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讀圖是初中地理學習的重要途徑。本文從巧用地圖,激發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提高地理課堂實效性出發,論述了本人在課堂實踐上對地圖運用的一些實踐和探索。
關鍵詞:初中地理;地圖;互動;策略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它能運用地圖表達空間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系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可以說初中生要學好地理就必須掌握讀圖能力和技巧。地圖在地理課堂中的作用有:第一,趣味性:巧用地圖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第二,直觀性:地圖能將復雜繁多的地理知識直觀、形象地融合到簡單的地理圖片中,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和總結能力;第三,綜合性:應用地圖能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提高學生的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能力,形成正確的人地協調觀,培養學生地理的學科素養。
一、 互動策略一:巧用圖片、音頻導入,引發學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案例1: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二節《非洲》的導入,教師課前制作《非洲印象》的微課,通過充滿野性的非洲音樂和非洲具有代表性自然及人文景觀圖片的展示,學生通過欣賞《非洲印象》直觀認識非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問:請同學們思考通過《非洲印象》你對非洲增加了哪些了解?
全班同學踴躍回答,課堂氣氛活躍,引起學生對《非洲》一課的學習興趣。
策略分析:設計地理課堂導入,應該多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地域的距離,讓學生置身于不同的地域空間中,直觀地體驗地理,感受地理學科的魅力。
二、 互動策略二:自學問題設置,引導學生讀圖繪圖思考、討論、展示,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素養
案例2:八年級下冊第一章第三節《中國的人口》的自學環節
步驟一 自學環節
教師布置自主學習和讀圖任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學生閱讀教材的文字材料及地圖,獨立思考并完成自學任務。
步驟二 組內講課
各組小老師進行組內指圖講解,組員認真聽講,也可補充、質疑、解惑,營造生生互動的積極氛圍。
步驟三 生生互動:小老師上臺指圖并講解說明;師班互動:教師精講點撥。
案例分析: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從傳統的灌輸式為主的課堂變為以探究式為主的課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地圖是學生學習、展示和知識生成的工具,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
三、 互動策略三:鼓勵學生自我展示,延伸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空間
案例3:在八年級下冊第一章第四節《中國的民族》一課展示環節
師生互動:教師布置任務,選擇一個你所了解的少數民族,向同學們介紹這個少數民族的主要特征。
生生互動:兩個小組的少數民族的同學作為代表介紹本少數民族的主要特征,并投影展示本小組的收集的圖片和制作的少數民族手抄報,學生在課堂上勇于展現自我。
案例分析:在少數民族手抄報的制作過程中,學生收集資料和圖片,直觀又具有代表性。學生分工合作中,積極與老師交流討論,將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延伸到課堂之外。
四、 互動策略四:應用地理圖片,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地理課堂,使師生互動更加融洽
案例4: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四節《法國》的“小導游帶你游法國”環節
小導游上臺展示并介紹法國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藝術、服裝、香水、汽車、文化等地理圖片。小導游介紹起法國來妙趣橫生,穿插的提問環節,生生、師生互動融洽和諧。
案例分析:學生在小導游的前期準備中,能夠收集資料、分析歸納、綜合展示,讓學生不僅能自學還能幫助班級同學共同學習,不局限于教材,拓寬學生視野,使得地理課堂生動有趣。
五、 互動策略五:讀圖分析,開展小組探究,強化生生互動
案例5:在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六節《巴西》的合作探究環節
師生互動:教師多媒體展示探究題,引導各小組討論思考兩個探究題。
探究一: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請你們小組結合地形、氣候兩個方面,簡要分析其成因。
探究二:亞馬孫河的航運價值 (大/小),原因是?(可從植被、人口、城市、經濟等方面分析)
生生互動:步驟一、學生讀題并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步驟二、各組進行組內討論,生生互動得到強化;
步驟三、各組踴躍發言、分享組內討論結果。
師班互動:教師點撥總結。
案例分析:利用小組合作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讀圖、析圖,課堂開展了組內探究討論環節和組間質疑環節。積極開放學生的思維,使不同的見解和思路廣泛地進行交流,并得到及時的反饋。讓學生在地圖的分析和歸納中,使得學生地理思維有序發展、提高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地理學科素養。
六、 互動策略六:利用地圖,落實達標檢測,提高課堂實效性
案例6: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二節《埃及》的當堂達標環節
步驟一:教師布置達標檢測任務:讀上圖,完成下列問題
(1) 填出圖中代碼所代表的大洲。A ,B 。
(2) 圖中字母E代表 運河,該運河聯通C 海D 海。
(3) F代表的河流是 ,該河自南向北注入 海,埃及人民稱之為“母親河”是什么原因?
步驟二:學生讀圖獨立思考完成相應練習題。
步驟三:展示環節,強化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
案例分析:讓學生通過適當的填圖、繪圖訓練,利用地理圖片及時鞏固課堂所學,在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中促進學生讀圖能力的提高和析圖技能的養成。
綜上所述,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學會用圖,在學習過程中落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展示,落實和強化師班互動、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運用地圖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培養了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地理特征和地理規律的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等素養。
作者簡介:
劉慧玲,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江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