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妍 楊常鍇
摘 要:在利率市場化和科技創新的雙重沖擊下,我國金融市場正在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業也面臨著全新的轉型壓力,息差收窄、“金融脫媒”促使銀行業積極探尋新的業務增長點。本文將梳理利率市場化及科技創新對商業銀行的影響,通過對我國16家銀行公開報告的分析,探討未來銀行業務的轉型策略與路徑選擇。
關鍵詞:銀行轉型 利率市場化 金融科技
一、大變時代,唯變不變
處于一個充滿變數的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對于銀行業也是如此,利率市場化的完成以及金融科技的突飛猛進,直接沖擊著銀行的負債端,對銀行的其他業務條線及整個行業的市場環境帶來了巨大變化。
利率市場化首先沖擊了銀行負債端。利率市場化指的是中央銀行減弱對利率的管制,僅僅在宏觀層面對利率進行調整,實現市場的利率水平由市場供給均衡決定的過程。利率市場化改革是我國金融市場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有利于促進效用最大化,優化資源配置和資產結構,提高社會整體福利。商業銀行將面對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這對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金融科技帶來了金融渠道變革。金融科技指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它能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響。金融科技對銀行業的沖擊主要包括:金融科技的發展,加深了“金融脫媒”程度,客戶有越來越多的渠道進行投資,直接導致銀行可貸資金量下降,貸款業務受挫,銀行的信用風險及經營風險上升;“金融脫媒”弱化商業銀行的中介職能,互聯網公司一方面通過其線上平臺數據評估客戶信用,另一方面根據客戶行為精準營銷推動實體業務發展,使得資金的需求方和供給方均可繞過商業銀行;金融科技發展改變了商業銀行面臨的市場環境,消費者的消費預期和消費習慣已然改變,商業銀行也面臨著更嚴峻的競爭格局,由傳統的商業銀行間的競爭轉變為商業銀行與其他商業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雙重競爭格局。
二、主動出擊,以變應變
商業銀行面臨著利率市場化和金融科技的雙重沖擊,如何選擇轉型策略與路徑,更好的適應市場變動與消費者需求,對銀行業未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最明顯的沖擊表現在2015年之前凈利潤增速顯著下降,2012年-2015年幾乎所有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均大幅下降,這一大幅下跌態勢在2016年得到了緩解。一系列的數據顯示利率市場化后商業銀行的負增長時代已然來臨,改變對利差收入的依賴,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刻不容緩。
2018年是各商業銀行積極面對金融科技沖擊,不斷加強互聯網金融建設的一年,具體來看:(1)金融科技開創了接觸客戶的新途徑,相較于傳統的通過網店輻射及線下廣告的接觸方式,互聯網能消除金融機構接觸用戶的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降低接觸客戶成本。(2)在接觸用戶后,互聯網技術能繼續在交易環節提供更便捷的服務。(3)金融科技驅動銀行實現渠道融合,在零售業務上,網絡金融服務使得客戶能迅速高效的實現資產轉移;在對公業務上,商業銀行必須建構以網絡支付為基礎、移動支付為主力,實體網點、自助終端等多渠道融合的服務體系。
三、轉型之路,順勢而為
銀行業在存款利率市場化、脫媒進程中,主要有兩種發展路徑:大銀行的全能銀行化,即提供綜合金融服務,主要是參與直接金融,通過開展資產管理業務來對接投融資需求;小型銀行繼續走差異化道路,一般從事中小微企業或個人信貸服務,在特定領域內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具體來看,有以下幾點轉型策略:
(一)資產端跨界布局,向輕資本轉型
資產端不只是貸款,而是做跨界資產配置。政策和技術沖擊直接沖擊著銀行的負債端,這倒逼銀行在資產端加速改變,貸款在資產和盈利中的重要性逐漸降低。因此,負債端從單一的存款向多種類資金募集轉變,資產端必然從貸款向高效資產配置變轉變,銀行向廣義的資產管理公司轉變,其經營管理能力將體現在如何將募集到的資金合理和高效的配置到貸款、債券、同業和表外等跨界資產上,同時保持有效管理流動性風險。
(二)資產端向專業投行化發展,追求資本集約型增長
負債端從單一存款向多種類資金募集轉變的過程中,面對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要求的表內表外資金,資產端將合適的資產與之匹配,控制期限風險,在存在適當期限錯配的情況下,保證良好的盈利性,提高負債端競爭力。這意味著銀行要轉變負債端管理思路,以資產管理的角度去積極發掘各類金融資產投資機會,甚至一定程度上以投資銀行自營部門一樣以交易為目的驅動資產擴張和盈利提升。
(三)積極擁抱金融科技
面對“金融科技”這個發展新浪潮,通過借鑒國際實踐以及國內銀行業已有的轉型成果,我國商業銀行可借鑒一下幾點轉型策略:充分利用客戶群體存量優勢;重視移動客戶端的投入與建設;細分客戶群體,立足差異化發展;聯手金融科技企業。
參考文獻
[1] 茲維.博迪, 羅伯特.莫頓.,金融學[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 Robert De Young, Tara Rice. Noninterest Incom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t US Commercial Banks [J]. Policy Studies, 2003(2)
[3] 巴蜀松,嚴敏,王月香.我國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分析.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27-37.
[4] 陸岷峰,楊亮.商業銀行新藍海:個人成長鏈金融[J].銀行家. 2016(5):38-41.
[5] 中國銀行業協會.2016 年度中國銀行業服務改進情況報告[J/OL]., 2017-03-15.
[6] 葉翔. 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對我國貨幣供應的影響分析——從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視角[J]. 海南金融,2017(2):55-67.
[7] 周宇. 互聯網金融:一場劃時代的金融變革[J]. 探索與爭鳴,2016(9):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