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芳,羅冰芝,馬燕平
(武威腫瘤醫院,甘肅 武威 733000)
高血壓病程長,需長期服藥且并發癥多,對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我國高血壓殘疾率、死亡率、患病率高,而控制率、治療率、知曉率低,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1]。有研究認為,高血壓患者的認知能力、心理狀態直接影響其病情進展[2]。因此,如何提高高血壓患者的認知行為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及治療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協同護理模式是指在責任制護理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鼓勵患者及其家屬參與健康護理、有效利用現有資源,是優化護理程序、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方式[3]。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組通過轉變思維、改變行為的方法來改變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心理治療方法[4]。為提高高血壓治療效果,我科于2017年1月將協同護理模式輔助認知行為療法應用于高血壓治療,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將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632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16例。對照組男198例、女118例,年齡36~68歲、平均(42.37±7.29)歲,病程 2~41年、平均(15.23±6.52)年;觀察組男189例、女127例,年齡38~74歲、平均(45.71±6.46)歲,病程 3~39年、平均(14.20±7.41)年。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4]中高血壓診斷標準。排除標準: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繼發性高血壓及惡性高血壓;伴有惡性腫瘤、精神疾病或血液系統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治療方法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后進行健康宣教,講解高血壓相關知識及藥物治療的重要性,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合理飲食、堅持運動。患者出院前責任護士告知復診時間,強調血壓監測的重要性。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護理方法的基礎上應用協同護理模式輔助認知行為療法。協同護理模式具體方法:(1)患者入院后了解其學歷、直系親屬一般情況、經濟收入等,評估患者及其家屬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及需求;(2)根據評估結果,為患者制訂個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并向患者及其家屬反復宣教;(3)組織患者及其家屬參加高血壓科普講座,使其認識到自我護理的重要性,掌握高血壓康復護理手段,學會使用血壓計,掌握降壓藥使用原則等;(4)患者出院時對其進行出院指導;(5)建立高血壓患者微信群,責任護士了解患者出院后3個月內血壓及服藥情況,發現異常及時督促患者及其家屬糾正,解答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定期在群內推送高血壓科普文章。
認知行為療法:由獲取心理咨詢師資格的護士實施。具體步驟:(1)了解患者疾病史,與患者交流,糾正患者錯誤認知;(2)介紹高血壓相關知識,通過交談、情緒療法消除患者緊張、焦慮和抑郁情緒,使其正確面對疾病;(3)指導患者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增強自我保健意識;(4)用藥干預:向患者介紹高血壓治療方案、用藥原則、并發癥干預手段,向患者家屬講授用藥知識,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5)運動干預: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適當的運動有利于血壓控制,鼓勵患者根據實際情況鍛煉。
1.3.1 血壓控制水平 采用統一型號的電子血壓計,記錄兩組患者在出院時、出院1個月、出院3個月時的血壓水平。收縮壓≤140 mmHg、舒張壓≤90 mmHg為血壓控制良好。
1.3.2 生活質量 采用WHOQOL-BEFF量表[5]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環境功能4個維度,滿分8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1.3.3 心理狀態 采用SCL-90[6]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該量表有9個評價因子,包括抑郁、焦慮、敵對、恐怖等,采用5級評分法,得分越低表示心理狀態越好。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

表1 兩組血壓控制情況比較[n(%)]
出院時兩組血壓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出院1個月、3個月時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干預前,兩組WHOQOL-BEFF量表得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WHOQOL-BEFF量表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干預后兩組WHOQOL-BEFF量表得分比較(±s,分)

表2 干預后兩組WHOQOL-BEFF量表得分比較(±s,分)
組別 心理功能維度1 1.2 1±1.8 5 1 2.7 9±2.5 4 6.4 6 1<0.0 5 n對照組觀察組3 1 6 3 1 6 t值P總分4 4.2 9±5.3 1 5 2.7 9±5.3 6 8.6 7 3<0.0 5生理功能維度1 2.4 8±2.0 2 1 4.1 0±1.9 7 5.7 9 1<0.0 5社會功能維度1 1.9 5±1.5 2 1 3.8 4±1.2 7 5.7 8 1<0.0 5環境功能維度1 1.1 7±2.1 7 1 3.3 7±2.5 4 6.7 1 3<0.0 5
干預前,兩組SCL-90得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SCL-90各因子分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 3。
表3 干預后兩組SCL-90得分比較(±s,分)

表3 干預后兩組SCL-90得分比較(±s,分)
組別 抑郁3.7 9±0.2 9 2.6 2±0.5 2 3.2 5 8<0.0 5焦慮n 敵對恐怖對照組觀察組3 1 6 3 1 6 t值P 3.3 2±0.5 2 2.1 6±0.3 7 4.9 6 1<0.0 5 3.1 2±0.3 6 2.2 7±0.4 6 3.4 9 8<0.0 5 3.2 1±0.5 2 2.1 4±0.0 8 4.5 2 1<0.0 5偏執3.4 2±0.2 6 2.3 1±0.4 3 4.6 7 1<0.0 5軀體化3.5 0±0.3 1 2.4 1±0.2 5 4.6 2 4<0.0 5強迫癥狀3.5 2±0.4 1 2.5 8±0.5 1 3.6 9 8<0.0 5精神病性3.7 1±0.2 1 2.9 2±0.1 9 4.5 6 9<0.0 5人際關系敏感3.4 8±0.2 5 2.7 1±0.1 7 3.7 5 4<0.0 5
目前,臨床尚無根治高血壓的方法,以長期降壓治療為主。降壓治療周期長,患者用藥依從性對治療效果具有重要影響。協同護理模式是指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疾病相關知識和自我管理教育,充分調動患者及其家屬參與護理的積極性,共同制訂個性化護理方案[7]。本研究將協同護理模式應用于高血壓治療,通過增強患者及其家屬的協同作用,充分發揮患者在治療中的積極作用,增強家屬的監督作用,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告知其血壓監測的方法和重要性,進行常規技能培訓和應急能力培養,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重視程度,增強患者自我監督能力,使患者及其家屬對血壓進行實時監測,減少、預防不良事件發生,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提高服藥依從性,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表1、2顯示,觀察組出院1個月、3個月時的血壓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工作節奏發生了巨大改變,高血壓發病率逐年增高。高血壓患者常有不良生活方式、錯誤認知行為,且伴有緊張、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隨著醫學模式的發展,認知行為療法已成為臨床治療高血壓的基礎方法之一[8]。部分高血壓患者認為降壓藥不能長期服用,擔心出現藥物不良反應;部分患者認為血壓穩定后可以停止用藥;部分患者認為血壓升高時服藥,血壓不高時不服藥;還有患者認為降壓藥作用相似,可以自己根據血壓水平調整藥物及劑量,這些錯誤的認識和行為,嚴重影響了臨床治療效果。認知行為療法就是通過糾正患者及其家屬對高血壓的錯誤認識,使其參與到高血壓管理中來,提高患者遵醫性,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生活方式,促進患者康復。表3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說明認知行為療法對改善高血壓患者心理狀態具有較好效果。
本研究顯示,協同護理模式輔助認知行為療法,使患者及其家屬掌握了疾病相關知識,增強了突發情況應急能力,將護理宣教及疾病管理延伸到出院后,實現了高血壓治療的序貫性和科學性,提高了治療效果,提升了患者生活質量,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