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給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盎ヂ摼W+教育”的提出,既反映了教育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指明了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互聯網+教育”從其誕生到走向成熟都需要國家的支持與引導。學校方面,學校是基礎教育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學校承擔了改革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職責。教師和學生分別是課堂教學中教和學的主體,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因此“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基礎教育課堂教學要想改善存在問題,獲得更好的發展,需要國家、學校、教師和學生多方的共同努力,以改善教育主體因不適應導致的問題,改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促進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更好的發展。
一、樹立正確教育觀,推動基礎教育課堂的轉變與發展
要正確認識“互聯網+教育”,明確“互聯網+教育”是傳統教育的改革升級,它讓教育更適合時代的特點,培養更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全面發展的人,是教育內部的自我革新,而并非是對傳統教育的否定和放棄。判斷一個社會機構是否會存在生存危機的基本條件是它所承擔的社會功能是否消失,因此對于學校課堂教學是否存在危機要以課堂教學承擔的社會責任是否發生改變和消失為標準。課堂教學從產生起就承擔著傳遞文化教化學生的功能,“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運用更先進的教學媒體,更豐富的教學資源輔助課堂教學更好的實施,因此互聯網+教育的存在并不會使現存課堂教學存在危機,反而可以促進課堂教學的發展和進步。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互聯網+教育”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更為開闊的思維的同時,也提供著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不同類型的課程,需要選擇不同類型的教學方式,教師應更加靈活地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以求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內容方面,教師不僅僅是講授課本知識,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時,可以參考和結合更多的教學資源,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對學生的要求,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內在邏輯,不只做知識的傳遞者。除此之外,教師要及時有效地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或課堂教學中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反饋,以促進學生知識的掌握。在使用教學方法時,即使選擇教師負責講授輸出知識、學生聆聽講授的傳統教學方法,教師也要在教授時注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注重和學生的互動以及來自學生的課堂教學反饋,而不是執著于教師自身的權威,使學生單純成為知識的死記硬背者。如果選用類似于翻轉課堂的以學生小組討論講解的教學方法,教師也不能以旁觀者自居,或者僅停留在表面層次指導學生,而同樣要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關注每個學生,注重學生知識與能力等多方面的培養。
三、加強實踐操作,教師提高自身綜合素養
“互聯網+教育”在為教師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持的同時,
也對教師自身修養與能力提出了要求與挑戰。教師要提升自身修養,培養創新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數據收集和分析的能力,溝通和表達能力以及多媒體運用等能力。良好的教師修養可以使教師更好地尊重學生、尊重課堂,更加平和和寬容地對待學生,更公平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創新能力可以使課堂更加新穎,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和管理能力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過程更加順利。“互聯網+教育”包含著教師在課前提前發給學生新課學習預習視頻(視頻可以是教師自己課前錄刻的,也可以是來自云資料庫的優秀授課教師的視頻課程)這一環節,或是通過課余時間的線上學習幫助學生在課前提前學習。從教師角度來看,這一環節的增設使得課堂教學效率相對提高,因為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提問的問題時,根據此類學情,設計具有層次性的問題,注重對知識的深層挖掘,注重對學生技能、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訓練,注重學生自身已有知識體系的構建,大大提高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而數據收集和分析的能力更有助于增進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幫助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更好的實現課堂教學的公平,溝通表達能力以及多媒體運用等能力都能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的開展。教師提升自身這一系列的修養與能力,不但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更簡明扼要而又清晰準確地傳遞給學生知識,而且可以將自己作為教學素材的一部分,以情動人,更好地與學生交流,使課堂更富有情感,更加的生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學習觀念和道德品質產生積極的影響,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四、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主動性的發展
首先,國家應該加強監管力度,凈化教育平臺。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心智發展不夠成熟,辨別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成人對其進行引導。互聯網所傳遞的信息量巨大,在存儲和傳遞優秀教育教學資源的同時也包含著一定的糟粕,不良信息的存在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和人格的塑造會產生極其不良的影響。因此,國家、政府和社會各部要提高對“互聯網+”的監管能力。以正確的教育理念為基礎,以健全法律法規作為保障,以完善的技術手段為支撐,凈化“互聯網+教育”平臺。通過輿論宣傳等方式傳遞正確的思想觀念,同時向全社會普及傳播糟粕信息的弊端及嚴重不良后果,提高公民的整體思想素質;其次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條例,加強對“互聯網+”的管理與控制,從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互
聯網+的健康發展和青少年的健康發展;國家應從技術手段入手,運用高新技術來監管網.
總之,為了適應“互聯網+教育”的時代,促進“互聯網+教育”的長足發展,國家首先應在政策上對其進行傾斜,為其發展提供政策制度上的保障,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其次,學生應該轉變觀念,適應“互聯網+教育”下的基礎教育發展。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學生觀,對自我有清晰準確的定位,對教師有同樣清晰準確的定位。最后,學生應該提高學習能力,增強學習的自律性和課堂的參與性。
作者簡介:譚文舉(1981.4.4),男,籍貫:湖南省津市市,學位:工程碩士,職稱:一級教師,單位:常德市第七中學,研究方向: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通用技術學科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研究。
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協會課題《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通用技術學科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XJK16C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