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燕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對閱讀是否感興趣,直接決定著學生的閱讀動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閱讀活動的開展,關系到閱讀教學的成敗。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是小學生獲取科學文化知識的源泉,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有效的閱讀手段和方法,將大大提高小學生的知識儲量和質量。增長小學生的知識,提高小學生的才干并激發其創造才能。閱讀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綜合性的語文素養,也就是培養學生語文諸方面的能力和素養。
一、要明確閱讀的目的。
目的明確是學生閱讀的動力和前進方向,也是學生主動參與閱讀的前提條件。帶著明確的閱讀目的,讓學生主動自讀,是培養他們閱讀能力、提高語文學習質量的重要途徑。“自讀”是學生感知、理解課文的一種實踐形式,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訓練方式。語文教材中每單元前都有單元內容簡介和閱讀指導方向,是我們“行動”的指南和主攻方向。
二、在課外閱讀實踐中逐步養成。
經常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習作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課內閱讀除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側重的就是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方法的指導是必須的,但要掌握這種閱讀方法,還要通過大量的閱讀,并形成一種習慣。學生在運用多種閱讀的同時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后必須能夠運用,知識是必要的,但是這種知識必須成為習慣。因此,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課外閱讀實踐中逐步養成。
三、重視閱讀過程,感悟文章情感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引起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要在閱讀實踐中進行。書本中重點簡段是理解文章含義的關鍵。閱讀時要讓學生對重點的筒段反復朗讀,其間要對朗讀的技能技巧加以指導。然后,幫助學生抓住重點的字詞句段,結合課后習題,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抓住課文的結構層次,理清作者的思路、構思;多次感情朗讀中,體會文章情感,明白作者寫此文章的目的意圖。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幫助學生養成勤學多問,善思、愛辯能辯的能力。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四、抓住有感悟的句子,仔細體驗感受。
在課堂上,教師常會逐句為學生講解課文,也會傳授一些閱讀方法,歸根結底是為了提升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在課下的訓練中,如果可以對重點句子強化感受,其實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在課下的閱讀往往沒有什么壓力,更是一種自主性的體現,假如一個學生可以在自主閱讀過程中,一眼就抓住某個吸引自己的句子,愿意停留下來好好品味,那么我們就可以說,他已經懂得如何閱讀了。假如一個學生還暫時沒有這種藝術,那么我們就要不斷強化他在這方面的能力,先囑咐其慢讀,然后讓他回饋自己的閱讀感受,對哪一個句子,哪個詞最為敏感,逐漸,他也就會養成仔細體驗感受的能力了。
五、以課外閱讀擴展活動激發閱讀興趣。
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活動以學校或班級為單位,開展 “課本外的故事比賽”、“童話故事表演會”、“讀書討論會”、“課本劇比賽”等課外閱讀擴展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給閱讀方法,總結讀書成果,交流讀書心得和經驗。
總之,提高閱讀能力的可效性還有許多種方法,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