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洋
摘 要:現在的大多數企業試著建立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內部控制制度,它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更有助于降低企業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本文主要的研究內容是通過對內部控制理論的深入研究;提出本文的觀點:利用強化企業內部控制的措施,來防范和控制企業財務風險,以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關鍵詞:內部控制 財務風險 對策
1.財務風險與內部控制關系
1.1傳導機制和內部控制動機
1.1.1財務風險的傳導機制
一般來說,企業面臨的風險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國家政策變動帶來的風險、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科技進步等帶來的風險、理財投資等帶給企業的風險。企業的風險傳遞也可以分為多種,不同的風險傳遞方式帶給企業的影響也是不同的,按照性質來看,可以分為如下四種:風險因素層,風險傳導層、風險效應層。
1.1.2風險傳導機制和企業執行的內部控制方法之間的聯系
根據之前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企業必須要通過明確風險類型,采取合適的應對措施,才能夠降低風險,將風險消滅于無形中。上述步驟就是本段需重點討論的內容,通過強化內部控制達到最終目的,這跟我們對風險的要求也相吻合,最終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不僅如此,風險的控制也注重多種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在控制財務風險的時候,內部控制往往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這兩者本質上是相同的,我們在控制風險,想要將其降到最低的時候,也不能忽視內部控制本身的作用。
1.2財務風險與會計控制
1.2.1跟會計控制相關的要素
內部控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會計控制,會計是企業是否盈利的判斷標準,更是企業長遠經營的保障。會計要素組成如下:企業的資產組成、企業的負債能力、企業的收入水平、企業的費用支出狀況和企業的實際獲得的利潤。
對此,有學者總結了如下公式:資金流動情況可以表述為:資產=企業的外債水平+企業的所有者權益;企業的資金流動情況可以用公式表示為:企業的利潤空間=企業經營所得收入-維護企業正常運營所需要的費用開支。
1.2.1 風險跟會計控制要素關系
主要存在如下六種:
①資產、②負債、③權益、④收入、⑤費用、⑥利潤、綜上,對于企業來講,良好的會計控制能夠降低企業的風險水平,任何外界和內部要素的變化,都有可能會造成風險,讓企業陷入到進退兩難的地步。而會計控制在內部控制中又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它也關系到企業的風險水平,這是學術界的共識。
2.財務風險內控管理存在的問題
2.1企業負債規模不合理
一個企業的負債規模指的是企業背負的債務跟總資金水平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企業的負債水平越高,則企業就越有可能喪失債務償還能力,最終導致企業破產,而負債過多也會相應的給企業帶來利息負擔,利息費用支出也會隨著企業的債務水平增加而增加。
2.2財務決策不理智
因為在制定財務決策的時候不考慮現實條件和決策制定的科學性,再加上投資者沒有意識到項目的風險,只考慮了利潤,盲目的將資金孤注一擲到該項目中,讓企業的收益遠遠高于其資金成本,最終公司導致項目無法回收資金,承擔著沉重的資金成本壓力,不得不終止該項目。很多企業對所投資的項目缺乏實質性認識,不經過嚴謹的推敲,而是盲目的根據自己的個人經驗判斷,這樣將有可能會造成投資失誤,讓企業的資金無法按時收回,還要白白墊付利息成本,這些都會給企業經營活動帶來風險。
2.3企業集團資金管理不善
企業面臨的風險因素如下:(1)缺乏資金,或者是資金周轉不暢,資金分散在各個單位中,對資金的掌控能力不足;資金支出和流向問題也沒有明確的監控,讓很多資金支出后無法獲得收益也無法回收,籌資難度高,成本大,浪費了很多資金。(2)阻礙了企業正常運營活動,沒有管理好企業的財務,更沒有調控好企業的收入,讓企業白白蒙受損失,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也會讓企業經營成本過高,這些都是企業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2.4資產的流動性不足
一般來說,在償還成本和利息收益的時候,多數采用的是現金的形式,但是企業是否有能力償還本金,還要看企業資金流動能力。如果企業做出了錯誤的投資決定,很有可能會導致企業投資出去的資金無法及時回收,最終讓企業無法償付之前借貸的本息,最終導致資金流動性出現問題,引發債務周轉困難。
3.完善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對策
3.1建立科學的財務管理體系
可以在避稅方式上多做研究,降低企業應繳納的稅收,保證債務能按時償付;對于應收的債務,可以先對對方企業認真分析,確保借出的資金能按時回收,制定回收策略,讓資金能按期到賬。其二,做好風險評估,防止風險增加,建立良好的會計評估體系,讓內部控制更井然有序。
3.2加強財務預算管理的全程監督控制
企業在制定目標的時候,一般會先進行預算,看企業是否能將投入的資金回收起來,同時還能夠實現一定程度的盈利。公司對資金的預算,是實現資金良好流動行之有效的手段,應該加強預算調整能力,對資金的管理進行嚴格監測,一旦作出決策,下層必須要認真研討總公司的決定,并做出合理的應對措施。
3.3提高財務人員風險意識
財務人員中小企業中,財務人員的地位至關重要,他們必須對風險足夠敏感,才能夠起到幫助公司控制風險的效果。企業應嚴格培訓財務人員,讓他們掌握先進的方法,這樣能很快意識到可能會出現的風險。還應該對市場環境作出調查和分析,制定合理的風控方案,嚴格控制資金鏈,不讓資金鏈發生斷裂,所建立的制度也應該具備足夠的合理性。
3.4確定合理的企業資本結構
制定嚴謹的資本結構,讓企業能處于合理的風險范圍內,這樣有利于企業內部各項活動的開展。因此,資本結構必須要合理化,不能片面追求利息,過多負債經營,還應該制定預警制度,在達到風險臨界水平的時候,需要向公司財務人員報警。
參考文獻
[1] 羅欣.企業財務風險的衡量[J].生產力研究,2011,(4):198-199,211-211.
[2] 吳武清,陳暮紫,黃德龍.系統風險的會計決定:企業財務風險、經營風險、系統風險的時變關聯[J].管理科學學報,2012,15(4):71-80.
[3] 蓋虹霞,胡秋紅.電力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的問題及對策[J].新經濟,2014,08: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