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田茹 田丹丹
摘 要:“電力要發展、誠信做基石”,當前電力已全面進入到市場經濟,而誠信則是提升供電企業服務文化的實踐核心,搭建與誠信服務相適應的管理手段,用制度捍衛誠信經營,進一步深化服務文化實踐內涵。
關鍵詞:誠信 服務 管理 形象
一、誠信在電力企業中的意義
誠信,是電力企業參與競爭基礎,也是贏得客戶的根本所在。陜西省洛川縣位于陜西省中部、延安市南部,屬于延安市供電電源末端,因線路供電半徑長、供電質量差、主網架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成為制約電力發展的“瓶頸”。國網洛川縣供電公司自1975年成立至今,堅持用“誠信立企”,發揮著電力企業與地方政府緊密聯系優勢,以誠信服務,以為客戶提供電能優質服務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在“小信成則大信立”的市場經濟時代,電力產品由于其特殊性,線路運維管理、新設備應用、檢修停電、電網建設等為更好開展電力服務增加了困難。
“富民強縣,電力先行”,國網洛川縣供電公司緊扣洛川縣經濟發展脈搏,從1987年實現全縣18個鄉鎮通電到1988實施村村通電工程;從1989累計架設6-10千伏農用線路471.2千米,完成266個行政村13102戶通電2010年新建和改造新配電線路53.1公里,架設4690千伏安/67臺,更換配電箱159臺、電表箱3452臺、電表11494塊,完成7鄉鎮104個行政村電氣化建設任務,被國家電網公司授予“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先進單位”,被陜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新農村電氣化縣”。同年,全縣售電量首次突破1億千瓦時大關,達1.0647億千瓦時。到2018年年底,線路全長1079.27公里,線路絕緣化改造率由6%提升至33.21%,售電量完成3.69億千瓦時,綜合管理、同業對標指標在陜西省電力公司28個縣公司位第二,并進入陜西省公司第一梯隊。
二、電網發展面臨的瓶頸
(一)線路互聯互供能力不足
縣域內35千伏變電站布點較少,負荷相對集中,鏈式結構的35千伏線路容易造成線路全停;10千伏配網線路41條,因聯絡率低,無法實現手拉手供電,網架結構不合理。
(二)配網絕緣化水平較低
在目前運行的41條10千伏線路中,18條線路超半徑供電,需在電網改造中進行線路絕緣化改造,逐步提高線路絕緣化率。
(三)配網科技技能應用及投入不足
由于洛川縣塬大溝深,35千伏電源布點少,10千伏供電半徑大,線路分段開關智能化不高,只能利用開關本身CT變比進行保護,不能有效切斷故障電流,往往因小故障造成線路全停。
(四)用電負荷特性決定了設備利用率不高
洛川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主要用電性質為群眾生活和果品儲存,季節性較為明顯,造成春、秋兩季空載,設備利用率不高,配電網日最大負荷通常主要集中在冬季,配電變壓器日平均利用率較低。
(五)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運用水平較低
配網線路中絕緣化比例偏低,抵御外力破壞能力不強,缺乏帶電作業工器具及車輛、人員技術。
(六)反光膜對運行的危害
洛川縣是著名的“蘋果之鄉”,“反光膜”是果農賣售蘋果的必備生產之物,加之洛川縣屬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每年因反光膜危害造成的電網跳閘占比50%以上,緊靠供電員工自治收效甚微。
三、以電網經濟運行為抓手 做好服務客戶的先行官
(一)做好電網運行管理。結合洛川縣電網現狀,建立以110千伏洛川變為主的北部供電框架;建立以110千伏土基變為南部的供電框架;通過對35千伏城中心的園區變、城區以南的交口變、城區以北楊塬變電站啟動投運,提高了10千伏配網供電能力;通過實施10千伏120洛城線路-119洛秦線路、120洛城線路-118開閉所II線路、10千伏121洛交線路-125洛安線路等8條線路的聯絡,提高了配電線路聯絡率;完成10千伏線路90臺柱上開關的智能化改造,提高配電網自動化水平;推廣使用非晶合金配變等節能設備,全面提高配電網技術裝備水平;推進低壓側配電箱無功配置力度,提高公網配變低壓側力率水平,降低低壓損耗。
(二)做好電網發展規劃。掌握洛川縣政府“十三五”規劃,確保電力規劃納入到地方規劃、城鄉規劃和土地規劃,提前為35千伏變電站布點、線路走廊預留規劃。以縣城電網為中心點,進一步優化網架結構,提高互供能力。同步實施好新建變電站10千伏配套送出,解決重過載設備和低電壓問題。
(三)加快老舊設備改造和配網環網化力度。建設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現代配電網。開展10千伏線路智能化改造,對全局90臺柱上開關進行智能化改造,提高配電網線路智能化水平,縮小停電范圍,提高故障巡視質量,縮短恢復送電時間。
(四)開展配電網標準化建設。全面落實配網建設管理“六統一”,推廣應用配網建設“三通一標”的要求,2018年年底建成205標準化臺區,安裝智能開關89臺,使配網自動化覆蓋率達100%。
(五)加強檢修管理,積極推行綜合檢修。實施綜合檢修、“零點檢修”,多渠道增加售電量,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推行用戶接入“日申報”、“日實施”的服務,加強帶電作業人員培訓,聯系購置帶電作業工器具及車輛,自行開展帶電作業,減少停電作業次數。
(六)加大反光膜治理力度。結合洛川縣蘋果采摘季節性特點,深入開展反光膜宣傳、治理力度。爭取地方政府支持,通過洛川縣新聞媒體、資訊平臺、上門宣傳、政企聯合、片區承包、電價兌換、設備投入等措施,有效降低因反光膜引起的線路跳閘,截至2018年年底,10千伏線路跳閘較同期下降40%,確保配網安全穩定運行。
(七)深化窗口服務,提高辦電效率,提升優質服務水平。設立電力服務“綠色通道”、“一站式”為客戶提供高效、優質、方便、快捷的服務,為果農開辟“綠色通道”,辦理用電業務,簡化業擴報裝流程,縮短辦理時間;按照居民客戶“一證受理”非居民客戶“一證啟動”的原則,切實落實“四快”為出發點,加快客戶用電的全過程服務,力爭客戶“早用電、用好電”。嚴格執行新制定的《業擴報裝管理辦法》,加強監督與考核。為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個性化、差異化服務,強化公司內部業擴及各環節協同運作機制。將業擴業務各環節的辦理時限分解到天,嚴格控制各個環節時間節點,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良好供用電環境。
結束語
誠信作為現代電力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基礎,當洛川電力人從一種美德轉變成另一種社會責任的同時,秉承“誠實守信、有諾必踐”的行業新風,不斷完善誠信服務機制,以真誠贏得市場,用制度規范服務,提高了電力品牌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
作者簡介:李霞(1971-),女,漢族, 陜西洛川人,本科,任職于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洛川縣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分中心,研究方向:調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