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婷婷
摘 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科技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在機制快速發展的背后,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我國高職院校教學的發展現狀,在分析其面臨問題的基礎上,探討了相應的改進措施,以便達到提升我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運行體制質量水平以及實現學生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目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創新完善
近年來,隨著國家發展戰略的調整,高職院校教學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其教學規模、教學質量得到了加強,服務社會發展、穩固區域經濟的能力在不斷顯現出來,正因為如此,在我國高等院校教學中,高職院校教學已發展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1]。但在我國高職院校教學的辦學發展過程中,其管理機制、運行機制仍套用普通高中、中職的管理模式,由此帶來的結果是:阻礙了高職院校教育健康的發展。因此,創新、完善高職院校教育的管理與運行機制,是當前高職院校教學中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保障高職院校教學成果的前提。
一、我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面臨的問題
在我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發展的過程中,吸收、借鑒了很多國外院校先進、成熟、成功的辦學理念,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身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2]。結合這些理念,我國高職教學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
(一)教學管理體制完善性有待提高。在我國高職院校的形成過程中,大部分都是走合并的道路來實現自身的升格的,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學校的辦學、管理、運行存在較大程度的資源浪費,信息阻塞,效率效益低下等問題,尤其是在規劃、配置、方案落實等方面存在較大的阻力。
(二)合理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較為缺乏。這一點主要表現為計劃管理、質量管理兩方面。其中,計劃管理指的是教學計劃的制定和管理,尤其是專業設置和教學計劃的落實[3]。首先,專業設置應當具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其次,還應配備必要的圖書資料、實驗儀器、實訓基地等。但在高職院校教學的發展過程中,由于盲目擴張規模,造成了教學計劃落實不到位、忽視專業建設、教學資源短缺等后果。此外,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是較為重要的,但這種評價方式忽視了教與學之間的深層含義。
(三)教學目標的科學性有待提高。現行的教學目標體系,很多都為考慮到學院自身的發展特點、區域經濟的發展趨勢、國家行政政策的發展方向,由此產生的后果是學生的專業可能與社會的發展脫節,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
二、我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創新與完善措施
(一)完善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已不再適應高職院校教育的發展,經此培養的學生也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技能需求。因此,很有必要完善、革新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管理機制。在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機制制定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其影響因素,深入分析當前各行業、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反思自己的教學制度,同時,廣泛聽取各階層的意見,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由此,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教學管理機制,從而達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推動自身教學改革的目的[4]。此外,在教學管理機制制定的過程中,還應充分考慮各類質量監控和激勵機制,帶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提升學生求學興趣。
(二)強化二級學院的教學管理主體地位。高職院校各項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是針對整個學校從各個方面對教學過程做出的明確規定,具有普遍指導作用。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各二級學院的專業的差異性,以便更好地發揮其專業教學的優勢。因此,高職院校在貫徹教學管理制度時,應該允許和鼓勵各二級學院結合自身情況,對管理制度的具體細節進行補充和改進,積極開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研究工作,吸收先進的理念,根據社會經濟、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對專業管理制度,如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進行修訂,使教學管理制度逐步完善[5]。
(三)強化職業技能培養的目標原則。高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技能型人才,這是高等職業教育有別于大學教育最主要的特征。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為導向,在教學模式、教學設計等方面轉變觀念,確保人才培養目標與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的一致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直接服務于社會。為達到這一目的,高職院校還應加大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力度,通過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加強與企業的深度合作等方法,實現“理實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在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科技創新能力,為參加工作后的后續發展提供資源和動力。
(四)構建開放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更好地適應社會、科技發展的需要,在教育體系的制定過程中,高職院校應深入考慮行業指導、政策輔助、校企合作的管理機制,形成多方參與,協調性、適應性強的新型職教體系。因此,高職院校必須正確把握好職教與政府、職教與企業、職教與產業等各方面的關系,同時,深入分析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適時調整專業、課程的設置,確保學生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6]。
參考文獻:
[1]曹俊明.西方五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特點及啟示[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1):20-24.
[2]劉轅.創新高職院校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1):463-463.
[3]張燕.創新高職院校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7(12):236.
[4]徐元俊,徐潔.對創新高職院校內部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探討[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32(4):21-23.
[5]傅偉.高職院校院系二級教學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7(4):13-15.
[6]曹曄,劉宏杰.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內涵及需處理好的重要關系[J].職業技術教育,2014,35(1):5-9.