染[5]。
綜上所述,對于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妊娠的中晚期引產方選擇米非司酮聯合水囊的效果要稍高于米非司酮聯合依沙吖啶,但是兩種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可綜合考慮產婦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引產方式。
參考文獻
[1]張麗, 楊鮮. 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妊娠的中晚期引產方式及效果分析[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6(3):371-373.
[2]嚴春華, 鄭云英. 瘢痕子宮妊娠中晚期引產方式臨床分析[J]. 贛南醫學院學報, 2016, 36(4):602-605.
[3]楊艷玲. 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兩種引產方式的療效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5(32):92-93.
[4]宋新慧, 凡艷麗. 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方法臨床再探討[J]. 現代醫藥衛生, 2017, 33(6):873-875.
[5]馬靜波.米非司酮聯合依沙吖啶引產瘢痕子宮中晚期妊娠患者40例[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30(03):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