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鵬
針對資本市場發展,李克強總理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改革完善金融支持機制,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兩個“改革完善”表明資本市場改革任務很重,而以科創板這一增量改革引領全市場改革,是今年工作的主軸。
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是為了支持實體經濟,而保持經濟運行總體穩定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前提,兩者相互作用。從資本市場來說,通過擴大直接融資比重,降低部分企業偏高的杠桿率,改善其財務狀況,提高經營績效;而股權融資也為各類投資者分享企業利潤提供了通道,可以在風險共擔的基礎上獲得高于銀行存款的收益。當然,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尤其要加強股東約束和資本約束。
從實體經濟來說,2019年世界經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中國作為一個有著龐大國內市場的發展中大國,有充足的“彈藥”應對外部壓力,但總體看,經濟下行壓力也不可小視。為此,大規模減稅降費是必要之舉。讓企業輕裝上陣,對投資者也有利,因為企業財務狀況好了,投資者的收益狀況也會隨之改善。
從資本市場內部來說,無論是企業間的并購重組活動,還是一級市場融資活動、二級市場交易活動,也都應進一步降成本。可以采取更有力措施,顯著降低證券經營機構的融資成本,加快證券經營機構資本“發酵”壯大的節奏,鍛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投行。這樣,才能提高全市場的誠信定價能力,增強市場穩定性。
2018年,中國股市跌幅較大。今年2月以來,股市行情顯著回暖,這是一個積極現象,但也要防止局部過熱,加強輿論引導,強化日常監管,切實防范化解風險。
減稅讓費是逆周期調節舉措,而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順周期、常態化的戰略舉措,兩者相輔相成。越是面對各種壓力,越要堅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目前,科創板相關準備工作正積極推進。這既是為了增強股市包容性,讓目前尚未盈利但有良好市場前景的創新型企業上市,也是為了擴大開放。
“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是當前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新標尺。應該繼續按照“增量改革引領”“存量改革跟上”“經濟增長穩住”三位一體的策略,協調好實體經濟發展和資本市場改革、資本市場內部改革和外部改革的關系,形成合力。▲
(作者是證券日報常務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