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臺灣“新南向”再爆丑聞——苗栗育達科技大學被控與中介合作招攬菲律賓學生赴臺留學,卻逼迫他們私下簽署非法打工契約,淪為“奴工”。菲律賓駐臺代表5日已表示,協助受害學生,并希望這只是個案。在民進黨當局全力推動“新南向”政策時,非法勞工問題卻一直在島內揮之不去,也讓輿論愈發質疑該政策的可行性。
菲律賓學生控訴成“奴工”
據臺灣《中國時報》5日報道,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等人召開記者會爆料稱,“中華飛世文化教育發展協會”前往菲律賓招募育達科大學生,卻未告知學生要打工,也不曾說明工作內容和待遇;入境臺灣后,這些學生被強迫簽署“工讀計劃協議書”,如果不接受工作安排或被解雇,原本分期繳納的學費將必須一次繳清;相關內容須保密,一旦對外公開就賠50萬元新臺幣。有學生表示經濟上沒有困難,不想工作,卻遭拒絕,聲稱不工作就無法就學。這些學生被安排到地磚工廠,每周5天、每天8小時,完全違反留學生就學期間一周20小時的工讀規定。
張廖萬堅公布了育達科技大學春季班國際生工作班表。盡管校方說明國際生的工讀時薪為150元新臺幣,每周工作時間為12至20個小時,但班表顯示有學生連續兩天,從早上8點工作到晚上8點,一周工作40小時。有學生每月薪資24640元新臺幣,卻被扣交通費、輔導費以及1萬多元新臺幣的學費。有菲籍學生控訴稱,他們在菲律賓要先付1000美元,來臺后每月還要付2000元新臺幣,甚至學費每月都從薪資扣除。另一菲籍學生每天從下午4點工作到半夜12點,手指痛到要靠泡熱水舒緩。
菲律賓駐臺代表5日派人協助3名受害學生,并表示菲臺之間的學生交換正面且有成果,希望這只是個案。“教育部”要求全臺大專校院清查外籍生工讀情況,一個月內匯報;未來各校再爆發類似事件,將直接列為“項目輔導學校”。根據規定,一旦學校被列入項目輔導學校,“教育部”獎補助款只剩兩成,不能申請競爭型計劃;本地生與境外生員額也會扣減,繼續教育、遠距教學等課程甚至都無法開設。此外,“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楊玉惠還宣布,本學期起,禁止該校再招收外籍生。
類似事件接連爆發
育達科大是一所位于苗栗的私立大學,此前曾被視為吸引“新南向”學生的“模范”。臺“中央社”曾報道稱,為了滿足東南亞穆斯林學生的需求,該校在男女學生宿舍各規劃了一間祈禱室,每間大小都近30平方米。
事件爆出后,育達科大發表新聞稿稱,菲籍學生招生來源是由教會社群和學校有相同信仰的老師協助宣傳的,并依外籍生規定辦理。該校承認確實有部分學生以個人名義與校外機構簽約工讀,且工時疑似超時,學校已協助學生與外部機構解約。5日晚,“中華飛世文化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孟玲帶著6名學生出面喊冤,稱“飛世”絕不是黑心中介,只是幫助菲國學生進行職能轉換,讓他們從藍領變白領,但坦承學生確實有超時工作的情況。
事實上,這不是臺灣第一次爆發類似丑聞。臺灣拋出“新南向國際產學專班”計劃,近年來與許多東南亞國家合作,招募國際學生來臺灣學習專業技能。許多學校以實習為名,實則剝削學生勞動力,使后者淪為廉價勞工。2018年10月,臺南康寧大學的斯里蘭卡籍學生向臺媒控訴自己淪為在屠宰廠打工的廉價勞工。2018年12月,有島內中介業者收取高額費用,介紹39名柬埔寨學生到高雄高苑大學就讀所謂“國際休閑系”,之后由學校安排到鐵廠打工,成為比一般外籍勞工更為廉價的勞動力。
一些事件甚至演變為臺當局與學生所在地的“外交糾紛”。去年12月,臺灣醒吾科技大學被爆200名印尼留學生一天站10個小時包裝隱形眼鏡,一周工作超過40個小時。此事經印尼《雅加達郵報》報道后,印尼外交部發言人迅速表示,將暫停赴臺灣高校的實習計劃。
“新南向”問題不斷
臺灣“教育部”的資料顯示,2017學年度“新南向”國家學生來臺留學、研習人數為40999人,此外還有“國際學生產學合作專班”2494人以及“外國青年短期技術訓練班”182人。其中數理科系掛帥的新竹清華大學等,紛紛向印度學生招手。來臺人數最多的則是馬來西亞,主因是臺灣的大學仍以中文教學為主,而馬來西亞當地華僑社群多,華僑子弟來臺幾乎沒有適應的問題。
蔡英文當局不斷拿“新南向”的數字為執政背書,但島內社會卻有很多不滿聲音,尤其是越南等地旅客大批脫團、不少泰籍女性“假打工、真賣淫”,再加上一些學生淪為“奴工”,被認為重傷臺灣國際形象。臺灣詩人渡也在臉書稱,外籍生被迫當黑工已經很久了,但“教育部”和那幾所學校竟然有的裝蒜,有的裝無辜,“請問我們的行政院長、總統在哪里?”他說,“教育部”和某些私立大學在制造大災難、與邪惡共舞,“已經讓黑道自嘆不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