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蘇琴 魏友強
摘 要:廣播電視行業發展至今,要達到集體的團結協作,并帶動行業進步,僅僅依靠常規的規章制度與條例是很困難的。這其中更需要一種在廣播電視行業系統內部普遍存在的積極性、自覺性和創造性,與行業人員在價值觀、理念、行為上的高度一致性相結合,也就是廣播電視行業的文化建設。而在如今,廣播電視行業的規則體系已經比較完善,行業發展也越來越成熟,但時代發展的需求在變化,在互聯網背景下,廣播電視行業的文化建設也多了更多外部條件的影響,更需要在多樣化需求的背景下進行改革,本文在分析行業現狀的基礎上從微觀層面提供一些策略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 廣播電視 文化建設
一、行業文化建設的作用
企業文化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物質層、觀念層和精神層,行業文化也是如此。一是物質層,即行業當中所創造的物質產品,是行業文化當中看得見摸得著的部分,是行業給外人的最直接的印象,如廣播、電視、電影屏幕等具體的實物。二是觀念層,是指行業中看待問題的具體觀念,是可以表述出來的,對行業從業人員有著直接的指導和約束作用的文字表現,它也屬于行業中的物質產品的范疇,如行業人員公開表述的觀點。三是精神層,即行業全體從業人員所共有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是行業文化中純精神的部分,其特點是抽象性、相對穩定性和指導性,如道德準則和職業操守。物質層是觀念層和核心層的外在表現,概念層面是核心層面的表達,是物質層面的現實基礎。
(一)行業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
行業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主要有引導作用和聚集作用。一般來說,文化是一種價值取向,具有指導功能,行業文化一經形成,便如同一只無形的指揮棒,對行業從業人員的個體思想和價值行為具有導向作用。在行業中,良好的文化建設會讓成員之間形成相互欣賞,支持和鼓勵的態勢,同時,行業文化也有著粘合劑的作用,可以從不同方面團結成員,形成一股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行業文化建設的消極作用
行業文化建設的消極作用主要有創新障礙和封閉作用。社會中某一行業約定俗成的文化具有相對固定的特點,行業的共有價值觀一旦形成就不易改變。但是如今互聯網社會促使整體的行業發展速率變快,如果行業軟性文化不跟著改變,則現有的文化體系就容易變得僵化,形成無形的封閉空間,束縛行業內從業人員的思想與行動,削弱其創新能力。從這一角度看,在行業變革的過程中,原有的行業文化力量越強,對行業升級的產生的障礙也越大。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廣播電視行業文化建設
(一)主流文化與亞文化互動頻率加快
一直以來,我國的廣播電視行業的主要職能是傳播主流的聲音,然而在互聯網時代,社會上各種非主流的聲音也有了發聲的渠道,自上而下所傳遞的主流文化與自下而上所積聚的亞文化在互聯網場所中有了越來越激烈的碰撞和交匯。如“重慶公交車司機墜江”事件中,官方媒體在報道前有大量的自媒體賬號在網絡場發布各種消息,造成一系列不實言論,但同時也擴大了事件的影響力,吸引了大量公眾的關注視線。而后主流媒體跟進調查,還原事件后,事件的發展方向便走入了正軌。在這個事件中,主流媒體所形成的聲音和非主流的輿論共同作用,讓公眾共同關注到司機和乘客關于交通規則問題和社會道德問題。
(二)網絡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力
網絡文化生產力是網絡產業與文化產業、信息產業與內容產業、網絡文化與文化生產力相結合與發展的產物。這種生產力是基于互聯網絡信息交流平臺,讓互聯網和生活生產的各個方面融為一體,使得網絡中的多種相關信息滲透至社會生產和生活各個方面。互聯網的數字化讓許多的文化資源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傳播,并促進了許多新興的文化產業,文化資源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如遠程教學、網絡在線課程、數字電影、數字圖書館等。 同時互聯網也為許多傳統企業轉型提供了便利,如廣播電視行業中的廣播、電臺、報紙、電視、電影等,這些媒體均可以通過數字廣播、數字報紙、數字電視、數字電影等方式實現新的產業轉和擴張。網絡文化生產力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具有自己獨特且不可忽視的力量。
(三)文化市場進一步繁榮
互聯網在促進廣播電視文化生產力發展的同時,讓多樣化的文化市場也迸發出了新的活力。首先是人才因素,由于廣播電視業的特殊性,進入該行業的都要求需要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思想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的行業從業人員的思想純潔性的同時,也制約了儲備人才的技能素養的提升。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對行業從業人員的技能素養較過去要求更為嚴格,在外部環境下逼迫行業人員提高業務水平,并且互聯網的資源優勢也為廣播電視行業人員的學習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需求端刺激供給端,公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刺激了人們在精神層面的需求,這也使得大量文化類產品、應運而生。如文化類綜藝——《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小鎮故事》等;文化類活動——博物館展覽、VR產業大會等;文化類實物——文化周邊產品、具體的文化符號等。廣播電視行業的文化建設不斷發展,正是因為順應了多樣的文化需求,才能達到滿足公眾精神需求,維護社會穩定的良好作用,也進一步加速了社會文化市場的繁榮。
三、廣播電視行業在互聯網背景下文化建設的基本策略
(一)打造廣播電視行業標桿品牌
科特勒(現代營銷之父)在《營銷學》中提出:品牌是賣家長期為買家提供的一組特定的特征、利益和服務。品牌一方面可以給擁有者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成為一種可以產生增值的無形資產,是品牌的擁有者和顧客的購買行為之間相互交流磨合而成的產物 。廣播電視是一個可以樹立許多有發展潛力的品牌的行業,每一個體系已經成熟、收視率高且穩定的節目都可以被運營成一個代表性品牌,被觀眾廣泛認可的品牌就代表了一種信任,如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等,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這些在自己領域內獨樹一幟、觀眾接受度高、國民認知度高的節目就可以以行業品牌的概念進行運營。將高質量的標志性節目打造成行業的標桿,為業內的其他節目樹立一個典型。同時圍繞著這個品牌進行垂直細分,如文化故事類綜藝節目《小城故事》就可以看作文化綜藝節目《國家寶藏》的一種細分,形成由點及線的垂直維度,還可以圍繞著品牌做一些系列產品,如《快樂大本營》的衍生節目《大本營的秘密花園》,從而提供一些相關的內容服務,形成由線及面的擴散格局。廣播電視行業能打造出一些可以引領行業的標桿品牌節目的話,這對增強行業凝聚力和提升行業信心,增加觀眾認可度和信賴度等方面都會存在很大的作用。
(二)大數據支撐廣播電視形態和內容創新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出現了一系列的“大腦”計劃,許多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推出了許多人工智能大腦計劃:2011 年,GoogleX實驗室開始進行“谷歌大腦”工程,通過模擬人類大腦神經網絡的方式,學習人類神經網絡技術和解析人類的視頻觀看習慣來識別人臉和分析信息;2014年后,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百度、愛奇藝、訊飛、京東等都分別開始實施“百度大腦”、“愛奇藝大腦”、“訊飛超腦”、“京東大腦”計劃,希望可以通過這種深度學習和大數據結合的方式來發展人工智能應用 。這一系列的“大腦”計劃都是在不斷地進化著互聯網的學習和分析能力,以“愛奇藝大腦”為例,它可以對在互聯網中視頻的整個的生命周期進行數據的儲存、分析和挖掘,讓機器去理解網絡中的視頻內容,通過“大腦”系統對視頻的認知,來為人們制作、生產、運營和消費視頻提供幫助,這對未來影視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幫助將是巨大的。對于廣播電視行業而言,也可以加入這一“大腦計劃”,通過大數據的分析,為節目的形態創新和內容生產提供信息支持。以人工智能的應用來提升節目的制作水準和運營的效率,以滿足觀眾的多元化的觀看需要。互聯網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都是深刻且難以磨滅的,對于廣播電視這一傳統行業來說,只有積極的參與其中,順勢而為,才能繼續發展。
(三)內容輸出人文與娛樂相結合
如今的廣播電視文化產品市場的輸出多以觀眾需求為導向,這在實現良好收視率的同時,也致使廣播電視產品娛樂化傾向過重。廣播電視有為人民群眾豐富業余生活、提供娛樂消遣的作用,但更為重要的是廣播電視對社會的監督和教育功能,從這一角度出發,廣播電視節目的文化產品的生產要注重人文性與娛樂性的結合,在提供豐富的娛樂節目的同時也做到傳遞人文情懷和輸出知識。如同網絡懸疑推理綜藝《明星大偵探》,這檔節目在兼顧娛樂性和人文教育性方面就做的比較好,節目中每一期都會設置一件殺人案,讓節目玩家在搜到的證據之間建立聯系進行案件復盤,最后玩家集中投票找出真兇。在每期案件告破的最后會有“偵探能量戰”環節,節目玩家會進行一些法律知識普及和正能量價值的傳遞,讓節目觀眾在娛樂中接受到教育,以這樣方式進行的觀點與價值輸出也更容易為觀眾接受。可以說,優秀的廣播電視節目都是因為在讓觀眾得到良好的娛樂體驗的同時感受到了情感上的共通之處,也就是情感共鳴,寓教于樂的節目才更能從同類型的節目中脫穎而出,得到業內和觀眾的認可,任何類型的節目只有兼顧了人文情懷才真正的能彰顯出節目品質。
結 語
互聯網背景下廣播電視行業的文化建設,是行業全體職工形成良好的共同價值準則過程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對于廣播電視行業來說,建立起合乎行業長期發展的文化氛圍才能有更長足的發展。希望本文中的一些研究和分析以及提出的策略建議能夠有效地提升廣播電視行業的文化建設水平,促進行業內文化建設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黃強.廣播電視行業文化建設探析[J].電視指南,2018(49).
[2] 孔令順.深度娛樂:文化類電視節目的逆襲[J].青年記者,2013.
[3] 劉鋒.互聯網神經學與互聯網的演變趨勢. 胡泳 王俊秀. 連接之后:公共空間重建與權力再分配[C].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74-97.
[4] 李維娜.淺論廣播電視行業的企業文化建設[J].人文論壇,2012.
[5] 孟令杰.電視媒體如何構建核心競爭力[J].青年記者,2013(26).
[6] 石偉華.論藝術與社會娛樂性的關系[J].大眾文藝:理論版,2015
[7] 王憬晶.《朗讀者》的人文情懷與娛樂精神[J].視聽,2018.
[8] 吳徐巧蕓.當前我國廣播電視文化產業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價值工程2017(25).
[9] 趙軍峰.電視臺文化建設與人力資源管理[J].人力資源管理,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