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建設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是高等職業院校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一項具有系統性、邏輯性的整體工程,需要行業的大力參與。依照從投入到產出的邏輯程序,找出行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點以及行業參與的切入點,才能提高行業參與的實效性,凸顯校園文化體系的鮮明特色。
關鍵詞:高職高專 校園文化 行業參與
高等職業院校培養的是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都合格的高層次技術型、應用型專門人才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培養基地,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必然帶有濃烈的職業特征。建設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是高等職業院校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提升學校辨識度、塑造形象、傳播品牌具有重要意義。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動態過程,行業、企業文化要融入校園文化,需要找到恰當的切入點,提高共建的實效性。
一、基于邏輯模型的校園文化共建途徑
以邏輯模型(圖1)為框架,我們可以把校園文化建設動態過程分為投入(inputs)、過程(process)或活動(activities)、產出(outputs)、產效(outcomes)和影響(impacts)等環節,進一步分析行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切入點、具體載體與途徑,探索在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下,行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的途徑。
(一)行業參與投入
行業的投入指為達到校園文化建設這一目的所投入的人、才、物、時間、空間等資源。行業參與投入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派出行業專家,為學校文化建設提供咨詢服務,與校方共同組成校園文化建設咨詢委員會等組織機構,對校園文化進行“頂層設計”;二是直接投入資金參與校園文化物質載體建設,或通過冠名贊助、設立基金、獎助學金等方式支持學校相關活動;三是提供校園文化活動場所、模擬仿真場地或全真實訓場地,讓學生在親歷和參與中完成職業認知教育,培養職業認同感。
(二)行業參與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應形成體系,體系的形成是一個動態過程,一旦形成便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在這個過程中,行業扮演十分重要的作用,行業的現狀和發展直接關系著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定位和目標,影響學校對自身愿景、使命、辦學定位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行業參與的方式也是多樣的,高校應調動行業的積極性,增加參與度,爭取行業深入參與到活動中。
1.參與學校文化體系的確立和完善。通過調研、論證、征求意見、校友會、重大慶典等活動這些形式傳達學校理念和文化,行業的角色不應只是被動的受調查者、受咨詢者,而應成為主動的參與者。高校要與行業保持緊密聯系,吸收行業人員一道參與這些活動的策劃、實施和監控過程,讓行業深入了解學校,為學校文化體系的建立出謀劃策,也從中發現問題,并根據國家政策、經濟、社會、行業的變化發展建議學校適時作出調整,在共同認可的文化體系中培育所人才、研發成果、實現共贏。
2.參與學校文化體系傳播的策略研究和實施。文化的認同需要制定合理的傳播策略,把抽象的理念變為有載體、可實施、可知可感,并能引起廣泛共鳴的經歷和體驗。在這方面,行業尤其是企業有很多營銷策略和創新做法值得高校借鑒。因此,高校在制定文化傳播和宣傳策略時,要與行業交流,到行業中參觀、體會,學習先進經驗,參與行業的建設項目,邀請行業專家共同參與傳播策略的制定,探討文化理念的不同傳播途徑。一些僅需達到告知目的的簡單理念可采用單向的知識傳播;而需要深刻理解并喚起情感認同的較為抽象認識,可采用情境創設、角色扮演、體驗學習等方式,讓師生員工通過親身參與、情感體驗而獲得共鳴,并在這樣的不斷積累中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獲得更加牢固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3.參與反饋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校園文化活動實施過程中要有全面、靈敏的對外聯系和反饋機制,信息要保持通暢,才能幫助組織者進行主動地控制,適時作出調整,達到預期目的。行業是反饋信息的重要來源,還會影響其他反饋者對活動的評價,因此,高校要與行業對接,建立雙向、常態的反饋機制,不僅從學校師生員工,也從行業、社會、媒體等角度獲取反饋信息。
(三)行業參與活動量化成果評價
衡量活動成功與否可采用科學合理的量化績效考核或評價制度,校園文化理念認同雖是一種內在的抽象的心理活動,但可以通過具體、可測量的方式對其成效進行評估。高校每年舉辦大型活動的次數、參與某次活動的人數、參與人對活動的認可程度和滿意度,以及活動在不同級別媒體上的刊登、轉載次數,研發成果等,都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活動的影響力和成效。與之對應,行業參與活動的次數、行業專家參與的人數、行業的認可度和滿意度、行業與學校共同出現在媒體上的頻率、合作研發并最終能轉化為產品或服務的成果數量等,都是衡量行業參與程度的量化成果,都能體現出學校與行業合作的緊密程度。要深化行業在文化活動成果評價方面的參與度,可以在以上各方面增加數量、提高質量。
(四)行業參與活動效果實現
行業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效,因時間的長短和影響程度的不同,可分為短期效果、中期效果和長期效果。行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并得到認同,要達到的短期效果是:在這樣文化體系中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培養的人才符合行業需求,就業質量提升,學校招生情況隨之進入良性循環。中期要達到的效果是:學校辦學實力受到行業認可、社會認可,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長期效果便是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達成愿景。
在效果實現方面,行業的參與和影響力體現的更為明顯,如果行業在文化融入過程中參與度高,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該行業或社會對學校畢業生的高度認可,使他們成為招聘、用人的優選對象。借由畢業生、校友,以共同的成果和利益為紐帶,行業與學校之間可以搭建更為牢固和可持續的合作關系,學校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可以達到最大化,進而不斷實現學校的建設目標。
二、行業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機制
在行業參與學校文化認同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并完善一系列制度和機制,以確保整個過程有效有序地進行。
一是要建立有力的專項經費制度、管理制度確保行業投入的經費、技術、場地得到合理、科學和高效使用。
二是要成立行業咨詢委員會和校園文化活動委員會,并建立相應工作制度,對各項活動的開展進行指導、管理和協調。
三是要建立健全產出評價和價值評定體系,對活動量化成果進行評估、驗收、考核,并確立相應的激勵和考核機制,提升師生員工和行業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趙麗娜,才曉茹.醫教協同視角下醫學專科院校職業文化建設實踐探索——以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2):195.
[2]莊群華,孔文.校企合作共建高職校園文化探析[J].2018,(01):81-85.
[3]楊潔,韓繼紅.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融合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2):21-23.
[4]程曉龍.邏輯模型及其在績效管理中的作用[J].衛生軟科學,2007,(02):124-126.
(作者簡介:王娟,碩士,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學院黨總支書記、宣傳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