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歷史源緣來說,非洲的大多數國家的發展道路正處于中國早期的發展境況中,主要是因為非洲大多數國家都屬于發展中國家。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發展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面對21世紀的新機遇、新挑戰,中國同非洲各國不斷尋求新戰略的對接。中非關系自世紀初“中非合作論壇”成立開始進入新階段,其后穩步發展十余年,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提出以及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的召開,中非關系的發展正式進入新時代。本文重點分析了21世紀中非關系的發展歷程以及中非合作的典范。
關鍵詞:中非關系 中非合作 中非合作論壇 21世紀
中非友誼源遠流長、堅實深厚,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中國和非洲一直是親密友好的伙伴。非洲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眾多,發展潛力巨大。進入21世紀后,非洲高速發展,與中國在經濟貿易方面的合作日益緊密,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日益加強。不可否認,友好合作是21世紀中非關系發展的主旋律。
一、非洲統一組織的價值
1963年5月22日至26日,在非洲國家首腦會議上,通過并簽署了《非洲統一組織憲章》,該次會議成立了非洲首個政府間的統一組織(簡稱非統)。非統組織的成立主要目的在于能夠推動非洲各國的在和平與發展的世界趨勢下,實現在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改革層面的統一發展。
起初,中非合作多為兩個國家間的相對獨立的合作。而非洲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相似,中國同非洲各國便有著相似的合作點,因此雙方的合作逐漸走向多邊化,這也是中非關系進入新階段的重要表現。非洲統一組織則是非洲為中非多邊化合作提供的基礎。
2002年7月,非洲統一組織于南非改組為非洲聯盟(簡稱非盟)。
二、中非合作論壇的價值
2000年,中非基于合作與發展的前提下,組建了中非合作論壇,旨在能夠實現南南合作的集體對話機制。在中非合作論壇的宗旨的引導下,中國同52個非洲國家一級非洲聯盟以平等互利、平等磋商、增進了解、擴大共識、加強友誼、促進合作為主要的目標。
可以說中非合作論壇為新時期的中非關系提供了方向和平臺[1]。隨著中非關系的不斷發展、中非合作的不斷加強,雙方的溝通與協商愈加重要,中非合作論壇則是中國同非洲各國進行交流、協商、合作的堅實橋梁。
三、21世紀中非關系的發展歷程
進入21世紀后,中非關系開始步入新階段,此后經歷了十余年的穩步發展期。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提出以及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的召開下,中非關系步入新時代。
(一)進入新階段
早日2000年10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首屆部長會議,就確定了在21世紀中非合作的主要基調,即中非將在21世紀構建起長期穩定、平等互利的新型合作伙伴關系,通過合作論壇機制的形式同非洲45個國家的展開政府間的合作發展關系。
同時,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與非洲統一組織的關系。自前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在2001年7月8日致電第37屆非統首腦會議后,非統組織每屆首腦會議召開之際,我國國務院總理均致電祝賀。2001年7月10日至11日,外交部副部長楊文昌作為中國政府特使,出席了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舉行的非統第37屆首腦會議。
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的中非關系表現為全方位、機制化、走向多邊發展的新型戰略伙伴關系,形式與內容多元結合[2]。世紀伊始,中非突破了以往兩個國家之間相對獨立的合作形式,中非關系進入新階段。
(二)穩步發展期
中非關系進入新階段后,經歷了十余年的穩步發展期。期間,中非雙方不斷深化在各個領域的合作。
如政治方面,中非高層越加重視雙方的政治互信程度,在2001年至2004年,中國主要領導人先后22次訪問非洲,此階段36位非洲國家的總統、總理和議長訪華。2005年之后,中非雙方政治交往更加密集,部長以上級別的互訪達到近50人次。特別是2006年11月初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出席這次峰會的非洲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多達42個,與我國保持外交關系的48個非洲國家都派代表參加了峰會[3]。中非的政治合作互信可謂正在不斷的加深。
而在經濟方面,中非雙方的合作也在不斷加深,中國方面是不斷加大對非洲的各項投資,而中非貿易額也在快速增長。中國企業參與非洲國家的經濟,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為當地稅收做出貢獻,也帶動了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據國內專家測算,目前中非貿易對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0%左右[4]。
(三)進入新時代
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提出和推進,中國發展進入了新時代。在此背景下,中非合作論壇中的非方成員對于合作關系的層次需求越發強烈,應此需求,中國將中非合作論壇升格為峰會。
因此在9月3日至4日,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功舉行。此次會議,非洲的與會代表級別、人數等大大上升,并且同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發展戰略簽訂了相關文件。共同推動中非合作關系進入到新的時代。
與中國的合作是非洲進一步發展的強有力助推器,中國新時代的發展戰略完全符合當今非洲高速發展的戰略需求。至此,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各項合作成為中非合作的重中之重,雙方加快發展戰略的對接,中非關系的發展進入新時代。
(四)高速發展期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非洲各國發展戰略對接下,中非關系勢必將進入持續的高速發展期。
非洲交通通達度低、基礎設施落后,嚴重制約其經濟發展??梢钥隙?,今后的一段時間內,中非雙方仍將重點聚焦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同時,作為親密友好的伙伴,中非定會加強在國際重大問題方面的溝通與協調,這也將是雙方深化伙伴關系的重點方向。
四、中非合作典范
無論是資源出口型國家還是資源匱乏型國家,無論是沿海國家還是內陸國家,無論是戰略地位重要的國家還是實力相對弱小的國家,中國總能找到與之合作的領域[5]。這就意味著中國同非洲各國合作的重點受地理位置、資源優勢、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影響而各有不同,其中不乏中非合作的典范。
(一)中國與埃及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在同埃及總統塞西會談時指出,中方愿同埃及“2030愿景”“蘇伊士運河走廊開發”等發展戰略緊密對接,推進兩國務實合作,加強反恐安全協作。
中國是埃及最大的貿易伙伴,雙方貿易額連續3年突破100億美元大關。近年埃及政府項目的重中之重當屬“蘇伊士運河經濟走廊”,而該工程的龍頭項目即為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中埃雙方規劃建立起一個涵蓋金融、物流等現代化新城,共同推動中埃的商業以及各項技術的研發。
(二)中國與吉布提
吉布提位于非洲之角,扼守紅海和亞丁灣,在中國的印度洋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提出,吉布提成為中非合作的門戶。
中國本著“民生優先”和“發展為重”的國家治理理念,同吉布提政府就基礎設施建設達成了重要共識。在吉布提投資建設起多個基礎設施,如多哈雷多功能新港、亞吉鐵路、鹽碼頭、吉布提自貿區項目、埃塞—吉布提跨境天然氣輸送液化項目、埃塞—吉布提跨境供水項目、絲路國際銀行等項目在吉經濟發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6]。
值得一提的是,吉布提總統蓋萊是中共十九大后首位訪華的非洲國家元首。
(三)中國與尼日利亞
尼日利亞是能源大國,是非洲第一大石油生產和出口國,與尼日利亞的石油合作對保障中國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致力于雙邊投資關系的發展,兩國政府還建立和參與了一些促進雙邊和多邊投資的國際組織,如中國尼日利亞經濟貿易混合委員會、尼日利亞中國投資開發貿易促進中心和上海尼日利亞貿易投資辦事處[7]。
(四)中國與南非
2000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南非共和國關于伙伴關系的比勒陀利亞宣言》的簽訂標志著伙伴關系的建立。在宣言中,還宣布成立了旨在促進雙邊關系快速發展的中南雙邊委員會[8]。
南非作為非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與其的合作中取得了較佳的合作效果。以南非為例,其礦業領域方面的優勢已經逐漸擴展到了中國,為中國提供了相關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經驗,而中國在交通網線與及農漁業生產方面的相對優勢,也延伸拓展到了南非,為其發展奠定了基礎。
特別是在2010年底,中國以“金磚國家”輪值主席身份,代表其他成員國邀請南非加入“金磚國家”機制,獲得了一致同意,在“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下,中南合作關系日益密切。
五、結語
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中國與非洲永遠是親密友好的伙伴。非洲各國和中國的發展戰略在全球發展機遇期完美對接,助推中非關系在長期友好合作的基礎上取得顯著提升和全面拓展。中非關系的新時代下,雙方合作的宏偉藍圖漸漸展現在我們眼前,中非列車正向著發展共贏的方向全速行進。
參考文獻:
[1]周玉淵.中非合作論壇15年:成就、挑戰與展望[J].西亞非洲,2016,(01):4-21.
[2]張永蓬.當代中非關系發展階段劃分之我見[J].西亞非洲,2007,(01):54-60+80.
[3]徐鐵紅.21世紀中非關系的發展與中國的和平崛起[D].河北師范大學,2008.
[4]張永蓬.改革開放30年來中非關系發展的特點與成果[J].亞非縱橫,2008,(06):6-11+60-61.
[5]周玉淵.中非合作論壇15年:成就、挑戰與展望[J].西亞非洲,2016,(01):4-21.
[6]孫德剛,白鑫沂.中國參與吉布提港口建設的現狀與前景[J].當代世界,2018,(04):70-74.
[7]甘湘武.中國與尼日利亞雙邊投資關系研究[D].湘潭大學,2010.
[8]馬浩.建交后的中國與南非關系[D].云南大學,2010.
(作者簡介:黃效唐,山東省淄博第七中學,研究方向為國際政治和新聞轉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