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梁精神是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創建陜甘邊革命根據地過程中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在當前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弘揚其堅定信念、面向群眾、顧全大局、求實開拓的精神內涵,對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南梁精神 黨的建設 新的偉大工程
在土地革命時期,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創建陜甘邊革命根據地過程中形成的南梁精神,是中國偉大革命精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掘和弘揚南梁精神,堅定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理想信念,踐行一心為民、面向群眾的工作路線,增強顧全大局、維護團結的黨性觀念,發揚求真務實、勇于開拓的思想作風,為新時期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增添新的內容。有助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奮斗目標。
一、堅定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革命信念
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要始終堅定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理想信念。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創建之初,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共產黨人他們組織帶領群眾發動的起義、兵變有七十多次,雖然都遭到敵人的嚴重破壞。但他們始終不動搖革命的理想信念,能及時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并先后在寺村原、照金初步建立了革命根據地。在遭到“左”傾執行者杜衡的錯誤指揮時,他們以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克服重重困難,最終走出了革命的困境,成立了南梁蘇維埃政府。后來的“肅反”中更充分體現出他們對黨的忠心耿耿。他們這種遠大的革命理想和堅定的政治情操,是經受嚴峻考驗、戰勝革命困難的根本動力。鄧小平說過:“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斗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1]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就是補足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就能經受血與火的考驗,抵御名和利的誘惑,矢志不渝的朝目標前進。
從南梁精神中汲取革命先輩們堅守信念,忠誠于黨的精神,有助于進一步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堅定理想信念,就是要真正理解信仰、責任、擔當,要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和腐朽思想的侵蝕。從一些腐敗官員中可以看出,他們在面對各種誘惑之時思想懈怠,原則喪失,從而滑向腐敗的泥潭,為金錢的奴隸、權利的俘虜。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始終自覺抵制各種誘惑和腐敗侵襲,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動搖。習近平說:“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2]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就是要做到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和道德觀。第一必須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要堅定理論自信。第二強化中國革命史和中共黨史教育,培養素質過硬的黨員干部。古語云“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衰,以人為鑒可得名失”在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中加強黨史的學習教育,使黨員干部更加深切地認識陜甘邊根據地艱苦的革命斗爭史,以及革命先輩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質。學習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在創建革命根據地過程中拋頭顱、灑熱血,即使身陷囹圄之難,仍然堅定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革命精神。進一步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練就“金剛不壞之身”。
二、踐行一心為民、面向群眾的工作路線
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必須踐行一心為民,面向群眾的工作路線。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人民觀,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毛澤東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3]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共產黨人率先垂范,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常常深入到群眾當中,幫助農民耕種、秋收,當地群眾都親切的稱他們為“老劉”“老謝”“仲勛”。“我們共產黨領導的部隊,時刻不能忘了老百姓,不論走到哪里,都要愛護他們,給他們辦好事,這就是我們革命的目的。”[3]他們時刻不忘記革命的目的,視人民如父母,寧可自己挨凍受饑也不愿給群眾增添一絲的麻煩和負擔。正是他們這種一心為民、面向群眾的工作路線贏得了陜甘邊區人民群眾對革命的真心擁護和支持。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當前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必須加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始終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毛澤東說:“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4]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但是實際工作中尚存在一些黨員干部他們高高在上,頤使氣指,不愿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嘴上迎合,腳下不動。出現這種現象根本原因就是脫離了人民群眾。因此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必須踐行一心為民,面向群眾的工作路線。發揚陜甘邊區老一輩共產黨人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形成廣大黨員干部在實踐中能積極主動地聯系人民群眾,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要在新形勢下努力創造發動與組織群眾的新方式,始終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作為檢驗一切施政活動的最高標準。
三、增強顧全大局、維護團結的黨性觀念
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必須增強顧全大局、維護團結的黨性觀念。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為代表的老一輩共產黨人,無論是面對“左”傾錯誤執行者的無端指責,還是受到錯誤“肅反”的迫害。都能顧全大局,忍辱負重,努力去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劉志丹明知一部分同志被冤屈關起來,自己也會被捕,他有槍桿子,有群眾,要干起來了,那就打起內戰了,結果是分裂,給敵人造成一個大缺口。他明知個人會有危險,但還是顧全大局,服從紀律。”[5]在面對“左”傾執行者的迫害時,劉志丹能夠從黨的革命大局出發,為了不使紅軍分裂,寧肯犧牲自己的生命。同樣在“肅反”中,有人想幫習仲勛逃過此劫,他卻只回答了四個字“為黨盡忠”毅然選擇和被捕同志在一起,用實際行動維護黨內的團結。正是陜甘邊區共產黨人的這種顧全大局、維護團結的黨性觀念,使整個根據地經受住了各種嚴峻考驗,最終成為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北上抗日的出發點。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中,更需要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增強顧全大局、維護團結的黨性觀念。第一要做到個人服從整體、局部服從全局。毛澤東說:“共產黨員必須懂得以局部需要服從全局需要這一道理。如果某項意見在局部的情形看來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來的不可行的,就應該以局部服從全局。反之也是一樣,在局部情形看來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情形看來是可行的,也應以局部服從全局。這就是照顧全局的觀點。”[6]越在關鍵時刻共產黨員更需要堅持以大局為重,把黨的事業和人民的事業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要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關系。第二要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堅持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把個人價值追求與黨的宏偉事業融為一體,不斷增強主人翁意識。第三要加強個人道德修養,保持豁達寬闊的胸襟。用堅強的黨性保證團結,用共同的事業維護團結,這樣才能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賴與支持,才能不斷取得現代化建設的新勝利。
四、發揚求真務實、勇于開拓的思想作風
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必須發揚求真務實、勇于開拓的思想作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他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基礎上,根據陜甘邊地理條件、革命形勢,創造性地將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具體實際相結合。探索出了在流動中求生存、求發展的根據地創建規律。先后以寺村原、照金、南梁為中心開展“工農武裝割據”斗爭,并進一步創造“狡兔三窟”的戰略布局。毛澤東曾稱贊說:“劉志丹創建的根據地,用了“狡兔三窟”的辦法,創出局面,這很高明。”[7]他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革命實踐中體會馬列主義精髓,從而使根據地立于不敗之地。他們這種實事求是,把科學理論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出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檢驗的革命成果,是當前黨之所求、國之所需、民之所盼。
發揚求實開拓,勇于創新的思想作風是對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堅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下,勇于創新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首在觀念轉變,在推進各項工作時更好地把握規律性。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創新,求實開拓,敢為人先。其次透過現象看本質,沒有調查權就沒有發言權。要不斷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不搞形式主義,不做表面文章,以扎實的工作接受實踐的檢驗。最后強化制度建設,建立健全黨員干部問責制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瀆職不追究”。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自覺群眾的工作監督。
總之,在新時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更需要每一個共產黨人做到“打鐵必須自身硬”。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汲取南梁精神帶給我們的無窮啟示和寶貴的指導意義,做到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居安思危。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4.
[2]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61.
[3]毛澤東選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4]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子長縣委縣政府編.謝子長紀念文集[M].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80.
[5]毛澤東選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
[6]杜永耀.穿越時空的南梁精神[N].光明日報,2013-01-07.
[7]毛澤東選集[M]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525.
[8]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忠心耿耿為黨為國[A].劉志丹紀念文集[C].2003.
(作者簡介:馬成浩,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畢業學校: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