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文哲

摘要:如今人民幣國際化是我國的國家戰略之一,旨在大力推進人民幣在國際范圍內的應用,提高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當中,能給我國對外貿易帶來促進貿易融資發展、降低外匯風險、助推“一帶一路”國家間等重要機遇,也會帶來削弱中小企業短期競爭力、易致我國出口增速放緩、威脅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安全等諸多挑戰。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 對外貿易 特別提款權 貨幣互換
目前,中國政府致力于把人民幣應用于國際范圍內的貿易結算、金融交易和國際儲備[1],即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貨幣競爭是當下不同國家在經濟層面的競爭的最高表現形式。人民幣國際化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其發展進程反映的是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變化。當然,人民幣國際化還面臨著許多困難與挑戰,其發展也深刻影響著我國的對外貿易。從具體的作用機制來看,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既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又帶來了諸多挑戰。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定義
人民幣國際化,重點在于“國際”,即人民幣的流通領域不再局限于中國地區,而是走出國門,成為國際貨幣的過程。貨幣的國際化對于貨幣本身有諸多要求,主要有3個:首先是國際范圍內的計價功能,人民幣現金能在境外用于支付所購買的商品及服務而順暢流通,并且人民幣在外貿結算時需占據一定的比重;其次是計值功能,國際上的金融機構愿意購買金融市場上以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的金融產品來進行投資;最后是作為儲備貨幣,很多國家傾向于將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2]。其中,計價功能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和最為通用的標準,計值功能是其進程的深化,而成為儲備貨幣則是其最終的發展目標。
(二)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現狀
2016年人民幣正式被納入SDR特別提款權。由此,SDR貨幣籃子在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英鎊5種貨幣的基礎上,又加入了第6種貨幣——人民幣。人民幣納入SDR中,一方面是人民幣國際化重要的里程碑,對中國經濟實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推動了國際貨幣體系改革。除了加入SDR外,中國政府致力于推動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過程中的使用。以俄羅斯為例,據該國相關部門統計,2017年俄羅斯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有15%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遠高于2014年的2%左右,三年內增長了6.2倍[3]。這只是人民幣在實踐中獲得更多國際選票的縮影。從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數據來看,截至2018年初,全球超過34.9萬家企業和380余家銀行開通了人民幣跨境服務。人民幣已經是全球的第5大支付貨幣了,市場占有率達1.66%。
此外,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我國與其他國家頻繁簽署貨幣互換協議。貨幣互換,通常指兩個不同的交易主體按照約定在交換期期初交換不同幣種下的等值貨幣,到期后再換回各自本金并支付相應利息的市場交易行為。而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就是兩個國家或地區間的貨幣互換協議,有利于簽訂雙方的正常貿易發展,避免周邊不穩定帶來的不利影響。截至2016年底,與中國簽訂人民幣互換協議的國家和地區累計達36個,總額為33257億元人民幣[4]。事實上,這不僅對擴大貿易融資、穩定區域經濟有利,也對人民幣國際化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三)人民幣國際化的現實基礎
一個國家的貨幣具備履行國際性支付職能,是該國貨幣國際化的主要體現。國際性支付職能表現在經濟國際化上,尤其集中表現在國際貿易與對外投資上。
近年來,中國的對外貿易雖然增速大不如前,但仍保持著穩步發展的態勢。具體體現在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質量效益繼續提升,應進一步發展和鞏固。此外,我國的對外投資活動發展較快,勢頭迅猛。以并購為例,其逐步從單一領域發展為多元化領域,涉及采礦業、房地產業等16個行業,并且它們之間互相影響,呈螺旋上升趨勢。總的來說,我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扮演中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1]。
二、我國對外貿易現狀分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在多個領域取得巨大成就,讓世人為之驚嘆。貨物進出口額在全球貿易中的比值呈遞增趨勢,并且逐漸縮小與老牌發達國家間的差距,有了飛速的發展。如下圖1所示,自21世紀以來,我國的出口和進口總額在整體上都呈現出了向上的趨勢。我國貨物的進口額和出口額在2004年均排到世界第三,在貿易規模上已經超過日本。2008至2009年,我國出口及進口總額都有所下降,之后在2014年出口總額達到幾年來的峰值14.388萬億元。自2015和2016年的連續下降之后,我國貿易總額又于2017年達到新一輪峰值27.792萬億元,僅次于美國[5]。
三、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對外貿易帶來的機遇
(一)促進中外貿易融資的發展
人民幣國際化意味著我國資本賬戶的自由化。一方面,這能夠增加人民幣的兌換便利程度和流通性,使我國進出口企業在國際間進行交易的手段更加靈活,在極大程度上規避了結算工具不足帶來的貿易風險。另一方面,我國周邊有許多國家擁有著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卻因缺乏合理利用的手段,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在人民幣走出國門后,其在境外流動會變得更為容易,這將便于引進各種資源,能夠促進中外貿易融資的發展,同時也將會緩解我國部分資源緊缺的問題,為經濟發展做好資源保障。
(二)規避外匯風險
外匯風險主要是指企業跨國貿易中因匯率波動而可能造成的資金貶值風險,是企業跨國貿易中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有些企業為了降低風險,往往在貿易往來中持有許多債務。但這并非一勞永逸之舉,因為一個國家貨幣的升值和貶值等,除了影響企業所持債務的自身價值外,還可能會從其他不同角度對我國進出口企業產生巨大的影響。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步推進,越來越多的貿易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由此我國進出口貿易企業就無須或減少兌換其他貨幣進行跨境結算,進而降低國際市場中的外匯風險[2]。
(三)助推“一帶一路”國家間的貿易
人民幣國際化與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是相輔相成,能夠助推我國與沿線國家間的貿易。“一帶一路”是我國創新打造區域間新型合作模式的國家戰略,吸引了橫跨亞歐非的60多個國家,且還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其中。但這60多個國家的經濟發達程度、市場開放情況、使用的貨幣均不同,其間的巨大差異使各國開展貿易活動時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而人民幣國際化會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若在“一帶一路”戰略中不斷推動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進行交易,一方面能夠降低匯率風險、節約時間成本,為沿線國家貿易開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6]。
四、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對外貿易帶來的挑戰
(一)削弱中小企業短期競爭力
中小企業看似毫不起眼,但卻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小企業已經占據了中國企業數量總額的99.7%,它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解決中國大多數人的生存問題,且每年都貢獻了大量稅收。目前中國國內經濟面臨轉型,人口紅利消失,日益上漲的人力成本使得企業生產成本水漲船高,大幅度擠壓企業的盈利空間,甚至很多企業面臨倒閉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過分地追求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不給我國中小企業喘息的機會,就會大大削弱中小企業短期競爭力,進而影響其貿易活動的開展。
(二)容易導致我國出口增速放緩
政府對人民幣匯率進行長期干預的這項措施,讓中國同世界多國進行博弈時占據了巨大優勢,但形勢卻悄然發生了變化。人民幣不斷升值,會使中國的出口產品的價格相對提高,價格優勢隨之消失,再加上勞動力成本提高,企業利潤越來越少,出口增速放緩。雖然中國的貿易水平橫向來看仍處于較高水平,但縱向來看卻不盡人意,在2015和2016這兩年,中國的貿易增速為負數,這與人民幣國際化導致的匯率因素有著密切關系。
(三)威脅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安全
近代史上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在威脅多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國家間貿易活動的同時,也極大地消耗了財富,使得多國國庫空虛,多年后才恢復經濟的活力。因此,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資本風險不可小覷,從小處著眼,在便捷當中也會出現一些虛假交易,產生假幣、貿易糾紛等問題;從大處著眼,則容易威脅到我國對外貿易的經濟安全性,一定要予以重視。
五、結論與啟示
總之,只有讓人民幣走向世界,我國進出口企業才能真正地走出國門,我國才能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占據話語權。但是,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會削弱中小企業短期競爭力,容易導致我國出口增速放緩,甚至會威脅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安全。所以,我國在發展對外貿易時,不僅要積極改革創新,研發新技術、培養新人才[7],還要抓住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迎接挑戰,發展和鞏固中國在世界經貿格局中的新地位,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蔣序懷.人民幣國際化的現實基石、主要障礙及推進路徑[J].中國流通經濟,2015,(03):62-67.
[2]吉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我國企業對外貿易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經濟研究導刊,2017,(23):177-180.
[3]沈明.人民幣國際化信任票日漸增多[EB/OL].消費日報,2018-08-02.
[4]張策,何青,唐博文.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誰最終獲益?——基于雙邊貿易的視角[EB/OL].e文庫,2018-09-18.
[5]國家統計局.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EB/OL].2018-09-18.
[6]陳金娥.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影響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7.
[7]鄭亞玲.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基于“一帶一路”背景[D].山東財經大學,2016.
(作者單位: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