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慶,1937年9月參加八路軍,曾任八路軍總部炮兵團宣傳隊分隊長,延安炮兵學校組織干事,延安炮校坦克大隊二隊政治指導員,東北戰車團一連連長、一營副營長、營長,坦克一師一團參謀長、團長,坦克一師副師長,軍委裝甲兵技術部車務處、組織計劃處處長,國防工業辦公室裝甲車輛組組長,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院技術部部長,裝甲兵司令部科研處處長,裝甲兵后勤技術部副部長,總參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2019年1月15日是天津解放70周年紀念日。回望70年前那場炮火紛飛的戰爭畫卷,見證了人民軍隊用鮮血和生命捍衛正義與和平,見證了人民裝甲兵成長戰斗歷程,見證了天津市獲得解放重生。70年后的今天,雖然戰場硝煙早已散盡,但那段紅色經典戰役卻值得一代代后人永遠銘記。
鐵騎馳騁千里雪
1948年11月底,東北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參加遼沈戰役后,部隊還未來得及休整,就接到上級提前入關參戰的命令,特種兵縱隊決定由東北戰車團第一營、第三營(汽車營)、修理連、東北裝甲團第一營組成第一梯隊,出動坦克30輛、裝甲車30輛、汽車40輛,由戰車團團長丁鐵石和政治委員毛鵬云率隊入關,其余各營組成第二梯隊在沈陽待命,隨時準備入關參戰。
1948年12月14日,第一梯隊隨東北野戰軍特種兵縱隊機關一起入關,滿載著坦克、裝甲車、汽車的列車從沈陽車站出發了,由于前往唐山鐵路已被國民黨軍破壞,向天津進發必須長途行軍。“京榆公路”在清朝曾稱“御道”,國民黨軍為遲滯我軍進攻追擊,撤退時對公路進行了毀壞。冀東沿路群眾得知子弟兵準備挺進華北時,立即把公路趕修好,同時備足糧草等待。每到一個村子附近,全村扶老攜幼出動,路旁擺滿茶水和干糧,敲鑼、打鼓、扭秧歌、呼口號,夾道歡迎子弟兵開赴華北戰場。遼沈戰役勝利的捷報鼓舞著冀東人民群眾,冀東人民群眾支前熱情激勵著子弟兵早日殺敵立功,這場景構成了平津戰役序幕揭開的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
當第一梯隊通過灤河后,上級命令我們沿灤河西岸向灤縣進發,因沿河的道路大多是新修,許多地段屬于淤沙地質結構,路面土質比較松軟,坦克裝甲車等重型車輛無法通行,有幾輛坦克不慎陷入路旁溝里。當地群眾看見后,主動將家里可用鋪路的門板、高粱桿、麥秸等搬來,在群眾熱情幫助下鋪好一段路,坦克往前進一段,以此重復不斷前進,終于通過了這段淤沙地帶路面。當毛鵬云政委向群眾致謝并代表部隊協商賠償時,一位老大爺激動地說:“支援解放軍心意是錢能買的嗎?只要早些打垮國民黨反動派,為了咱們隊伍取得勝利,需要啥我們就給啥!”冀東人民就是這樣在戰爭年代無私支援著人民軍隊。
當天夜晚,我們第一梯隊趕赴灤縣以北,灤河一條支流阻擋前進道路,這里有一座臨時搭建的木橋,但橋面非常狹窄,載重量比較小,坦克能否通過沒把握,如果在橋下重新開辟坦克通路,又受地形影響和時間限制無法施行,第一梯隊領導急忙找當地人民政府要求幫助,政府立即通知了各村,不一會的功夫,群眾從四面八方扛著木料趕來,很快完成了臨時木橋橋梁加固施工任務。有的群眾不顧天寒地凍,忍著河水冰碴侵襲,自發地站在河邊察看橋樁是否穩固;還有的群眾怕木橋狹窄坦克夜間通行困難,主動打燈籠為坦克照明……“這是偉大的進軍!勝利的進軍!群眾的熱情支援極大地鼓舞著每一個戰士,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人民軍隊是戰無不勝的。”毛鵬云政委在當天的日記上寫下親身感受。在冀東人民全力以赴支援下,部隊順利渡過灤河以及沿河淤沙地帶,經灤縣北程莊到達唐山附近待命。
在唐山附近待命期間,坦克乘員冒著數九寒冬的氣候,不分晝夜地搶修、檢查、保養車輛,我們把這些從日軍和國民黨軍繳獲和搜集的坦克裝甲車維修保養好,清除了車體涂有日軍和國民黨軍的標記,將車體重新涂漆編號,在炮塔涂上“紅五星”標志,坦克裝甲車外觀舊貌換新顏,極大地振奮著部隊士氣。特種兵司令員肖華專門來到臨時駐地,慰問坦克乘員并送來慰問品,他鼓勵我們積極備戰,準備打大仗。
1949年1月3日上午,第一梯隊接到上級出發命令后,從唐山西郊開始出發,當天下午到達薊縣運河東岸江洼口,河上臨時架起了一座舟橋,因冬季氣候十分寒冷,橋面上已結了一層薄冰。當第一輛坦克剛剛開上橋面,就滑入了河里,見到自己心愛的坦克掉進河里,20多名乘員奮不顧身地跳下深水,齊心協力搶救坦克,一個個凍得都說不出話。這時,肖華司令員立即趕來了解情況,考慮江洼口舟橋已壞,上級命令集結時間任務緊急,肖華司令員當即決定第一梯隊繞道150公里,趕赴指定地區集結。為了趕路程搶時間,坦克乘員濕衣服未烤干,晚飯未顧的上吃,就連夜出發北上,經過一晝夜連續行軍,于1月4日到達寶坻縣大口屯和崔黃口一帶集結。
受領任務勘地形
天津是華北第二大城市,交通運輸業十分發達,又是北寧鐵路與津浦鐵路交匯點,因此成為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從海上南撤的重要通道。
天津守軍為國民黨第六十二軍、八十六軍、九十四軍所轄10個師共10萬人,加上特種兵和地方部隊3萬人,總兵力達13萬人,歸天津警備區司令兼天津防守區司令陳長捷統一指揮。國民黨軍從日軍手中接收天津后,在原構筑防御工事基礎上,不惜耗費巨資加固城防工事,修筑永久性大型鋼筋水泥碉堡380余座,小碉堡數百座以及各種附屬防御設施,構筑了若干個既能獨立堅守又能以火力相互支援的支撐點式環形防御體系,環市區周圍挖有長45公里、寬10米、堤深3-4米、水深1.5-2米的護城河;護城河堤外側以及碉堡群設有多道鐵絲網、鹿砦,還埋下了數以萬計的雷區;在護城河堤內側構筑高6米土城墻,8個城門用麻袋裝土層層堵塞,城墻上架設電網和鐵絲網,每隔30-50米筑有1個碉堡,每100米筑設1個暗堡,這套防御體系被天津防守區司令陳長捷自詡為“大天津堡壘化”、“固若金湯”。
國民黨守軍為遲滯解放軍追擊圍攻,將天津周圍的子牙河大堤掘開,造成河水泛濫區和無人區,淹沒了天津至保定公路,還焚燒一些村莊和城里老百姓民房,城里到處是大火沖天,敵人在作垂死前掙扎。國民黨反動派這一系列殘暴的罪行,激起坦克乘員的憤怒情緒,各連請戰書決心書不斷送到團首長手里,大家焦急盼望著上級早日下達天津攻堅戰的任務。
1949年1月7日,東北野戰軍司令部確定攻津部隊為:第一、二、七、八、九縱隊、特種兵縱隊、六縱十七師、十二縱三十四師等,共計22個師34萬人,配屬山炮、野炮、榴彈炮等大口徑火炮538門,坦克27輛,裝甲車30輛,由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統一指揮。劉亞樓參謀長在楊柳青專門召開“攻津部隊高級協同會議”,要求各部隊、各兵種密切配合,結合自己的任務、敵情、地形,按戰斗發展階段,制定了有特種兵協同作戰的攻城計劃,明確規定了在突破護城河、城垣以及實施縱深戰斗等不同階段任務,確定了步、炮、工、坦部隊聯絡方法。戰車團團長丁鐵石參加了會議,劉亞樓要求戰車團作好在最艱難條件下完成好艱巨任務,用抵近射擊摧毀敵前沿陣地火力點,掩護步兵突破防御陣地,在進入市區縱深后配屬步兵作戰,以火力掩護高舉紅旗的步兵突擊隊,支援步兵開辟前進道路。
在特種兵司令部,團長丁鐵石和政委毛鵬云接受了攻打天津戰斗命令。根據命令部署戰斗任務:擔任西面攻擊任務,戰車第1營教導員藍曼、副營長劉樹旺率領戰車第一連10輛坦克配屬一縱,戰車第二連10輛坦克配屬二縱,從城西小西營門南北兩側突破,由西向東實施主攻。擔任東面攻擊任務,戰車一營營長王懷慶、副教導員周懿率領戰車第三連3輛坦克配屬第七縱隊,另4輛坦克配屬第八縱隊,在城東民族門、王串場一線突破,由東向西攻擊。裝甲營營長揚炬、副教導員王輝率裝甲車14輛配屬第九縱隊,由南向北實施助攻,并以裝甲車16輛分配至各攻擊方向,擔任戰斗中指揮、聯絡、運送物資等任務。西面作為進攻主要方向,團長丁鐵石和政治委員毛鵬云隨戰車第一、二連跟進指揮。擔任各攻擊方向的坦克裝甲車均編成兩個梯隊,執行突破及縱深戰斗。
1949年1月10日,第一梯隊參戰27輛坦克和30輛裝甲車到達楊柳青一帶集結。此時,天津敵外圍據點已基本肅清,各攻城部隊在準備總攻發起前工作。1月13日夜晚,按照前線指揮部和特種兵縱隊司令部命令,配屬各縱隊的坦克連和裝甲連,趁著月夜隱蔽進入距敵前沿陣地2-3公里待機地域。14日拂曉占領了進攻出發陣地,坦克乘員開始做戰前各項檢查,緊張嚴密地偽裝車輛,做好了一切戰斗準備,等待天津前線指揮部下達總攻命令。
穿插分割滅守敵
1949年1月14日11時10分,天津攻堅戰的總攻開始了,我軍參戰的538門榴彈炮、加農炮、野炮、山炮、重迫擊炮開始轟鳴,無數發炮彈帶著憤怒傾泄到敵防御陣地上,戰場到處是彈片紛飛、炸聲隆隆、硝煙彌漫,經40分鐘連續大炮炮擊,已摧毀了各個突破地段敵主要工事。在我軍炮兵密集炮火掩護下,坦克分隊迅速去掉偽裝、發動車輛、集合編隊,從城西和城東開始向天津市發起進攻。
我東西兩個方向主攻部隊,從七個攻擊突破口快速突破天津外圍城垣工事,我炮兵炮火開始延伸射擊,第二梯隊坦克也開始投入戰斗,裝甲車擔負彈藥運送補給任務,坦克在步兵和工兵協助下,克服了敵前沿外壕的障礙,迅速沖入市區街道,配合步兵向市內縱深地帶快速突進。
由于我軍攻打天津進展順利,為防止敵人突圍并從海上逃竄,裝甲營奉命轉移到塘沽方向,占領有利地形,承擔阻截敵人逃跑任務。
配屬各主攻部隊各坦克連,分別于1月14日15時左右進入市區,坦克突入市區街道向縱深發展,與敵展開激烈的街巷爭奪戰,由于市區街道地形復雜,加之各攻城步兵部隊都要求坦克火力支援,坦克連隨即以排或單車為單位,支援步兵開展縱深巷戰。戰斗中,我們充分發揮坦克“開路先鋒”和“活動堡壘”作用,以準確炮火摧毀敵大量街頭地堡,消滅了隱蔽在堅固建筑物中的守敵,以履帶碾壓和車體沖撞方式,破壞敵設置障礙和防御工事,協同步兵迅速殲敵,引導步兵不斷推進。在羅斯福路(今和平路)、中原公司(今百貨大樓)、新旅社、海光寺、金湯橋、回力球場(今阿波羅廣場)、耀華中學、民族路、金鋼橋、王串場等地,凡我軍坦克所到之處,敵地堡被坦克炮摧毀,守敵被大量殺傷或被迫成建制的投降。
在配屬第二縱隊戰車第二連進入市區后,二連指導員張云亭率第三排沖鋒在前,發揮坦克抵近射擊優勢,一個個地打掉街心碉堡,壓倒馬路上鐵絲網,給步兵開辟出一條通路。激戰中,敵迫擊炮彈在街上不斷爆炸,飛到車體上不時發出“叮叮當當”響聲。突然一聲巨響,坦克猛一震動,原來敵迫擊炮彈打中坦克,駕駛員石佩友臉和手被嚴重燒傷,張云亭也被震得耳鳴,他和機槍手迅速給石佩友包扎傷口,指揮坦克繼續戰斗。在進攻海光寺國民黨軍第九十四軍敵指揮部時,敵建筑物上多層火力猛烈射擊,我軍進攻嚴重受阻。此時,8號坦克勇敢沖在最前面,張云亭一面操炮瞄準消滅樓上敵火力點,一面指揮機槍手壓制道路上敵暗堡火力。由于敵居高臨下密集火力網阻擊,步兵被壓得抬不起頭,未能跟上坦克進攻速度,張云亭指揮坦克往返三次接應步兵繼續沖擊。當8號坦克再次返回時,發現樓上有一個火力點又復活了,敵向街心猛烈掃射,企圖繼續封鎖我步兵前進。冬天傍晚,天黑的比較早,機槍手看不清射擊目標,坦克內僅剩兩發炮彈和一梭機槍子彈,為了準確打擊敵人目標,發揮彈藥最佳效力,張云亭毅然打開炮塔門,將頭探出炮塔外直接觀察,指揮機槍手消滅了二樓一個機槍火力點。這時,張云亭正在搜索另一個火力點時,不幸被突然射來一顆子彈打中頭部,獻出了25歲的年輕生命。張云亭指導員的犧牲激起乘員憤怒,8號坦克打得更加英勇頑強,掩護步兵迅速奪取了敵踞守的建筑物。戰后,東北野戰軍特種兵司令部為張云亭指導員追記特等功,他指揮8號坦克榮立集體大功。
戰斗剛剛結束,我們坦克返回路過中原公司(今百貨大樓)時,由于對天津街道地形不熟悉,我從坦克下來準備問路,從對面樓房窗戶里,突然射出一梭子子彈,我還沒有反應過來,旁邊一名戰士猛然擋在我前面,子彈打中這名戰士,鮮血順著胸口流了出來。我趕快將戰士抱在懷里,命令迅速包圍消滅建筑物里敵人,趕快搶救負傷戰士。但子彈射擊部位在心臟,這位年輕的戰士停止了呼吸,已經看見解放勝利曙光、參加天津解放的戰士,為了保護我而英勇犧牲,我禁不住流出悲傷痛苦的淚水。從此以后,幾十年來,無論工作多忙,每年都去天津中原公司舊址東面街道,在這名戰士犧牲的地方,點燃幾支香煙,追思和懷念為天津解放、為我而犧牲的戰士。
勝利會師金湯橋
1949年1月15日5時,我軍東西兩面進攻的部隊在金湯橋、金鋼橋勝利會師,攻占天津國民黨守敵已被我軍攔腰斬斷,東西走廊已被打通,至此,各路攻城部隊趁勢猛攻,守軍陷入一片混亂。15日8時,攻占敵人核心據點海光寺,其防御體系已基本瓦解。在攻打天津警備區司令部和天津防守區司令部時,敵人開始假裝投降,趁我步兵接近時突然開火,頑抗氣焰十分囂張。此刻我軍十多輛坦克及時趕到,將警備司令部團團包圍,坦克怒吼著開炮,炮彈爆炸聲震懾了守敵,迫使其放下武器投降,并生俘天津警備司令兼天津防守區司令陳長捷。
1月15日16時,天津攻堅戰歷經29個小時艱苦鏖戰,在我軍強大火力攻勢下,13萬國民黨守軍徹底潰敗,盼望已久的天津市民紛紛擁向街頭巷尾,歡呼人民軍隊的偉大勝利,慶祝天津市的解放重生。
天津攻堅戰是解放戰爭中我軍坦克和裝甲車出動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城市攻堅戰,是我軍諸兵種協同大兵團攻堅戰的一個范例,戰車團在支援步兵突破和巷戰中,以快速勇猛穿插和準確猛烈炮火,配合步兵分割敵兵力部署,攻殲之防御工事,殲滅之頑抗守敵,顯示我軍已具備攻克敵人現代化大城市防御體系的能力,為天津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