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九大把脫貧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教育精準扶貧戰略既是現實要求亦是應然之舉。堅持服務脫貧攻堅大局,突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這個重中之重,加強脫貧攻堅方針政策、工作方法等培訓,注重作風教育,幫助扶貧干部切實增強“四個意識”、提高工作能力、培育優良作風。本文介紹了黨校從大局著眼去做教育培訓,助力對口支援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關鍵詞:教育培訓 支援地區 脫貧攻堅戰
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黨校(以下簡稱黃浦區委黨校)先后承擔了對口支援的新疆、西藏、青海、重慶、云南5省市9區縣干部的來滬培訓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該校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傾情傾心、精準精細搞好教育培訓,共舉辦各級各類干部培訓班31期,培訓學員1351人次,全力助推受援地打贏脫貧攻堅戰,先后獲得上海市對口支援與合作交流工作先進集體、上海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等榮譽,相關事跡被中央黨校《黨校工作通訊》轉載介紹。
一是高度重視培訓工作。精準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志智雙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只有牢牢把握其精髓要義,才能做到站在高處,想在遠處,干在實處。黃浦區委黨校一班人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始終把做好對口支援地區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作為政治任務。區委副書記、黨校校長,副區長、區行政學院院長,只要有對口支援地區學員來校培訓,總是第一時間看望慰問學員,了解關心學員們學習生活,并強調要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做好對口支援地區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每期對口支援地區干部培訓班開班前,該校都專門召開會議,針對學員特點和需求,專題研究課堂教學和現場考察內容,落實各項實施環節。該校常務副校長為每個班次作開班動員,對學員提出學習要求;分管副校長具體負責對口支援地區學員教學培訓;選派經驗豐富、工作責任性強的教務人員擔任班主任,負責班級管理工作。
二是精心設置教學內容。落實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關鍵在人才,在于培育更多懂扶貧、會幫扶、作風硬的扶貧干部隊伍。該校本著“需要什么,培訓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精準辦班的原則,根據當地組織和學員的實際需求因人施教,精心安排教學內容。深入調研,摸清培訓需求。隨著對口支援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干部教育培訓對象范圍不斷拓寬,由一開始以培訓黨政干部為主,延伸到工商質監干部培訓、社區管理與建設隊伍培訓、高級人才培訓,甚至商貿物流等專業人才的培訓。為確保培訓取得實效,開班前,該校總是與學員派出地區相關部門先期溝通,及時了解培訓需求。近年來,還多次派出校領導、教師與教務人員到受援地深入調研,與當地組織部門和學員座談,實地了解受援地干部教育培訓的緊缺內容。挖掘資源,開設相應課程。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班次的培訓需求,該校挖掘本校教師資源,開設了“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高適應互聯網+社會的能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綠色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新時期黨的少數民族群眾工作認識和思考”等當地所需的領導科學和知識能力方面課程。針對有些班次的個性需求,充分利用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多的優勢,聘請優質師資,度身定制課程。如青海果洛州市場監管系統干部培訓班,專業性要求很強,該校多次和市工商干部學校、區市場監管局商討教學計劃,請來了相關方面的領導、專家和學者,確保了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發揮優勢,介紹黃浦做法。上海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為使學員能夠更好地學習借鑒上海、黃浦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社區管理經驗等,該校積極協調區合作交流辦、發改委、市場監管局、文化局、旅游局等10多個部門,對培訓工作給予支持,積極提供師資、現場教學、考察參觀的優質教學資源,先后開設了“充分發掘歷史文化底蘊,推動商旅文聯動發展”“居民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推行清單管理模式,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等有黃浦特色的教育課程,深受學員喜愛。
三是充分運用培訓方式。做好對口支援地區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要結合受援地學員的實際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才能收到更好的培訓效果。黃浦區對口支援的地區大多地處偏遠山區,受訓學員的思想觀念、發展理念、文化素養等與上海相比有很大的差異。為此,該校結合實際,注重多種教學方式綜合運用,以集中學習為基礎,聽(課)、走(長三角考察)、看(市、區現場教學)、思(案例教學)、議(小組討論、大組交流),“動”“靜”結合,增強教學效果。針對有些學員聽漢語困難的實際,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用詞、語速加以把控,盡可能讓學員能聽得懂、學得進。針對受援地學員眼界不開闊的實際,該校邀請上海元初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老鳳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欣谷高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等專家就現代物流發展趨勢、國內外市場拓展、科技企業孵化基地運營、招商引資實用技巧等進行思維拓展。針對受援地學員發展理念滯后的實際,組織學員考察 “崇明新農村建設”“浙江平湖市城鄉一體化建設”“浙江寧波滕頭村現代農業特色小鎮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等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學員一致反映收獲滿滿。
四是傾情做好培訓保障。為培訓學員營造一個良好舒心的學習環境是黨校做好培訓工作的重要保障。黃浦區委黨校格外關心對口支援地區培訓學員,按照服務精細化、個性化的要求,努力為遠道而來的學員提供周到、細致、溫馨的服務。千方百計安排好學員食宿。該校自身沒有食宿條件,黃浦區又是上海的“心臟、窗口、名片”,黨校周邊食宿價格普遍較貴,該校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各方資源,積極協調周邊旅館和餐飲企業,為受援地學員提供最優惠的住宿和餐飲,確保讓學員住得好、吃得好。深入細致關心好學員生活。從機場接機第一句問候、賓館入住送上一份最新版上海交通地圖、踏進教室備好一份學習用品、離別送行贈上一張合影照片等細節,讓學員深切感受到黃浦區委黨校和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尊重學員的民族習慣。該校承接的對口支援地區干部教育培訓班,來自少數民族的學員多。最多的一個班次有佤、拉祜、傣、壯、苗、白、土、回、彝等13個民族。該校充分考慮和尊重他們的民族和宗教習慣,積極安排他們到上海市民宗委掛牌、認可的餐館用餐;個別回族學員飲食都單獨安排在清真飯店;外出參觀考察時,保障人員總是提前到考察地,千方百計做好相關安排。
五是嚴格評估培訓效果。培訓效果是黨校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黃浦區委黨校近年為對口支援地區培訓的學員班次多、人數多、人員類別多、開設的課程多,如何科學評估教學效果,通過多年努力,該校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通過制定《對外(委托)培訓管理工作流程》《非主體班班主任工作職責》《關于教學質量測評的規定》等,為對口支援地區干部培訓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該校從理論分析有深度有新意信息量大、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具有啟發性可操作性、課堂討論問題解答合理、現場教學組織管理嚴謹等6個方面設置了教學質量評議表,由學員進行評估,每期測評學員的滿意度均達到96%以上。為了客觀評價培訓效果,該校還引入第三方進行評估,先后委托了上海聞政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漢華評值上海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對該校對口支援地區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進行績效評估,評定等級均為“優”。每次培訓結束,專門召開學員代表座談會,傾聽學員的意見,收集學員好的建議。大家普遍反映,通過在黃浦區委黨校的學習,對黨中央扶貧脫貧政策的理解更加深刻,“治貧必先治愚,扶貧須先扶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理念樹得更加牢固,建設美麗鄉村的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堅定。結業前夕,學員唱起他們淳樸真摯的山歌、民歌,以表達他們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回到家鄉,他們都成為當地扶貧攻堅的直接參與者、組織者,成為當地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中堅力量。
作為教育培訓部門,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對口支援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斷提升今后對口支援工作的層次和水平,我們要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主線,進一步抓緊抓實抓好對口支援地區干部精準培訓力度,助力對口支援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參考文獻:
[1]任飛翔,劉德飛,吳若菡.信息化助推云南農村基礎教育精準扶貧模式初探[J].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18,(01).
[2]程華東,劉堃.高校教育精準扶貧模式探究——以華中農業大學精準扶貧建始縣為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3).
[3]代蕊華,于璇.教育精準扶貧:困境與治理路徑[J].教育發展研究,2017,(07).
[4]陳恩倫,陳亮.教育信息化觀照下的貧困地區教育精準扶貧模式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03).
[5]索利巧.共享發展理念引領教育精準扶貧[J].學理論,2016,(11).
(作者簡介:夏光榮,法學學士,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黨校副校長、上海市黃浦區行政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基層黨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