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云峰
蔡英文當局要擴大禁用大陸電信產品,將發布所謂“各公務機關使用陸資產品處理原則”。但因事涉敏感,草案被爆多次被退件。
該處理原則是臺當局繼禁止公務機關使用大陸華為產品之后,進一步制定的陸資企業產品禁止采購清單,引起島內高度關注。據親綠的自由電子報6日報道,因涉及“國安”,此事由“總統府國安會”進行關鍵整合,日前邀“行政院”相關部門協商,厘清對陸資以及大陸信息服務軟件等定義。報道稱,禁止大陸產品清單主要考慮兩個原則:首先,不希望給外界造成蔡當局“逢中必反”的印象;其次,不希望將這項屬于行政命令的處理原則定得太寬松,“以讓部分中資企業有縫隙可鉆”。
臺“行政院”原本宣稱1月底公布“處理原則”,并規劃3月底前發布一份陸資企業品牌清單禁止采購,之后又宣布延后。聯合新聞網6日透露,“資安處”曾將擬好的原則送到“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辦公室,但他擔心定義與范圍若不明確,可能連信息耗材或音源線等都無法使用,機關也會有疑慮或外界誤解當局對某些產品有針對性,因此反復退件要求修正,出爐時間尚未定案。自由電子報進一步稱,雖然當局已下達封口令,與會者不得對外轉述,但中興通訊、杭州海康威視以及聯想等品牌,非常有可能進入名單。此外,這項行政命令的適用范圍,除了將要求“行政院”所屬各部會等當局公務機關遵守外,“國營”事業也將禁止采購大陸通信產品,例如臺電、臺水的水電核心系統都將禁止從大陸采購。
民進黨當局禁大陸通信產品,得從去年12月新北歡樂圣誕城的吉祥物講起。當時新北市政府大樓上放了一只大型玩偶,身旁擺著華為的LOGO。民進黨“立委”蘇巧慧在臉書發文稱,華為有“竊取情資、資安外泄的重大國安疑慮”。緊接著,臺灣當局展開針對華為的一系列動作,其中“經濟部”成立的“工業技術研究院”開了第一槍,宣布自今年1月15日起不支持華為手機和計算機使用內部網絡。有分析稱,臺當局對內部資信安全進行管理本無可厚非,但問題在于它除了“國安疑慮”的理由外,從來不曾說清楚大陸品牌究竟對當局與民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風險。其次,光就華為而言,其供應鏈就包括臺積電、大立光、聯發科、富士康(鴻海)等十多家臺灣業者,若一味全面禁止,臺灣業者也會受到波及,過度政治化反而會沖擊產業競爭力。再說,就算禁用大陸品牌,其他地區的品牌產品也免不了有大陸生產的零部件。再聯系到美國的舉動,文章直言,蔡英文當局此舉是“政治選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